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打印排版稿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打印排版稿


发明名称

说明书的发明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发 明名称一致。 其发明主题和类型应当正确、全面。 不得使用产品型号、商标、商品名、人 名、地名、广告式等用语,尽量不写入 区别特征。 字数不超过25个。
� �

说 明 书 的 组 成 部 分
�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发明内容 � 附图说明 �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防故障电路的电池 充电器的方框图。 图2是已有技术中的电池充电器的方框图。
摘 要
一种用于两端子结构的电池充电器的防故障电路, 包括:充电端子,电池被插入并连接到其上;一个具 有高阻抗的连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充电端子上的电 压来确定电池的接入状态;一个由低阻抗元件和操作 开关串接组成的低阻抗装置,连接在一个充电端子与 地之间。当充电器输入电源供电时,该低阻抗装置接 通,使得充电端子上的阻抗成为低值,当充电器输入 电源被切断时,该低阻抗装置断开,使得充电端子上 的阻抗成为高值。具有本发明防故障电路的电池充电 器,能够防止因噪声信号引起的故障并且避免电池放 电。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防故障电路的电池充电器具有简单 的两端子结构。当 AC 电源供电时,接入低阻抗元 件,因此从充电端子上观察的阻抗值变低,甚至在无 电池接入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于是,就能够防止因噪 声例如误接触所引起的故障的发生。在充电完成后将 电池充电器从电源插座或类似的电源装置上取下切断 电源,但电池仍旧连接在充电端子上时,断开低阻抗 元件,因此从充电端子上观察到的阻抗值变高。于 是,可以防止电池放电。

撰写示例
案例一 电池充电器 撰写的技术基础 背景技术 介绍发明
背景技术
发明介绍
独立权利要求
1. 一种具有防故障电路的电池充电器,包括: 一对充电端子(18、18),电池被插入并连接到其上; 一个充电电源调节装置(11 ),输出充电功率并控制 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一个充电电压检测器(12); 一个充电电流检测器(13); 一个操作控制器(14),控制充电操作过程; 一个输出开关(16),连接在所述充电电源调节装置 与一个所述充电端子之间,受操作控制器的操作;
一个具有高阻抗的连接检测装置(17),通过检测所 述充电端子上的电压来确定电池的接入状态;
独 立 权 利 要 求
其特征在于, 一个低阻抗装置(19、20),连接在一个所述 充电端子与地之间, 当充电器输入电源供电时,所述低阻抗装置接 通,使得所述充电端子上的阻抗成为低值,当 充电器输入电源被切断时,所述低阻抗装置断 开,使得所述充电端子上的阻抗成为高值。
技 术 方 案

清楚、完整、准确地概括发明的技术方 案,包括全部必要技术特征(技术措施)。 与各项独立权利要求分别对应。 可以进一步分层次记载附加技术特征,与 从属权利要求对应。
� �
技 术 方 案

可以比权利要求的记载更为具体、详 细,易于理解。
� �
可以包括必要的原理性说明。 不得引用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标记。


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
从属权利要求只能择一地引用在前权利 要求。 � 各从属权利要求应紧跟其引用的权利要 求,分组关系应清楚。 � 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得引用另一项多项 从属权利要求,包括间接的引用。 � 尽量避免一个从属权利要求引用多个独 立权利要求。

电路技术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

涉及电路的独立权利要求应能反映电路 各部分的连接关系或者电功能关系,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为标准。可以 有适当的功能限定。 电路中的 R1、C2等标记属于附图标记, 应置于括号内,如果需要对多个同类部 件进行区分时,应对各个部件分别命名。
从属权利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低阻抗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低阻抗元件(19) 和操作开关(20)。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开关是半导体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半导体器件是晶体管。
从属权利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的电池充电 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控制器包括一个中 央处理单元CPU,用于输出操作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的电池充电 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显示及操作单元 (15)。
� �
按附图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不包含对附图具体内容的文字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全面、具体、详细地介绍足够数量的发 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充分支持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 引用附图对技术特征进行说明,技术特 征的标记应与附图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对于产品发明,实施例应当描述其构成、 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涉及可动作的产品除了应说明其静态构 成,还应说明其动态工作过程。 对于方法发明,实施例应当按照顺序描 述其各步骤或工序、工艺条件、参数等。
有 益 效 果
指与已有技术相比由发明必然能够产生 的技术效果,应采用客观、清楚的方式 撰写。 � 应根据结构、步骤、原理、数据等予以 说明证实,不能仅是断言。 � 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对应,但应更 具体和丰富。 � 不得采用广告和宣传用语。

附 图 说 明

采用规范用语清楚、正确地给出各幅 图的名称。


说 明 书 附 图
用示意图形直观体现发明的技术方案及 其每个技术特征。 � 一幅图一编号,附图标记应与说明书一 致,同一部件在不同图中应使用同样的 标记。 � 说明书未提及的标记不得在附图中出现。 � 附图不得有过多的文字说明,但框图的 每一个方框必须有文字标注。

权 利 要 求 的 作 用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具有防故障电路的电池充电器,包括:充 电端子,电池被插入并连接到其上;一个充电电源调 节装置,输出充电功率并控制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一个充电电压检测器;一个充电电流检测器;一个操 作控制器,控制充电操作过程;一个输出开关,连接 在充电电源调节装置与一个充电端子之间,受操作控 制器的操作;一个具有高阻抗的连接检测装置,通过 检测充电端子上的电压来确定电池的接入状态;一个 低阻抗装置,连接在一个充电端子与地之间,当充电 器输入电源供电时,该低阻抗装置接通,使得充电端 子上的阻抗成为低值,当充电器输入电源被切断时, 该低阻抗装置断开,使得充电端子上的阻抗成为高值。
从属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防故障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低阻抗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低阻 抗元件(19)和操作开关(20)。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防故障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操作开关是半导体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防故障电路,其特征 在于,所述半导体器件是晶体管。
发 明 名 称
电池充电器及其防故障电路
发 明 内 容
�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技术方案(发明概述) � 有益效果
所 要 解 决 的 技 术 问 题
� � � � �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客观反映发明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发明的主题和类型对应地正面描述。 不写入技术解决方案本身。 与发明效果相对应,不得采用广告宣传 用语。

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

正确反映发明类型,即产品发明或 者方法发明。 记载构成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 征,采用正面肯定式的用语清楚表 述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应直接记载构成技术方案的技 术特征,不得引用说明书或附图。 权利要求中可以写入附图标记,对必须 使用括号,附图标记不得用于解释、限 定保护范围。 每一项权利要求是一个整体,只能在末 尾使用句号。

对权利要求的实质性要求

为了符合授权条件,权利要求应与现有 技术相比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对权利要求的实质性要求
扩大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相对于现有技术 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得到说明书支持
对权利要求的实质性要求

各项权利要求、主要是独立权利要求之 间应具有发明单一性。 独立权利要求应记载解决技术问题必不 可少的全部技术特征,不得缺少必要技 术特征。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电学领域
� 第一部分 申请文件撰写要求 � 第二部分 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专利申请文件的构成
� 说明书 � 说明书附图 � 权利要求书 � 摘要
说明书的实质性要求及其作用
清楚、完整地公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 案,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以便向社会公众充分地公开发明内容。 对每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的全部技术特征均应有说明,记载足够 的实施例,提供用于支持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的充分基础。
独 立 权 利 要 求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的一端直接与所 述带状传输线谐振器的中间抽头连接,其另 一端通过所述隔直电容器接地,所述控制端 通过所述电阻器连接至所述开关元件,通过 施加电压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
从属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开关元件是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阴 极连接到带状传输线谐振器的中间抽头,其阳 极与隔直电容器和控制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开关元件是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发 射极连接到带状传输线谐振器的中间抽头,其 集电极连接到所述隔直电容器,其基极连接到 所述控制端。
技 术 领 域
……不是上位的或相邻的技术领域…… ……是发明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不是发明本身(发明点)……
背 景 技 术
记载与发明最相关的已有技术,写明 出处,例如引证对比文件。 专利文献应给出国别和公开号。 客观地指出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仅 限于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不得 诋毁他人。
独 立 权 利 要 求
所述谐振电路由变容二极管、电感线圈、带 状传输线谐振器、两个耦合电容器、开关元 件、隔直电容器、电阻器和控制端构成,所 述变容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其阴极通过所述 电感线圈连接到电源电压,所述变容二极管 与所述电感线圈之间的节点通过两个串接的 耦合电容器连接到所述振荡电路,所述带状 传输线谐振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两个耦合电 容器之间,另一端接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