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储量
是煤炭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 五、煤的全硫分:
•
是存在于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中的硫成分的总和,
符号“S”。高硫煤在发电、气化或炼焦用当中,都
会带来很大危害,因之全硫也是煤炭计价的主要指标
之一。
• 六、煤的发热量:
•
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发出的热量。符
号为“Q”计算单位为“百万焦耳/公斤”。
•
1 千卡=4.181 6×10-6百万焦耳
• 七、含矸率:
•
指煤中粒度大于50毫米,通过手选或机械方法
有可能拣出的那一部分矸石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数。
在煤矿实际生产中,要求提供原煤灰分、原煤含矸率
原煤全水分等。
矿产资源补偿费
•
一、开采回采率系数的确定
•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
• 矿产资源补偿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 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
材料供应及生产管理等环节密切相关,各有关部门必
须紧密配合,共同负责,千 方百计提高煤炭资源回采
率。
•
第二章 技术政策
• 第2.1条 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
• 1,在标准修改前,仍要求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
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 于75%, 水力采煤不低于70%,工作面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 97%,中厚谨慎不低于95%,厚煤 层不低于93%。 (阳煤局地[1996]260号文件规定“对综放要求采区回 采充不低于75%,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85%”)
•
四、开采回采率的核定机关
•
省地矿主管部门负责矿区范围跨市(地)
行政区域内矿山“三率”指标的审核、批准,
报国务院地矿主管部门备案;市(地)地矿
主管部门会同县地矿主管部门负责矿区跨县
行政区域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重点、省属、
市(地)属矿山的“三率”指标的审核、批
准,报省地矿主管部门备案,并通过省地矿
主管部门组织的矿产督察使“三率”指标的
量,包括:
• 1、基建工程煤
指基本建设矿井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 煤和试生产期间所发生的产量。
• 2、更改工程煤
指在生产矿井中用更改资金进行掘进工作所发 生的煤量。
•
•
商品煤
•
由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后成为商品出售的
煤,其规格、质量应符合一定要求,进入市场
的煤炭。
• 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煤量
• (简称“三量”)
• 为了反映采矿工作的准备情况,按照开采准
备的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采准备的 那部分储量,划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 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 “三量”是指在可采储量中按设计完成了
必要的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所分别 圈定的范围以内的可采储量。它是衡量矿井开 拓掘进工程效果和采掘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安排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
期末回采煤量(万吨)
• 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
•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
七、关于计算可采期的几项规定
• 1、 当矿井(露天)的“当年计划年产量”
超过核定能力时,计算开拓煤量及准备煤量可 采期的公式中,母项应用“当年计划年产量” 及“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
煤炭质量指标
• 一、煤的灰分:
•
是指煤的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残留物
产率。灰分的符号以“A“表示,一般使用于基
灰分为”Ad”。灰分是煤炭产品正级的主要指
标,也是煤炭计价的重要依据。
• 二、煤层可采煤样灰分:
•
是指实际开采煤层的全部煤分层和可采夹
石层的总灰分,代表可采煤层开采前的质量水
平,常用它与生产煤炭的灰分进行比较,以判
高回采率的经验;对于违反开 采程序、乱采乱掘、任意丢煤的直接责任者,要
认真追查,严肃处理。
• 第1.4条 回采率是煤矿和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各级计划部门,在编制生产计
划的同时, 要编制回采率计划,并对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经常进行督促、检查。
• 第1.5条 煤炭资源回采率是一项统合性技术经济
指标,它与生产矿井的地质勘探、设计、 开采、劫掠
• 转为呆滞煤量、回采的产量、开采损失、水文
地质损失和注销等。
• 2、呆滞煤量的数量和分布:在分析三量时,
应对呆滞煤量的数量、呆滞的时间和煤量的分 布等进行分析。根据采掘工程的进度及时解放 呆滞煤量,使呆滞煤量转为动态煤量。
• 3、三量可采期分析:通过三量及呆滞煤量
的分析,应对本矿井三量能否保证采掘接替作 出结论。若实际三量的可采期大于或等于矿井 的合理可采期,则采掘关系正常;若实际三量 可采期小于本矿井的合理可采期,则应采取措 施,使其可采期达到规定标准。
原煤产量的构成
•
回采产量
•
矿井产量
掘进产量
• 原煤产量 • • • •
其它产量
矿井其它产量 基建工程煤 更改工程煤
• 一、矿井产量
• 1、回采产量
• 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 • 对下列情况就做如下处理: • (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
工作面虽然进行了实际采煤,而这部分产量应 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
期末开拓煤量(万吨)
•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 -------------------------------------
•
核定能力或当年计划年产量
•
期末准备煤量(万吨)
• 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
•
平均月核定能力或当年平均月计划年产量
• 第2.2条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和最高灰分,按《煤炭工业技
术政策》的规定执行。
• 第2.3条 生产矿井改(扩)建工程、新水平延深及新区开拓设
一、矿井开拓煤量
• 是指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 所必须的主井、付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 门、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总回 风巷道、主要溜煤眼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 量。对于近水平煤层盘区开采,开拓煤量只能计 入盘区上山部分煤量。开拓煤量是衡量水平接续 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个范围内的煤量减去 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呆滞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经济效益的有效 措施,也是煤矿企业调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领导要广泛
宣传提高回采率的重大意义, 提高广大职工珍惜国家煤炭资源的自觉性,形成
一种保护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社会风 尚,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
第1.3条 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工作,要由主管生产的局长、
矿长、总工程师 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及时组织总结和推广提
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
•
核定开采回采率
• 开采回采率系数 = -------------------------
•
实际开采回采率
•
二、核定开采回采率
•
核定开采回采率,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
的矿山设计为准,对煤矿来讲,一般情况下要求采
区回采率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85%。
•
三、实际开采回采率
• 3.3、没有设计能力的矿井(露天),应进
行能 力核定,在未核定前,可按该矿井(露天) 的当年计划年产量计算可采期。
• 3.4、衰老矿井:(露天)和新投产(未超
过三年)的矿井(露天)可按当年计划产量计 算可采期。
• 3.5、矿与矿以上各级单位,综合计算三量
可采期时,公式中子、母项应按各矿井相加求 得。
断开采过程中煤层围岩对煤炭质量的污染程度。
• 三、煤的水分:
•
水分是表示煤的湿度,符号是“M”。根
据煤中水分存在的不同结构状态,可分为内在
水分和外在水分两种。它们的总和称为全水分,
符号为“Mt”.
• 四、煤的挥发分:
•
是指煤在规定的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
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的比率,挥发分是了
解煤的性质和用途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也
核定予以纠正并逐步完善。
• 阳煤局地[1996]260号“关于下发《阳泉矿
务局”率“指标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的通
知“,上报阳泉市地矿局,经审核批准”以采 区回采率核定指标,(薄煤层85%、中厚煤层 80%、厚煤层75%)与动用储量加权平均计算 的全矿总的采区回采率为准”。
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
• 2.各矿务局应参照以上标准,结合本局所属各矿的地质构造
复杂程度、煤层结构和稳定性、 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并 认真核实过去实际达到的回采率水平,具体确定所属矿井工作 面回采率和采区回采率指标,上报省(区)煤炭局(厅)审批。 各矿务局的回采率计划,要 在上报次年生产计划的同时一并上 报,并作为考核各局、矿当年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
•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
法》及地质矿产部地发[1991]173号文的有关规定,
实际开采回采率是指由矿山地质测量人员进入采场,
实际测量计算得出的开采回采率指标,当采用垛式、
仓房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无法实际测
量采出量时,可以用统计产量代替补实测产量,但必
须进行水分、灰分和矸石量改正。
二、矿井准备煤量
•
是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已完成了
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道、采区回风巷道及采区
上山等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量。它是衡量采
区接替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个范围内的
煤量减去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呆滞煤量后即
为准备煤量)
三、矿井回采煤量
•
是指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