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最新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反应”模式
西方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器物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学习制度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思想 文化
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 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 指什么?
德先生——Democracy ——民主 赛先生——Science ——科学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 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 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 进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 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 两轮焉。
——《中国近代史》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材料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 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材料二】“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 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 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郸学 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 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数二十世纪文治武功,将继美俄彼德, 日明治,德威廉
❖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 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 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 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小结
❖一份《新青年》, ❖一场新文化, ❖一批新青年, ❖一个新时代。 ❖四万万中国人将以崭新精神的面貌
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 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儒家孟传者统思有想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 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 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 位?”结果如下: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列强的“冲击——反应”模式
西方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学习器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学习制度
袁世凯祭孔场面
解读杨度贺袁世凯称帝对联:
听四百兆人巷祝衢歌,恍亲见汉高光, 唐贞观,明洪武
❖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 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 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 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 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 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李大钊发表了 《庶民 的胜利》 等文章,热情赞 颂十月革命。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的《我 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表明,李大钊 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敬告青年》
家住上海的陈宛珍,年17,许配给王菁士,尚 未过门,连未婚夫的面也没见过。王菁士病死后三 时,陈氏便也服毒自尽,做了烈女。过了两天,上 海县知事竟给江苏省长送一个“呈文”,请予褒扬。
“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有的女学生公开抵 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 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 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 教,争取婚姻自由。”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