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丰县)【解析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5-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江西宜丰县)【解析版】

一、选择题读图(世界各地区粮食进出口状况示意图,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多少),回答下列小题。

10--12题图例出口进口52.755.57.930.727.319.717.622.17.620.24.852.7进口数量1.图中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 .商品谷物农业B .乳畜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大牧场放牧业2.图中粮食进口量居第三位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 .热量B .水源C .资金D .劳动力3.图中粮食出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特征是A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B .精耕细作,单产高,生产规模小C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D .农业生产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下图是太平洋某岛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岛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北风②暖流增湿③反气旋活跃④地形抬升A.①②B.③④C.②③D. ①④5.下列最适合在该岛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A.畜牧业 B.种植园农业C.迁移农业 D.水稻种植业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其中甲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乙区域近年来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图示区域甲是我国著名农业区,其名称是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宁夏平原 D.渭河平原7.关于上述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农业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光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甲农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D.近年来,乙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 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B.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9.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11.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12.“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由于温室效应,华北地区温度逐年提高B.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C.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需求增大D.无土栽培生产的农产品营养丰富13.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A.化肥、农药大量投入B.农具的更新C.增加劳力D.加大科技投入14.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B.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与气候资源C.江南丘陵的茶园与土壤资源D.小兴安岭的木材加工业与森林资源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A. 3月B. 5月C. 9月D. 11月16.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上市较迟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病虫害少二、非选择题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自古就有“止血神药”的美称。

三七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云南省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文山的三七国际贸易交易市场,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二下图为文山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文山境内“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试分析其主要地貌的成因。

(3分)(2)试分析文山州种植三七的有利气候条件。

(3分)(3)据材料分析文山州建立三七国际贸易交易市场的区位优势。

(4分)1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海南省“十二五”热带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海南要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核心,壮大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冬季瓜菜、南繁育制种、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畜牧等优势产业,把海南建成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材料二下图为海南岛略图。

材料三下图为海南岛某橡胶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据材料二分析海南岛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6分)(2)海南岛成为我国“菜篮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19.读“美国农业地带分布图”,写出序号④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共6分)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B处有一特大城市。

近些年来,该城市政府决定将周边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由粗放的畜牧业转变为混合农业。

(1)描述图中25°S以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6分)(2)A地区自然带名称是。

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9分)(3)简析B城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10分)参考答案【答案】1.B2.B3.A【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图例可知,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地区,欧洲西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产,故乳畜业发达。

2.读图,根据图中图例可知,世界粮食进口距第三位的地区是西亚地区,西亚地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3.读图,根据图中图例可知,世界粮食出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北美洲地区,该地区美国主要发展商品谷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该国农业生产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考点:该题考查农业地区类型及农业区位条件。

【答案】4.D5.A【解析】试题分析:4.根据图中经纬度,该岛位于南半球,是新西兰的岛屿。

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北风,①对。

没有暖流影响,②错。

反气旋活跃降水少,③错。

地形抬升,降水多,④对。

D对。

5.根据纬度,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适合在该岛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畜牧业,A对。

种植园农业、迁移农业主要要热带地区,B、C错。

水稻种植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

考点: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6.B7.D【解析】6.图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且靠近季风区,判断图中河流为黄河,故在黄河的顶部农业区为河套平原。

7.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称为塞上江南,最主要得益黄河水的灌溉,排除A;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排除B;乙地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处,煤炭资源丰富,大量工矿的开发,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故选D。

【答案】8.C9.D【解析】试题分析:8.昆仑雪菊只有在原产地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与原产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就构成了昆仑雪菊品质低的原因。

其原产地昆仑山海拔高,夏季光热条件充足,且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而且末位于盆地,海拔低,自然条件和昆仑山差异较大。

9.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宣传力度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市场调研、拓宽流通渠道等。

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人为提高价格、缩小种植规模的措施不合理。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答案】10.A11.D12.B【解析】试题分析:10.温室主要是使温度升高,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热量充足;而土壤、光照条件没有改变;此时水分对农作物影响较小。

故选A。

11.自然条件没有发生改变;作物的生长季节没有调整;国家政策和政府对蔬菜的种植没有干预;而交通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蔬菜的销售范围扩大,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农民种植面积增大,形成基地。

故选D。

12.温室生产是因气温低而形成;“温室无土栽培生产”不是生产的绿色食品,其营养没有变化;而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温室无土栽培生产”成为现实。

故选B。

考点:农业生产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最重要手段。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耗水量大,当地水资源短缺,与淡水资源不匹配,选A。

海南岛的气候是高温多雨,生长期长,橡胶种植与气候资源匹配,B错。

江南丘陵的土壤是酸性土壤,茶园与土壤资源匹配,C错。

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木材加工业与森林资源匹配,D错。

考点:区域自然资源与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答案】15.C16.D【解析】试题分析:15.由材料可知: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图示乙地的9月份符合该作物后期的适宜温度,所以最佳收获月份为9月份。

故选C。

16.根据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随月份变化特点,乙地气温较低,特别是冬季气温低于0℃,病虫害少;而又知甲地适宜该作物生长季节是11-12月份,可推知乙地作物上市早于甲地;水源丰歉与离市场远近在题中没有相关资料。

故选D。

17.【答案】(1)石灰岩广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湿热的气候条件);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3分)(2)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

(3分)(3)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国内外市场广阔。

(4分)【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文山境内石灰岩广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在这种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形成喀斯特地貌景观。

(2)根据材料一,三七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文山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

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

适合三七生长。

(3)根据材料,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

该地三七种植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读图分析,文山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国内外市场广阔。

具有建立三七国际贸易交易市场的区位优势。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