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读本 高年级段

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高年段目录《诗经》 (1)节选(一)凯风 (1)节选(二)采葛 (2)节选(三)月出 (2)节选(四)采薇 (3)节选(五)小旻 (4)节选(六)小弁 (4)节选(七)鼓钟 (5)节选(八)车辖 (6)节选(九)抑 (6)节选(十)载芟 (7)《道德经》 (8)节选(一)三十八章(砭时) (8)节选(二)四十章(论道) (9)节选(三)四十二章(论道) (9)节选(四)四十三章(治国) (10)节选(五)四十五章(修身) (10)节选(六)四十七章(修身) (11)节选(七)四十九章(治国) (11)节选(八)五十七章(治国) (12)节选(九)五十九章(修身) (12)节选(十)六十二章(修身) (13)节选(十一)六十四章(治国) (14)节选(十二)六十六章(治国) (14)节选(十三)六十八章(议兵) (15)节选(十四)七十三章(治国) (16)节选(十五)七十八章(修身) (16)节选(十六)八十一章(修身) (17)《孟子》 (18)节选 (一) 老吾老 (18)节选(二)乐民之乐者 (18)节选(三)以力服人者 (19)节选(四)天时不如地利 (19)节选(五)得道者多助 (20)节选(六)或劳心,或劳力 (20)节选(七)仁,人心也 (21)节选(八)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22)节选(九)人恒过 (22)节选(十)行之而不著焉 (23)节选(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 (25)节选(十四)食而弗爱 (25)节选(十五)于不可已而已者 (26)《礼记》 (26)节选 (一) 善学者 (26)节选(二)比年入学 (27)节选(三)虽有嘉肴 (28)节选(四)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29)节选(五)齐大饥,天下为公 (30)节选(六)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 (31)节选(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31)节选(八)夫乐者,乐也 (32)节选(九)阳门之介夫死 (33)节选(十)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34)节选(十一)大学之教也 (35)节选(十二)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36)《大学》 (37)节选(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7)节选(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37)节选(三)小人闲居为不善 (38)节选(四)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38)节选(五)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39)节选(六)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39)节选(七)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40)节选(八)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41)节选(九)所谓齐家者在其修身者 (41)节选(十)为人君止于仁 (42)《中庸》 (42)节选(一)天命之谓性 (42)节选(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43)节选(三)舜其大知也与 (44)节选(四)子路问“强” (44)节选(五)君子之道,费而隐 (45)节选(六)子曰,道不远人 (46)节选(七)君子素其位而行 (46)节选(八)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47)节选(九)哀公问政 (48)节选(十)知、仁、勇 (48)节选(十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49)节选(十二)凡事预则立 (49)节选(十三)博学之 (50)《吕氏春秋》 (52)节选(一)骥遇伯乐 (52)节选(二)宋之丁氏 (53)节选(三)掩耳盗铃 (54)节选(四)循表夜涉 (55)节选(五)生木造屋 (56)节选(六)刻舟求剑 (57)节选(七)其父善游 (58)节选(八)齐人好猎 (58)节选(九)齐之好勇者 (60)节选(十)竭泽而渔 (61)《世说新语》 (62)节选(一)德行第一 (62)节选(二)殷仲堪既为荆州 (63)节选(三)言语第二 (63)节选(四)孔文举年十岁 (64)节选(五)嵇中散语赵景真 (65)节选(六)诸葛靓在吴 (65)节选(七)庾公造周伯仁 (66)节选(八)谢仁祖年八岁 (66)节选(九)支公好鹤 (67)节选(十)文学第四 (67)节选(十一)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 (68)节选(十二)诸季野语孙安国云 (68)《古诗词》 (69)扬子江 (69)乌江 (70)诗四首之一(苏武) (70)渡荆门送别 (71)赠刘景文 (72)别董大 (73)浪淘沙之八 (7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5)长歌行 (76)题弟侄书堂 (77)凉州词 (78)出塞 (78)滁州西涧 (79)书湖阴先生壁 (80)夏日绝句 (80)示儿 (81)节选(一)【经典原文】kǎi 凯 fēnɡ 风kǎi 凯 fēnɡ 风 zì 自 nán 南 , chuī 吹 bǐ 彼 jí 棘 xīn 心 。

jí 棘 xīn 心 yāo夭yāo 夭 , mǔ 母 shì 氏 qú 劬 láo 劳 。

kǎi 凯 fēnɡ 风 zì 自 nán 南 , chuī 吹 bǐ 彼 jí 棘 xīn 薪 。

mǔ 母 shì 氏 shèn甚shàn 善 , wǒ 我 wú 无 lìnɡ 令 rén 人 。

yuán 爰 yǒu 有 hán 寒 quán 泉 ? zài 在 jùn 浚 zhī 之 xià 下 。

yǒu 有 zǐ 子 qī七rén 人 , mǔ 母 sh ì 氏 láo 劳 kǔ 苦 。

xiàn 睍 huǎn 睆 huánɡ 黄 niǎo 鸟 , zǎi 载 hǎo 好 qí 其 yīn 音 。

yǒu 有 zǐ 子 qī七rén 人 , mò 莫 wèi 慰 mǔ 母 xīn 心 。

【经典注释】凯风:南风。

棘:酸枣树。

心:树木的嫩芽。

夭夭:繁盛的样子。

劬:辛苦。

棘薪:已长成可以做柴烧的酸枣树。

令:善。

爰:何处,哪里。

寒泉:因泉水冬夏常冷而得名。

浚:卫国的地名。

睆:美丽的样子。

载:则。

【经典链接】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这组诗歌的创作来源于《凯风》。

《凯风》中记载了母亲有外心,七个孩子就自责,希望母亲能回心转意的故事。

当时我国大量土地租让给外国,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被迫离开祖国,《诗经》共305篇,古人又称《诗三百》。

汉代的官学把它列为必读的经典,是“五经”之一,后世习惯称它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民歌民谣,“雅”指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他们的悲哀之情,要比《凯风》中的七子还要多。

因此,闻一多就选择了和中华民族关系最亲切的七块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各写了一首诗歌,借此来替他们抒发离开祖国的哀痛,也以此来激励全国人民。

节选(二)【经典原文】cǎi 采ɡě葛bǐ彼cǎi采ɡě葛xī兮,yī一rì日bú不jiàn见,rú如sān三yuè月xī兮!bǐ彼cǎi采xiāo萧xī兮,yī一rì日bú不jiàn见,rú如sān三qiū秋xī兮!bǐ彼cǎi采ài艾xī兮,yī一rì日bú不jiàn见,rú如sān三suì岁xī兮!【经典注释】葛:多年生草本植物。

萧:艾蒿,有香气,古人用它祭祀。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全草都能做药用。

【经典链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但在每一处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

古人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如“三秋桂子”中的“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等。

又因为古人有“一秋三月”之说,故“三秋”即为“九个月“。

所以在《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又是指“九个月”。

还因为“秋”有时也被当做年的代替,一秋为一年,所以“三秋”有时又指“三年”。

节选(三)【经典原文】yuè月chū出yuè月chū出jiǎo皎xī兮。

jiǎo佼rén人liáo僚xī兮。

shū舒yǎo窈jiū纠xī兮。

láo劳xīn心qiāo悄xī兮。

yuè月chū出hào皓xī兮。

jiǎo佼rén人liú懰xī兮。

shū舒yōu忧shòu受xī兮。

láo劳xīn心cǎo慅xī兮。

yuè月chū出zhào照xī兮。

jiǎo佼rén人liáo燎xī兮。

shū舒yāo夭shào绍xī兮。

láo劳xīn心cǎn惨xī兮。

【经典注释】僚:美好。

窈纠:苗条有曲线。

悄:忧愁的样子。

懰:美好。

懮受:同“窈纠”。

慅:忧愁的样子。

夭绍:义同“窈纠”。

惨:忧愁不安的样子。

【经典链接】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所以月亮又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所以月亮又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所以月亮又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所以月亮又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亮上有桂树,所以月亮又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所以月亮又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名叫望舒,所以月亮又称:望舒。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所以称月亮为嫦娥。

又因为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称月亮为婵娟。

节选(四)【经典原文】cǎi 采wēi薇(经典名句)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Jīn wǒ lái sī yú xuě fěi fěi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Xíng dào chí chí zài kě zài jī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Wǒ xīn shāng bēi mò zhī wǒ aī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经典注释】薇:野豌豆。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载渴载饥:又饥又渴。

【经典链接】折柳送别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于是“折柳”一词便寓含“惜别”之意。

“折柳送行”的习俗源于《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

由此离别赠柳便成为古人抒发离愁别苦的著名意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