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质量和密度
[知识网络梳理]
基础知识巩固
一、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的概念
(1)、定义: 叫质量。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2、质量的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用 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计算出物体质量。
3、天平的使用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 。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用 向 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质
量
和
密
度 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质量 定义 单位
测量工具
密度定义 公式 单位 国际 常用 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一般不同。
应用
密度的测量
原理:ρ=m/v 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 位置,然后正视,视线与筒内液体的最低处相平 体积测量: (1)V=Sh (2)排水法V 物体=V 排开的水 (3)溢杯法V 物体=V 溢出的水 (4)悬垂法V 物体=V 2
二、密度
4、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
(1)将上表填完整
(2)比较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_______ (3)比较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_______ (4)比较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概念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不
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
=103
kg/m 3
1kg/m 3
=10-3
g/cm 3
6、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三、密度的测量
7、量筒的使用
使用方法: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 3
(毫升)?
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
8、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
A 、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测量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9、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当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密度变。
事实表明,4℃的水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
水凝结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
10、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我们能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参考密度表,可以确定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练习
1.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
3.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
印模经过专用工
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印模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
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重力
4小星发现铜制的钥匙比铝制的重,于是他认为“铜比铝重”。
小星所说的“铜比铝重”其实是指()A.铜的体积比铝大B.铜的密度比铝大
C.铜的硬度比铝大D.铜受到的浮力比铝大
5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
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
C.某中学生重约为500N
D.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1m/s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
B、某一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kg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2.( 2007年苏州市)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3.(2007年常德市)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这是因为泡沫塑料( )
A .不导电
B .体积大
C .比热容小
D .密度小 4对密度定义式m
V
ρ=
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答案】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大体积大,质量小体积小,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对于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5、方方同学使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 .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b .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零点,调节平衡螺母;
c .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使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d .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是橡皮的质量;
e .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不完整,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1)不完整的是步骤( ),应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错误的是步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中看、放、调、称、计每一步都有考查的可能 6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 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
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 2.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答:[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2)由图可知,矿石的质量为_____ _g ,矿石的体积为____ __cm 3
.矿石的密度为_____ _g
/cm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