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陈毅在1963年访问某国时即兴创作了如下诗篇:“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
艺术光垂数十载,雄哉伟哉古文明。
”该诗篇赞誉的古代文明历史遗产是在()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B.古代埃及金字塔C.古巴比伦空中花园D.法国巴黎圣母院2. 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A.B.C.D.3. 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4. 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权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5.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人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人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6. 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罗马和平”。
他是()A.屋大维B.凯撒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7. 近代西方人奉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根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罗马文明历史悠久B.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璀璨的文化和较为完善的民主法制体系C.古希腊罗马文明大气磅礴D.古希腊罗马文明影响深远8.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
下列选项中,与图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国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国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波斯帝国③俄罗斯帝国9.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时期,他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认为重建道德价值观需要()A.强调人的价值B.正视知识的作用,应认识自己C.否定神的意志D.注重理性思考10. 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
其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城堡的修建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铁制工具的使用D.交通事业的发展11. 某同学在其探究学习卡上写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市民阶级形成”等关键词。
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很可能是()A.典达到全盛B.罗马共和国的灭亡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D.亚历山大的东征12. 下列选项中见证拜占庭帝国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的历史建筑是()A.圣索菲亚大教堂B.帕特农神庙C.罗马竞技场D.万神庙13.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14.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A.中国人B.阿拉伯人C.法兰克人D.罗马人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这场运动()A.宣扬人文主义思想B.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C.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D.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6. 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 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A.文艺复兴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C.“三角贸易”的进行D.西欧城市的兴起17. 新航路开辟以后,以下哪些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①英国②美国③葡萄牙④法国⑤日本⑥西班牙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18. 某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在当时客观上刺激了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间的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
”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A.新航路开辟B.“三角贸易”C.世界市场的形成D.殖民争霸19. “这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的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材料表明A.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B.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唯一手段C.殖民掠夺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表现形D.资产阶级文明具有双重性式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
”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材料二罗马大道后来被用于商贸往来,但最初是军队使用的道路,是帝国为了向外扩延势力,为了加快部队行进速度,以尽快到达前线动乱地点而建设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凯撒、图拉真等皇帝亲自监督下建造的罗马大道,建筑规范,管理有序,将千万个城乡紧密连接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强盛,为罗马文明的传播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所显示的内容,说出这条道路的名字。
(2)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罗马古道有何作用?(4)综上所述,隋唐的中国和古罗马创造灿烂文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汉谟拉比法典》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言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制定法律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死;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之子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受割耳之刑。
材料二 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按时间顺序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
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1)材料一、二中的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二两部法律分别代表哪类文明的法治成果?(3)说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另一部法律名字并说出其历史地位。
(4)有人说:“古代罗马法律健全,是一个充分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
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恰恰因为它们在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1、12 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
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分析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两点即可)(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哪里?(3)材料三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4. 阅读材料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潮?(3)“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两例予以说明。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之处。
三、论述题25. 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知识梳理和整合,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