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鼻导管或面罩给 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PaO2达 到100mmHg,PCO2达到35—40mmHg。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 3、维持有效血压 : BP↓ ①-间羟胺10-20mg,多巴胺20-30mg静点, 维持血压在 90-100mmHg; ②山莨菪碱静点-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预防 DIC有帮助; ③纳络酮:0.4~0.8mg iv ,2-4小时重复一 次,继而纳络酮1.2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 注。(几年来发现,休克时血中的内啡肽水平 升高,通过中枢的鸦片受体抑制心功能→ BP↓,而纳 络酮为鸦片受体抑制剂,可以逆转休克)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5、补充血容量 液体补足的指标: ①尿量增多在30ml/h以上; ②收缩压100mmHg以上; ③肺动脉压30mmHg以上; ④中心静脉压在6-8cmH2O之间。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选用时机:当中心静脉压>12mmH2O,或在
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有明显升高,而患者的休克 状态不能缓解; ⑴升压胺类: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②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同时有
β肾上腺素能兴奋作用。能使左心室充盈压 迅速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 10~20mg+5%GS100ml
③酚苄明: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扩张
血管作用缓慢,时间较长。 0.2~1.0mg/kg+5%GS200ml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①间羟胺: 兼有α和β 类肾上腺能作用。
小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 加心排血量。10-30mg+5%GS。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②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同间羟胺相同,但作用快、
时间短;0.5~1.0mg+5%GS100ml;20滴/分。 ③多巴胺: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多用于多巴胺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 灌注,小剂量有扩张肾动脉的作用。 10~30mg+5%GS100ml。
著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是由于心包腔内压力升高, 使心脏舒张充盈受限所致。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 炎)。
.
心源性休克
临床症状 (二)心脏疾患表现
3、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持续剧烈胸痛。右心室 心肌梗死所致的血压下 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右心衰竭:肺淤血不明 显,动脉压下降,颈动 脉充盈。
.
心源性休克-临床症状
(一)非特异性表现 1、早期表现 2、中期表现 3、晚期表现:
(二)心脏疾患表现 1、发生休克前 2、发生心脏压塞时 3、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
心源性休克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二)心电图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四)有创压力的测定 (五)尿量测定 (六)微循环灌注情况
.
心源性休克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8、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可考虑早期大剂量使用
9、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休克时必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休克较
重或者应用升压药不能很快见效者,可静 脉滴入5%碳酸氢钠100-200ml,以后参考 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酸碱平衡失 调,也可用乳酸钠。同时测定电解质,按 情况给与补充。
1、血常规:多正常,部分血小板减少,血 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 2、血生化: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学升高。酸 中毒,电解质异常,肝功能损害。 3、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管型
.
心源性休克
辅助检查 (二)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梗特征性AT演变过程; 原有心肌病相应心电图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胸片:心脏、肺血管及肺组织病理情况 超声心动图:心脏室壁运动、瓣膜,心包等 异常。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12、再灌注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可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帮助下行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可使患者的死亡率由80%降低 到50%左右。
紧急外科搭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 源性休克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在没有有效的纠正休克的前提下,不 推荐溶栓治疗。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3、主动脉夹层分离:有剧烈胸痛,
其心电图无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学 正常,胸部CT增强扫描或MRI可以 确诊。
4、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 心动过速。
.
心源性休克
5、急性主动脉瓣或二 尖瓣关闭不全:由感 染性心内膜炎、心脏 创伤、乳头肌功能不 全等所致,超声心动 图可诊断。 6、右心室急性心肌梗 死:下壁心肌梗死合 并休克多数伴有右心 室心肌梗死,心电图 要加做右胸导联有利 于早期识别。
体征:口唇/甲床略带青紫,心率加快,心律 失常,血压偏低或接近 正常或不稳定。 脉压减低。 尿量减少。
.
心源性休克
临床症状 (一)非特异性表现
2、中期表现 神志尚清但软弱无力,表情 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体征:脉搏细速、收缩压80mmHg以下, 表浅静脉萎陷,尿量进一步减少。
.
心源性休克
临床症状 (一)非特异性表现
1、镇痛
8、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2、纠正低氧血症
9、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
3、维持有效血压
电解质紊乱
4、纠正心律失常 10、预防肾功能衰竭
5、补充血容量
11、机械性辅助循环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2、再灌注治疗
7、胰高血糖素的应用 13、其它原因所致的治疗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1、镇痛:急性心梗时-吗啡、哌替啶; 2、纠正低氧血症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④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的衍生物,对心肌的正性心
力作用较多巴胺强。
⑵血管扩张剂: 适应症:肺楔嵌高于15mmHg的患者;
①硝普纳: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5~10mg+5%GS100ml,20~100ug/min;
注意事项:警惕严重地血压的发生;连续应用72小时以上的 应每天检查血硫氰酸盐浓度,超过12mg/100ml即停药, 以防中毒。 血压降低时可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
.
心源性休克
定义:各种原因所致的以心脏泵血功能障 碍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的主动脉 瓣 或 肺动脉瓣狭窄伴有心动过速、急性心 脏压塞等
.
心源性休克
临床症状 (一)非特异性表现
1、早期表现:烦躁不安、焦虑、激动,但神志 清醒;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5、补充血容量 右旋糖酐40:用于非失血性休克的两大优点①能
较快的扩张血容量,但从血管中消失也快,顾可减
少过度扩张的危险。②能抑制或解除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聚集及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微循环的 改善和防止微血栓的形成。
方法:先在10—20分钟内输入100ml,如中 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2cmH2O,可20分钟输入同 等剂量,直至休克改善,使收缩压维持在90— 100mmhg;或者中心静脉压升至35mmhg以上, 输入总量达750—1000ml。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10、预防肾功能衰竭 血压基本稳定后,在无心力衰竭的情况
下,快速静滴25%甘露醇或25%山梨醇 100-250ml利尿;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有心力衰竭,可静脉注射呋塞米40mg。 11、机械性辅助循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用于急性心肌梗 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有效减低死亡率。
心源性休克
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 内科 王国芝
.
休克
定义:因心排血量不足或周围血液分布异常 引起周围组织的灌注量不足,不能维持生命 需要的一种状态。
病因学分类: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
(一) 定义: (二) 常见病因: (三) 临床症状 (四) 辅助检查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 处理措施
.
心源性休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明确心源性休克的病
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 酶学 注意和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 常有呼吸急促、咯血;CT 增强扫描-肺动脉充盈缺损。
.
心源性休克
2、急性心脏压塞:脉搏细弱或
有奇脉,心界增大,心音遥--处理措施
4、尿量观察:置入导尿管以测定每小时尿 量。 5、观察周围血管灌注:皮肤苍白湿冷提示 外周动脉阻力升高,周围血管灌注改善提 示休克有效。 6、血流动力学检测:必要时进行有创压力 测定。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二)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特点:死亡率高,多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
重点讨论由心梗导致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④硝酸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常用硝酸甘 油和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
⑤氯丙嗪:具有镇静、降温、降低组织氧耗 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有较强的阻 断交感神经a受体的作用,故可扩张小动脉, 改善微循环灌注。
.
心源性休克--处理措施
7、胰高血糖素的应用 作用机理: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 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可增强心 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升 高血压而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 用法:3~5mg静脉注射,半分钟内注完, 如无反应,2~3分钟后重复注射,继而用 3~5mg+5%GS1000ml静滴,连用24~48h。
3、晚期表现:DIC,广泛的心脏 器质性损害。 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消化道出 血和血尿较常见。昏迷,多脏器衰 竭。收缩压60mmHg以下,无尿。
.
心源性休克
临床症状 (二)心脏疾患表现
1、休克前:机械性损伤并发症表现-健索、乳头 肌断裂或间隔穿孔所致的全收缩期杂音。 2、发生心脏压塞时:电机械分离,心率快,血 压降低,颈静脉怒张,奇脉(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