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比较
比較中西方的繪畫,可以發現中國畫 以線條為主,西洋畫以色塊為主。
人物畫
西洋風景畫--色塊為主
中國風景畫--線條為主
中國舞蹈的美妙之處,在於襟袖 衣帶隨著演員嫻熟的動作,在空 中畫出有韻律的線條。
透過衣飾造型造成的線條美
襟袖帶風,畫出線條最易表現動態之美。
書法的局限性在於必須服從字形 筆畫的支配,而不能直接描寫客 觀事物。
為甚麼書法能夠成為一門藝術?
書法由點畫線條所構成,能夠表現 動態,具備成為中國藝術的重要條 件;
加上中國藝術重神不重形,使 書法的局限性在一定意義上反而成 為一種有利因素,實際上等於把不 求形似的特色推到極點。
書法藝術乾脆把形 的因素減少到接近 零,徹底擺脫景物 形體的糾纏。
線條在太極圖案 中造成動感
不同的線條會即時 令動感消失
欣賞並著意表現事物的動態美,不僅 在藝術實踐上,並且在理論上成為中 國美學上的一項重要原則。
南齊謝赫提出畫有六法,第一條即是 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為一切中國藝術追求的目標
為何要追求動態美?
中為才說易國唯能探傳藝有發求道一:術細現美存明一以心那就在一陰氣體美是於暗一韻察的追一的陽生事靈索虛波之動物魂道一動謂為的,,實之道主風這美,中題姿無的一。, 爽異 東起認動是西一,伏, 和道的表現,審美和求真是統一 的。
書法能夠充份地 表現內心的情感
以最純粹的形態 體現了中國美學 的精髓
最集中最突出地顯
示中國藝術的特點
蘇東坡論書: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何謂神?
客觀之物
主觀的心
無生命之物
+
主觀的心
山石仍然有情
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 和作品,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和 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合。
呂紀 桂菊山禽圖
顧愷之 洛神圖
徐悲鴻 馬
齊白石 蝦
署款八大山人,聯 綴如哭之、笑之的 字樣,有哭笑不得 ,啼笑皆非之意;
八大山人所畫的鳥,常作大白抵眼是明向亡人後;滿目 有些鳥的神態倔強高傲,淒情有涼的睥又 寫憤 照睨世 。萬嫉物俗心 ,不可觸摸的凌厲性格,這些都是作 者性格脾氣的寫照。
書法
中國藝術講究傳神 、氣韻和筆勢,正 是要在形象的動態 之美中顯示出事物 內在之真。
中國哲學中幾乎各家各派都講 道,道主要是指事物的動態規 律。
重視道,認為道寓於動態之中 ,這就是藝術上推崇動態美的 哲學依據。
這種觀念勢必導致對物質實體和 事物形體的輕視,在藝術創作上 ,這種觀點則表現為重傳神不重 形似的美學主張。
顧愷之在畫論中提出以形寫神 的主張,把傳神寫照作為人物 畫的最高境界。
唐寅孟蜀宮妓圖 寫形
梁楷潑墨仙人 寫神
歐陽修提出古畫畫意不畫形
沈括主張書畫之妙,當以神會。
蘇東坡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 童鄰;又認為觀士人畫,如閱天 下馬,取其意氣所到。
比較以下這幾幅畫,那幅 有氣,那幅沒有;那幅寫 形,那幅寫意?
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
或下則有情。
董其昌
美在動中
中國雕塑追求物象的傳神,著重 刻劃人物的神情和形態,以突顯 人物的「神韻」。
明白﹗
中國雕塑,著意 裝飾的是流動的 線條。
衣袂帶風--動感美
注重神似,講求氣韻
中國雕塑著意在流動的線條,西方雕 比塑較以東團西塊方堆雕積塑造在型線。條造型上的分別 中國以點、線為主;西方以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