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现代媒体总论1 绪论1.媒体与媒介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首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媒体与媒介的区别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休息,较为具体,甚至有时直接称某个具体的媒介机构;且媒体属于狭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微观上使用较多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且媒介属于广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宏观上使用较多2.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总的说来媒介或媒体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收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因为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唯一使命,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总之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三者是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他们相符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信息是传播过程的思想内容,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显形式,那么媒介解释承载符号的物质实体3.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4.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互动媒体5.媒介的基本功能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的使用中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从国内呢个产生的渠道来讲,他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经济功能,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可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运作,还可以大大促使国家加快历史的步伐;传播媒介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传播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功能,大众传媒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欧冠某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文化功能:媒体一旦形成,就催生着人类文化新形态的产生;上述媒体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和侵占。

6.新闻传播媒介的流程是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7.波兹曼首先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8.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9.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2 媒介推进和人类社会2.1 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1.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表情、非语言声音符号、图画、结绳、烟火、击鼓等;2.语言的产生:汪汪理论(即模仿说)、呸呸理论(即情感说)和嘿呵理论(劳动说);3.语言产生带来的好处口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口语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也为人的内部沟通,为人类的内省思考提供更有效的媒介;口语为人类提供了将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相互共享,并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4.口语媒介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传递都存在很大的局限:依靠口头传播,传递的速度很慢;口语传播会产生信息失真;5.书面语言的出现,使口头语言和文化获得了高度的稳定性;6.公元前59年罗马凯撒大帝《罗马公报》被认为是报纸的雏形,中国唐开元年的邸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2.2 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1.《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2.早期书籍媒介的特点:采用活字印刷的技术,各页订在一起,印刷大量副本,大多采用商品形式出售,内容多样,有精英阶层阅读;3.早期报刊的规律:在拥有强大中央政府的社会,受管制的报刊发展缓慢;而在中央权威削弱的地方,报刊在较弱的控制下发展,因而得以迅速成长。

4.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小国林立的德国;5.最早的杂志纯粹是法国书商仓库里的存货单;6.电影产生的三个重要因素:放映术的发明;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摄影术的发明;7.唱片的特点: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受控制程度低;高度国际化;青年受众成为主体;市场细分化;2.3 互动媒体1.1946年第一台大规模的电子数字计算机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2.1969年美国军方设计了一个高级研究项目署网(ARPANET)的试验网络,又称阿帕网;3.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4.互动媒介的传播特点: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多媒体化;媒体功能融合;媒体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2.4 媒介演进的规律1.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2.媒介新形态变化的6原则: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原则;增殖原则;生存法则;机遇和需要法则;延时使用;3.大众媒介发展的4各因素:技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4.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3 报纸3.1 报纸发展简史及其传播特点1.公元前59年,罗马凯撒大帝创设《每日纪闻》,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报纸;2.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1566年威尼斯出现了“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雏形;3.17世纪,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4.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美国纽约的《太阳报》,19世纪80年代美国斯克里普斯抱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5.明清两代具有主要影响的报刊——京报,1873年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纸,1925年6月4日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1941年延安创办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6.世界报业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报业三种类型,主要趋势是报纸产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超级报团不断出现;7.报纸的传播特点: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可保存性强;长于深度传达信息;不足:时效性相对较差;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感染力相对较弱;3.2 报纸的运行方式1.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这是一种纯粹的采编分离模式,造成编辑部门被动坐等的消极状态;2.新的编采分离体制,常见的做法是实施则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3.报纸的基本业务内容: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4.写作中西方的异同:西方报纸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种;消息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时效性强,通常以简洁的叙述为表现手法,强调信息传播效率,在结构上多为“倒金字塔”形式;特稿的篇幅一般比较长一些,时效性较弱,告知信息外也注重向读者提供阅读的愉悦感(包括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中国一般分消息、通讯和特稿三种;消息与西方相同,通讯则带有较强的“中国特色”,除传播信息外,还担负着宣传任务;5.编辑的职能体现在统筹决策(战略(一般有总编辑承担)和战术决策)、整体把关和产品“再创作”三各方面;6.编辑的主要工作:制定编辑方针;策划报道;组织处理稿件;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7.表现报纸编排思想的一定大小的纸张所提供的空间被成为版面空间,现代报纸一般分对开和四开两种;第一版一般为要闻版;版面空间的排列序区:上区优于下区,左区优于右区,上左优于上右,下右优于下左。

8.评论的作用: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9.我国报纸的评论分: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3.3 报纸印刷与发行1.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易读性(要求老年读者在正常光源下能够顺畅阅读而不觉得累);真实性(色彩要符合自然的天然色调,防止失真);美观性(色调鲜亮、字迹清晰和标题图文显目突出);2.报纸的发行:发行是报纸的主要业务4 广播1.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或声音和图像符号,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声音和图像节目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2.广播是建立在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他的产生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电子时代;4.1 我国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1922年底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ECO,926年10月1日,刘瀚创办国人自创的广播电台——哈尔冰广播电台;1923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2.广播事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成熟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广播事业发展较慢,电台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广播的影响力较小,发达国家发展较快,专业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广播影响力较强。

3.我国广播与国外广播存在明显的差距:专业化程度不高,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难以实现系统化作战、倍增式发展目标;4.2 广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是诉诸听觉传播的媒体,主要依靠声音符号传递信息;2.声音符号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

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音响、音乐是增强真实感,渲染气氛,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3.广播语言主要只有声语言,主要分演播室语言和现场采录语言两类,但都需要遵守“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和“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4.音响是指广播中除传播主体的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声响,包括新闻广播中的实况音响和文艺广播中的效果音响;5.音响作用: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再现现场环境,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感;特定个性的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帮助听众理解;动态立体的音响增强感染力,烘托现场气氛,传情达意,与听众形成共鸣;细节组合式音响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能够激发听众合理想象;6.音乐是广播节目中的调味剂,是广播中一种高度抽象的情感性符号,它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优势甚至能够深化主体;7.语言、音响、音乐三种声音符号是相互配合出现在广播报道中的,其中余元符号是主体,而现场音响是增强广播报道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音乐则是根据广播报道特定需要设置的,这三种声音符号综合运用在广播报道中,使广播报道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8.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特性:远距离瞬间式传播、单向辐射式传播、稍纵即逝式传播、随即伴随式传播、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虚拟交流式收听;9.广播的传播特点从传播符号上比较——比报纸多了声音,比电视少了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