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与控制 谢娟 中国面临双重疾病负担 1.传染性疾病 新出现传染病 乙型肝炎 结核病 性传播疾病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新生儿破伤风 某些寄生虫病 地方病(如:血吸虫病)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老慢支 糖尿病 精神疾患问题 老年性痴呆 单纯性肥胖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中共十七 大报告提出的 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中国卫生工作的第一 关口,我国当前的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 预防为主。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7.73%
风俗习惯、嗜好、饮食、体育锻炼、心理情绪
2.人类生物学因素 31.43%
遗传、生理、免疫
3.环境因素 20.04%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卫生保健服务 10.80%
医疗卫生设施、制度及其应用
中国人群健康危险因素 3.5 亿成年男性吸烟 1.6 亿成人患高血压 城市 7~17 岁儿童中 20%超重 1.6 亿成人血脂异常 2346 万糖尿病人,1715 万空腹血糖受损者 我国现阶段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 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 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全球卫生策略:1977 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 -“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0)HFA/2000 1998 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1 世纪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HFA/2100 21 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7 年 12 月 29 日卫生 部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 会议上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 肝、流脑等 15 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 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自 2008 年开始施行。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 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15 种传染病。 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的途径与剂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与接种 疫苗的禁忌症: ①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 代谢药物等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抑制者,不得 使用活疫苗。 ②接种对象正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 急性病,应推迟接种。 ③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过敏 反应、虚脱、休克及惊厥等,不应接种。 ④有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 等,不应接种含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的反应:
▲亚单位疫苗 ▲基因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 体立即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 被动自动免疫 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优点,只用于少数传 染病。 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
+ 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 2.计划免疫 (planning immunity)
指根据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水平的 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 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 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 病的目的。 扩大免疫计划 EPI EPI 始于 1974 年 我国 1980 年正式加入 EPI 活动。 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 儿童基础免疫: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麻疹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生活质量;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 康的公平程度;3.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 发展的卫生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 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 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负担得起的卫 生保健服务。PHC:1.增进健康 2.预防疾病
3.治疗疾病 4.康复服务 2010 年我国卫生发展总目标:到 2010 年在 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 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 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 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健康中国 2020”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 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 题为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应是:重大传染病 的控制,妇幼卫生,癌症、心脑血管、糖尿 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精神疾患和 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等。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现状 早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 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人类正面临传染病长期而严峻的挑战!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 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1980 年消灭天花 1988 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 年发起终止结核病伙伴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 年 2 月 21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 年 8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一次会议修订) 传染病的预防:具体措施: 1.经常性预防措施 2.预防接种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改善卫生条件 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国境卫生检疫是检疫的一种,为了防止传染
病由国外传入和从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 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 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 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等实施医 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性措施 称为国境卫生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6 天)、霍乱(5 天)、 黄热病(6 天)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 传染病。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有权要求入境、出境的人 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出示某种传染病的预防 接种证书、健康证明或者其他有关证件。 (二)预防接种(vaccination) 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 途径注入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 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 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 行,它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重要 措施。 1.预防接种的种类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自动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 制品接种到机体内,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 其制剂分为以下四类: 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等。 灭活疫苗:狂犬疫苗、霍乱疫苗、乙脑疫苗。 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多联多价疫苗:百白破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