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培训资料(pdf 45页)

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培训资料(pdf 45页)

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王克如,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玉米机收籽粒质量现状(2011-2016)
注:1)落粒、落穗损失分别占总损失率的12.67%和87.33%;
2)2016年新增89个玉米品种924组田间测试数据
(2)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玉米籽粒破碎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2011-2016年, n=2450)
机收粒前后籽粒含水量对比
y
y 0
102030405060
200
400600
800
籽粒水分%
样本编号
如何解决?育种的突破!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玉米籽粒后期脱水情况玉米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北京,2014)
45352515551525354555
(2)籽粒脱水速率与积温的关系
(1500)(1000)(500)05001000
生理成熟前后积温(℃)
0.2
0.40.60.8
11.21.4
1.61.820
10
20
30
40
50
60
2535455565758595105
日降水速率(%)
籽粒含水率(%)
授粉后天数(d )
籽粒含水率变化
郑单958
郑单958先玉335先玉335
含水率转折线生理成熟线
表籽粒生理成熟前后每周降水速率
苞叶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穗轴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穗柄含水率随授粉后天数变化
栽培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
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方差分析
注:**表示在P = 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20222426283032
3440
45
50
55
60
65
70
75
含水率(%)
天数Days (d)
生理成熟含水率与授粉到生理成熟天数
籽粒脱水速率与灌浆特性的关系
脱水特征的品种分类
2022242628303234
1150
12001250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
生理成熟时含水率(%)
黄淮海夏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籽粒降水至28%机收时间分布图
黄淮海夏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籽粒降水至25%机收时间分布图
图玉米籽粒含水率与粒重随授粉后天数的变化
2015年不同品种粒重变化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线性+线性模型拟合玉米品种籽粒总体含水率变化14-15℃为玉米籽粒含水率进入缓慢下降的临界温度,大庆地区
约在9月26日
线性+平台模型模拟参试玉米品种籽粒总体含水率变化日均温降至5-6℃时可作为玉米籽粒水分不再下降的临界温度,
表玉米籽粒脱水临界温度品种聚类
汇报内容
•1、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黄淮海夏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东北春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及其临界温度研究
•4、机械粒收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
不同收粒机械玉米收粒质量比较
JD-C110
东风E518
雷沃谷神GE50
(2)
同型号不同机械籽粒收获作业质量比较
不同机械收获质量评价
倒伏严重地块,割台降低、逆倒伏方向收获,落穗增多,收
获速度大幅降低
(3) 倒伏对玉米籽粒收获的影响
0.511.522.530.0 5.010.015.020.0
落穗量(个/m 2)
倒伏率%
倒伏率与机收落穗量间的相关关系
黄淮海夏玉米区半喂入式
(山东茌平,n=8)
东北地区玉米区全喂入式
(东北,n=31)
不对行收获对辊处容易堵塞,负荷过重,降低收获效率
东北地区适合大小垄的割台
(4) 不对行收获,影响效率
大小行种植目的:增
产?幅度?利于人工
作业?
栽培模式多样,种植行距不一(行距有30cm, 40cm, 50cm, 55cm,
60cm,65cm,70cm, 90cm),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

产技术的标
重要途径
收后服务
玉米机收粒服务模式演替趋势
不同烘干方式(煤、电、油、气)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籽粒在田间站秆脱水至20%以下甚至更低时收获;东北春玉米区应借鉴美国烘干方式,更多采用低温(自然通风)烘干;黄淮海区可采用多种能源供给方式选择加热烘干。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