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年整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解读
【2019-2020年整理】“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解读
课堂提问要远离应试,增强品质,由弱到强。
(3)讲究生成,灵动地引。 善于倾听。能够等人把话说完,搞清楚他究竟表达
的是什么意思。
善于捕捉。能够准确判定学生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并 纠住不放。 善于点评。对学生的表述能够作出专业的评价,而 不是泛泛的表扬或批评。
善于追问。能够找准学生的思维线索,沿着学生的
思路提出新的问题。
5.基于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回应
“学科核心素养”由三个层面构成:最底 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 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 上层的“学科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科 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 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牵牛,更应
该像牧羊。
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2)“让学”的内容。
书本让学生(研)读, 问题让学生(主动)提, 见解让学生(自由地)讲, 实验让学生(亲自)做,
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议,
思路让学生(自己)悟, 规律让学生(反复)找, 总结让学生(慢慢)写。 ……
(3)“让学”的策略。 忍——有气度地让。与学生换位思考,不能怕学
(1)“让学引思”是一种理念。
(2)“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
(3)“让学引思”是一种技术。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引思”? 1.如何让学?
(1)“让学”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 课堂教学 中教师的作 用不应该像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
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 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 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 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
(1)“让学”是“引思”的基本前提。 “让学”为“引思”提
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看
听
说
做 想
课堂上该认学生做的事,都要交给学生做。
(2)“引思”是“让学”的最终目的。
从聚焦学生“表现力”到关注学生“思维力”,
实现“表现与思维有机结合,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这是深度课改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 “让学”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引思”才是教 学的重要追求。真正的“让学”必然以“引思”为目 标,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我们不是要表面热闹的课堂,而是有深度的课堂。
interpretation?
四、“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如何推进? 1.行政推动
从2016年起,用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开展“让学引 思”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专门成立“让学引思”课 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第一阶段:2016年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启 动年。启动年工作重点是正视问题,凝聚改革共识。 第二阶段: 2017-2018 年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年。推进年工作重点是有序推进,形成改革合力。 第三阶段: 2019-2020 年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 提升年。提升年工作重点是典型引路,打造改革品牌。
生反应慢,也不能怕学生讲错。 准——有目的地让。凡是课上让学生做的事,都 要贴近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 顺——有计划地让。要注意学生课堂活动的合理 设计,使其符合认知规律。 活——有艺术地让。注意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分析
和应对,及时调整“让”的形式和内容。
2.如何引思?
(1)讲究规范,科学地引。 一要引发思考。努力创设易使学生思维产生冲突
(3 )“让学”与“引思”不可分割。 “让学”与“引思”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真的
“让学”必定包含“引思”,真的“引思”也必定是
在“让学”中实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与“引思” 也是 不可肢解的。不能把课堂分解为“让学”部分和“引 思”部分,它们必定是整合在一起的。
3.“让学引思”的本质特征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解读
建阳中学
史海青
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究竟是指什么含义?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课堂改革如何推进?
一、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让学引思”?
1.基于对现实课堂问题的反思
2.基于对课改典型经验的取舍
3.基于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
4.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拷问
6.基于对教师发展难题的破解
二、“让学引思”究竟是指什么含义? 1.“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
“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
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 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 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 法和价值观。 要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
的情境和事件,让学生主动发问。
二要引导思维。遵循思维规律,提出问题,带领 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路线拾级而上。 时刻明确“在哪里?去哪里?怎样去?” 三要引领思想。教师要站在思想高处,启发学生 领悟真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讲究艺术,智慧地引。 “问题”是“引思”的绳索,所以课堂提问效果如 何是“引思”是否智慧的重要标志。 课堂提问不能太“整”,要由点到面。 提问的难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 提问的角度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由表及里。 课堂提问要预设补问,由此及彼。
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2.“让学”与“引思”的关系
“让学”与“引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要
在“让”与“引”上多研究,做到能让会引,确保让
引并重;学生要在“学”与“思“让”会落空。“让学”要让得有度,让 得到位;“引思”要引得得法,引得充分。
3.“让学引思”的优秀案例
在一堂《德国史》课上, 老师放映着将 1945-1994年间 发生在德国的重要事件组合剪
辑起来的纪录片。学生与老师
一边看电影,一边在纸上作些 记录,偶尔老师会穿插一个问 题,或是一点解释,学生们简 单讨论几句。
第一张纸是让学生开放性地记录电影中的事件以及主
要信息; 第二张纸是让学生在一个时间轴上整理这些关键事 件,并将美、苏、英等国的对德主张与政策也整理到这 个时间表上,梳理其中的逻辑与线索; 第三张纸上有若干演讲词的句段,每一句段后老师 设问:这是谁的speech?What time? Why? Y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