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完整版)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2012高考作文《忧与爱》解析江苏卷:《忧与爱》。
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
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
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
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
反之亦然。
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
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
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
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
(刘纯)风格相承,思路有变——2012江苏高考作文随谈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可谓整体风格一脉相承,具体思路稍有变化。
纵观近十年来的江苏自主命题作文题目,基本上是沿着一条大气、空灵的路在走,有时诗意一点(如04、05、07、09、10年),有时平实一点(如06、08、11年),今年的作文题依然大气而空灵。
题目表现形式是平实的,但导语却是诗意的。
但从微观上来推敲,今年的题目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它的外在结构方式引起的,它摒弃了近5年的主谓、动宾、偏正结构方式,重新回到了06年前的并列结构模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改变,势必影响我们审题、构思时对具体内容的敲定。
从08年到11年,五年的作文题目结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大偏正”形式,我们在审题时,只要将其中一个重点词语审透审准(如“天空”“时尚”“绿色”“平庸”,),写作时立足于此,另外一个词语适当顾及,就万事大吉了。
而今年的作文,却是个并列式结构题目,而这和04年到06年的并列式结构题目,要求还不一样。
04、05年分别是两并列与三并列,但它在写作时是可以割裂的,它是允许你选一个方面单独写的,这样操作起来就相对简单些。
06年的“人与路”看上去是并列式结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需要也无法按照并列式关系型方式去写。
今年的“忧与爱”,是个地道的并列式关系型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忧”与“爱”,必须统筹兼顾,写作时两者也必须并重,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两者在篇幅上完全可以有主次之分。
另外,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这道题目,“忧”与“爱”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矛盾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撑关系。
事前大家都在猜测今年可能是骆冬青命题,据说他对美学很有研究,所以题目可能会很诗意,或如04、05,或如07、10。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平实但又不缺乏诗意的题目。
大家都没有猜到,大家都觉得不难写,大家也都觉得不容易写好。
所以,我觉得这题目出的不错!附录:江苏自主命题的作文题目:04水的灵动,山的沉稳,;05凤头、猪肚、豹尾;06人与路07怀想天空、08好奇心、09品味时尚10绿色生活、11拒绝平庸12 忧与爱略看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有以下几点想法: 1.从审题上来看,此命题必须快速搜索令己或令人既忧又爱的东西,然后构思成文,不然开始容易懵了;2.从立意上来看,忧是因为爱,爱则必然忧,于国于家,于人于物,皆然;3.从命题形式来看,这是关系型命题,写作时就要二者兼顾,否则难免偏题。
4.从文体选择上来看,既然是关系型作文,不管你写什么文体,你写什么内容,都要把这关系说清楚,只是说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写“于国于家”方面,议论文较适宜,写“于人于物”方面,记叙文较适宜。
提示语中暗示很多,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现状。
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提示考生从忧患中体现爱,爱,不仅只是赞美,付出,还有为之忧虑,为之悲伤,为之批评。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忧爱关系的最朴实最崇高的境界。
知名作家、学者点评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2012高考作文点评——蔡肇基: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就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记者第一时间约请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蔡肇基对此进行点评。
以下为蔡老师的点评:要说“忧”与“爱”,首先得看到,二者并非对立关系。
“忧”,对立的词语是“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爱”,对立的词语是“憎”,所谓“爱憎分明”就是这样。
“忧”与“爱”,自然也非同义关系。
现在的作文题是“忧与爱”,这就要想想“忧”与“爱”为什么能联系到一起。
原来,“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
“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
提示语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就表现了“忧”与“爱”的这种关系。
就此题作文,得在审题上下点功夫,不审题不行,而审题的难度也并不很大。
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是比较理想的。
“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同一也比较好写。
按我的看法,最好不要写成“忧甲爱乙”,除非确实能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且能有一点发人深思的东西在里面,难度不小。
“忧”或“爱”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相识或不相识,上对下或下对上,家人亲友或整个炎黄同胞。
要问今天谈“忧与爱”有没有现实意义,应该说是有的,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选材天地比较广阔。
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也是比较理想的。
写“忧与爱”,可能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
如果重点在“爱”,“爱”中有“忧”,那就不太好了。
蔡老师说:比较而言,这道题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因为成年人“忧与爱”的情感经历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感悟可能远比青少年多。
青少年“忧与爱”,自然也是有的,较之于成年人肯定要少一点,这或许是这道题的不足之处。
青少年当然也可体谅成年人的“忧与爱”,那可见功力了。
人物简介:蔡肇基,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及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曾两次荣获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2高考作文点评——朱大可:《忧与爱》太装逼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主持人:你怎么看2012年江苏作文《忧与爱》高考题目?朱大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忧与爱》很像余秋雨的风格,过于老成,有点装逼;像之前网传的全国卷题目《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题目是一个简单的定论,给考生自由发挥得空间太小。
推荐阅读:2012年江苏作文题《忧与爱》命题太空泛比如江苏题目《忧与爱》,再比如福建题目《人生赛跑》。
此类命题真的是太空泛了,貌似立意深远格调高雅,其实仔细破题起来让人不知所云。
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让考生就如此空洞的命题进行个人表达,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最炫民族风》与高考作文题05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06年「人与路」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07年「怀想天空」永远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08年「好奇心」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09年「绿色生活」我听见你心中那动人的天籁,就忽如一夜春风袭来满面桃花开。
10年「品味时尚」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最爱。
11年「拒绝平庸」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12年「忧与爱」忧忧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让爱卷走左右的尘埃……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命题作文以来第二个好题人民网江苏视窗南京6月7日电(唐璐璐)7日上午,2012年高考(微博)正式开始,高考第一科是语文。
历年来,作文都被社会高度关注。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是《忧与爱》,多位学生都反映今年作文题目比较简单,很好写。
专家对此题目也予以高度评价,称是“江苏高考命题作文以来第二个好题。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喻旭初说,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出得很好”,仅次于2004年的高考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喻旭初说,虽然2004年的高考作文比较难写,但是个好题目。
喻旭初认为2012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让大家有话好说。
“如果说很多人没什么可说的,这个题目就不好。
”此外,喻旭初分析,这一题目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可以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也可以写现实,还可以写历史。
第三,这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生活,也要思考生活。
“这主要体现在‘忧’字,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
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就会有深度。
”喻旭初认为,这个题目也对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些启示。
他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了解生活,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强公民意识。
喻旭初认为,现在社会欠缺公民意识,对很多事情都麻木了。
而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凌焕新也向人民网江苏视窗解析,《忧与爱》这样的题目主要是反映人性方面的寓意,选取感情的角度,比较感性一些,贴近学生,“比较好写,也不容易跑题。
”凌教授说,这个题目要把“忧”与“爱”结合起来写,“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
凌教授分析,“有些时候忧就是爱的体现,忧是爱的原因,每个人都为了爱有所忧虑。
”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把两方面结合。
不过凌教授也指出,这个题目人人都能写,但要写得生动、漂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是不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