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米跑的方法和技巧

200米跑的方法和技巧

200米跑的方法和技巧
一、起跑和加速阶段。

200米跑是在弯道起跑,所以放置起跑器是个很重要的
问题。

起跑器的放置方向要对着弯道的切线,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好两脚之间的距离,要确保每次放置起跑齐器的位置都是一样的,起跑前要做深呼吸,然后就准备着对发令枪作出反应。

蹬离起跑器之后,头不要抬起来!要大幅度的积极
有力的摆臂,要百分之百地沿着跑道的切线跑。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枪声作出反应后,就必须开始竭尽全力拼命跑,要尽可能快的把速度提起来!要注意在加速的过程中,
头的姿势总是低着的,视线从看着地面逐渐过渡到向前方看,这个时候头才逐渐抬起,身体也逐渐从较大的前倾过渡到直立起来,当然这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变化过程。

二、正常跑阶段。

一般来说,起跑30米之后就进入了正常跑阶段,当然
这因同学们的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等方面的情况略有不同。

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一个弯道跑技术,左肩要低与右肩,右臂的摆动要比左臂高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贴着跑道
内侧线来跑,眼睛最好盯着前方20米左右的地方,这样也
较容易正确判断你在比赛中所处的位置;当比赛进行到60—
70米的时候,同学们要稍为放松一下,这个放松绝对不要理解成为速度的下降,放松与不放松的区别在于同学们不是每一步都在玩命地使劲去蹬地,试图还要加快速度,而只是要尽量保持已达到的速度。

三、就是从弯道向直道过渡的阶段。

眼睛要看着前方20米左右的地方,这样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预测什么时候将要跑上直道,有个心理准备。

从弯道跑上直道时,应该从弯道内側逐渐地向跑道中间和外側方向跑。

这时两条胳膊的摆臂动作幅度要逐渐过渡到一致,双肩也要自然的平衡起来。

这些转换的动作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这样上直道就会获得很大的优势。

四、是200米跑比赛中的最后100米技术。

这个阶段,放松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放松的意义在于
不是脚拼命地去磴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保持好的跑动的技术动作上。

特别是在最后50米,这时候继续加速是
不可能的了,如果还想拼命的跑或做出其它错误的用力动作来,那就会造成肌肉的紧张,速度下降的更快!所以这时候
最关键的还是集中精力在尽力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上,不应该去考虑自己的位置、别人的情况,而是要注意摆臂摆到合理的位置,努力使腿作出正确的折叠、积极的前摆等动作。

然后在最后掌握好冲线时身体下压的时机,这样才能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来!
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

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1.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同学们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

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

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

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

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

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

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
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

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

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应该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

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

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

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

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

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

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

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 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3.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

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

但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
的核心。

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

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

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

有些同学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同学的步频能力不好。

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

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
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

如果该同学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
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