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经济环境及中国经济形势现状分析

全球经济环境及中国经济形势现状分析


通货膨胀 明显 大量投资人 进入房市 股市、黄金 求得保值 制造泡沫
房价、股市 黄金高涨 大量无能力 投资人参与 炒作泡沫
政府刹车 紧缩货币 利率提升 5.7%
还贷风波 杠杆金融 需大量资金 补仓 次级贷 风暴发生
全球化的实质就是美国生产美元 而其它国家生产美元所能购买的东西.
金融机构 股票暴跌 评级机构 下降信用 等级 无人敢买债券 外部融资困难 融资成本增加 客户担心破产 转移账户 挤兑风波 美国政府 拒绝救援 银行倒闭 金融危机向 实体经济传导 企业融资困难 投资下降 金融动荡 房价下降 百姓资产 缩的背后---”钱多”惹的祸
• 越来越庞大的金融产业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并非全然幸事 • 就像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与随后的“大萧条”密不可分一样,华尔街的信 贷危机也是造成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的罪魁祸首之一。人们指责创造出金融衍 生产品的金融机构、监管不严的美国政府、漏洞百出的金融体制,却忽略了 另一个同样重要而危险的问题——金融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过去的30年里,金融业在美国的股市、利润、就业和GDP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这不仅意味着华尔街的膨胀,很多实业公司也是这一趋势的推动者。美联储 数据表明,通用电气1980年92%的利润来自于它的制造业,而今年第一季度, 其金融业务在利润中的比例达到56%。这意味着,即便是信贷危机的直接受 害者,其范围也远超华尔街,通用电气、通用汽车与零售公司Target等很多实 业企业都直接暴露在危机下。 • 金融在经济中的比例迅速攀升是宽松的监管、汹涌的全球化和疯狂的技术创 新的产物,这些力量联合起来使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把金融变成一个高利 润的诱人行业。一个几近被遗忘的例子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现在 看来,这个故事就像一个金融寓言。
通货膨胀被 其他国家 地区稀释 继续大量 印刷基础 货币美金 制造繁荣
货币流通太多 银行里的钱太 多不是好事 必须贷出去 资产人需要 良好回报
设计大量金融产品 1.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2. 债券抵押证券CDO 3. 抵押证券保险证券CDS
货币发行量 太大,远远 超过黄金储备 与国债总额 国内货币 流通加大
华尔街的末日救赎—AIG教训
即使美国利润最丰厚的公司之一也可能在一周内倾颓
格林伯格 • 仅从业务角度,没有人能否认AIG的实力。它拥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总资产,从 纽约到北京到伦敦的遍布全球130个国家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经营着你所能想象的各 个险种:从针对人寿、退休到地震与洪水,乃至为石油钻塔和卫星承保。直到 2007年底,它还握有近200亿美元现金。 但与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一样,AIG的轰然坠落并非无理。这家精于分散风险的 公司,恰好毁于风险。因一种名为信贷违约掉期(CDS)的金融工具,它遭遇了 流动性危机。这种专门针对贷款违约的掉期产品,就像给贷款业务设立的保险。 但就好像它为一个村庄的所有人承保,随后迎来了一场淹没全村的泥石流。 AIG之所以没有早早进入市场看空的视野——甚至其内部也过度乐观——因为它 的商业模式实在太过复杂:它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保险,而这些衍生品又是基于 其他抵押品产生的衍生品。这些只有电脑才能够生成、估值的产品,当遇到当下 这种金融灾难时,几乎无法被有效分析。在次债危机爆发之后,AIG始终试图告 诉外界自己并无太多风险,直到2008年9月,它在一周时间内发现自己需要的资 金高达700亿美元。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钱多”惹的祸



LTCM最初的利润高得惊人,1994年1美元的投资两年后升值到2.4美元。各大银行都 想参与,却遭到拒绝——LTCM想用最少的资本来支撑业务,因为这意味着高投资回报。 最高峰时,LTCM的杠杆融资和抵押套利仅用47.2亿美元就拉动了1250亿美元的抵押 债券,此外还控制着1.25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资产。超高的杠杆把低风险的战略变成 高风险的赌博,但巨大的成功使人们忽略了这个过分夸张的倒金字塔的危险。 这个故事包含所有导致今天信贷危机的元素:杠杆、抵押、与高利润相伴随的高风险、 高深理论在复杂现实面前的脆弱表现,以及缺乏实际商品支持且头重脚轻的金融系统 本身所蕴藏的极端危险性。 资本投资是利润的一大来源,但金融活动把资金投入到经济中,却不能产出相应的实 物商品。因此,更多的货币应对着同样数量的商品,仅从货币数目上看似乎利润被创 造出来,实际上,不过是价值10块钱的东西经过反复抵押与套利膨胀到100块钱。这 种数字游戏刺激投资者和金融企业承担越来越多的债务,且坚信增长会永远持续下去, 却忘了没有人可以不承担任何风险就获得利润——对冲风险的风险买卖本身变成巨大 的风险。另一方面,受“虚假繁荣”刺激的美国人也陷入这个海市蜃楼般的怪圈,出 于对价格、利润上升承诺与经济前景的信心,已经负债累累的美国人还在不断消费。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钱多”惹的祸


信贷危机不过是这场悲剧的最新一幕。华尔街发明出各种普通人看不懂的字母缩写, 再把这些深奥的金融衍生产品卖给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和债权抵押债券(CDO)的发明原本是为了分散风险,但也使金融公司更大胆地进行 各种交易和发放贷款。美国家庭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信用卡在内的负债率从1980年的 13%增长到2007年的19%,而在这个期间内,个人存款率几乎跌到零。 华尔街人在这幕悲剧中跌得灰头土脸,就在不久前,他们还风光无限。金融业的繁荣 使金融成为最赚钱的职业之一,而技术发展又使华尔街能用更少的人赚更多的钱,这 意味着很高的个人报酬。在金钱与前途流向最聪明的人同时,最聪明的人也流向华尔 街。越来越多的工科学生进入金融领域,过分活跃的金融活动使金融就业人口也出现 泡沫。

雷曼危局:华尔街到了20年来最恐慌的时刻
是仅仅在一年前雷曼兄弟公司还以创纪录的盈利水平让整个华尔街感到惊喜 雷曼兄弟 AIG 上周五跌幅:13.51% 上周五跌幅:30.83% 全周跌幅:77.47% 全周跌幅:45.66%
美林
摩根士丹利 花旗
上周五跌幅:12.25%
上周五跌幅:3.82% 上周五跌幅:3.49%
目 录
1、全球(美国)经济现状环境分析 2、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之生死转型--六种转型之路
3、新时期中国CEO的变革阵痛
全球(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华尔街的末日——世界经济的动荡之源
• 美国时间2008年9月14日的那个周末般让全世界的人感觉到生活在历 史中:创立于158年前的雷曼兄弟公司走入了历史、似乎永远不会消 亡的美林公司被并入了美国银行、而常年名列美国利润前十大公司的 AIG以850亿美元被美国政府接管。总资产超过18万亿美元的抵押巨头 房利美和房地美倒闭,随后华盛顿互惠银行成就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银行倒闭案?一连串突然死亡已令人窒息...... • 美国政府拆资8500亿美元救市....... • 德国政府拆资3000亿欧元救市....... • 英国政府拆资5000亿英镑救市....... • 法国政府以政府参股形式救市.......
钱从哪里来?
全球化的实质就是美国生产美元 而其它国家生产美元所能购买的东西.
掠夺黄金 占全球75% GDP占50% 1987开始 低利率1% 46年最低 美金流向全球 发放国债 8.3万亿 进入世界 其他国家 美金作为 国际 结算货币 成立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组织 推广美金 制造战争 石油美金 结算 大量不断 印刷基础货币 美金制造繁荣 支付战争费用
实体滑坡 盈利下降 裁工资裁员 无业人员激增 5.2%
恶性循环 工业、企业 流通困难 股市暴跌
美国经济(全球经济)危机演变 19步导示图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钱多”惹的祸
这场金融危机的总源头是美联储,始作俑者是艾伦· 格林斯潘
目前以美国为中心的这场金融风暴,源头到底在哪里?我们总结了很多,总结了 次级贷款、总结了CDO、总结了衍生金融工具,但我们没有总结美联储的运作。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的总源头是美联储。美国之所以放出这么多的衍生品,都是因 为钱太多了,流动性过剩,银行拿这么多钱、保险公司拿这么多钱,总要寻求回 报,于是就进入了以前从未进入的领域,承担更高的风险,获得更高的回报。一 方面,巨额的储蓄、大量的流动性、国家实行低利率,为了迎合投资者要求高回 报的需求,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当金融衍生产品到了另人叹为观止、眼花缭 乱的地步,衍生品的一次次“繁衍”终于刺破了日益膨胀的泡沫。“钱多了以后, 一 定会制造这样那样的泡沫,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只不过是货币发行过多的一个表现。 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各种金融品种的膨胀,只不过是货币发行过度的必然的结果。
全周跌幅 36.21%
全周跌幅:19.99% 全周跌幅:15.82%
下一个倒闭这是谁?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后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是不储蓄的,他们的高消费建立在向未来借 钱的基础上;未来的钱不够花,向世界借;向世界借来的钱仍然不够 花,再向世界的未来借……当然,“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美国有 足够的工具和手段用各种方式向未来、向世界、向世界的未来拿到足 够多的钱,因此,不管是美国家庭还是美国政府,他们都不怕负债, 不怕别人想想都吓得要死的巨额赤字。 • 美国人为什么敢向未来借钱?因为他们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 世界为什么愿意把今天和明天的钱借给美国?因为世界认为美国足够 强大,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强大会长期持续下去......
华尔街的末日救赎
华尔街的末日救赎—AIG教训
即使美国利润最丰厚的公司之一也可能在一周内倾颓

• •

在过去四十五年的绝大多数时候,美国国际集团(AIG)稳健如水池中的迈克 尔· 菲尔普斯,定期交出一份决不让投资者失望的财务报告。2004到2006三年间, 它的净利润分别达到98亿、104亿和140亿美元。这让它长期居于美国利润最丰的 十家公司之列。 但在美国时间9月16日晚,其董事会用3个小时讨论着一个问题:明早我们是否申 请破产? 这是因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最近一幕。正如任何一次灾难的影响都会如 漩涡般逐渐卷入核心地带,自2007年中,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大规模冲销相关 资产,当这一系列坏消息因贝尔斯登的贱卖而被画上一个逗号,华尔街仍未迎来 最严重的打击。时隔半年,一个月的时间里,房利美、房地美和AIG被美国政府 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并入美国银行……但句号似乎仍未画上。 即使极为幸运的,AIG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850亿美元贷款,但它几乎已经在天 堂地狱之间游走了一圈:这家在其巅峰时期拥有近24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目前 市值不过130亿美元。更为触目惊心的,或许是其投资者的财富变更。用了近40 年时间将AIG塑造为金融巨人的前CEO汉克· 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私人拥 有1290万股公司股票,在今年1月时尚值7亿美元,到9月23日纽交所收盘时仅值 6400万美元。而格林伯格的接班人、在次级债风波中引咎辞职的马丁· 苏利文 (Martin Sullivan)所拥有的AIG股票更是只值22.46万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