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水平: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与原因、过程与特点、作用与影响2、过程与方法:(1)“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理解。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度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世界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重大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点,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实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所以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理解。
高中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实行教学。
能够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实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使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实行设计,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通过“百度”新闻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导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协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系。
2、教学方法(1)教法:以“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情景体验;分组讨论教学。
(2)学法:情景体验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多媒体,“百度”图片、视频、大量的文字史料。
4、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现在上课的问候语是同学们好!老师好!这种问候是相互的,而且是平等的。
大家知不知道上世纪初北京大学师生之间的问候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我们现在体会一下一百年前的北大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师:老爷们请起立!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师:老爷们好!生:大人好!师:老爷们辛苦了!生:升官发财!这就是北大师生间的问候,可见,当时的北大真可谓“官气十足”。
但后来,北大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什么运动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引起兴趣,而不是轻描淡写或哗众取宠。
本导入就是创设一个情境,上世纪初北京大学师生之间的问候,通过学生体验和对比,学生一下子就体会了新文化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师:今天,我们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学习新文化运动。
上课之前我们成立了一个“中国报道组”,由三位同学担任记者,下面,我们通过记者的新闻报道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设计意图:摒弃固定的模式化教学,通过搜索关键词和新闻报道的形式来串起整个课堂,让学生以记者身份参与报道,亲自感受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
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更喜欢看同学的表现而不是老师给他们读材料,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一、背景二、内容三、影响师:1915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呢?我们“百度”一下新闻,有请“记者”给我们作财经报道板书:1、经济。
学生上讲台报道财经新闻:师:谢谢!从这两则财经新闻你们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或者层层提问学生:张裕酿酒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公司?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从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创办到1915年世博会获金奖和《1912-1918年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进一步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师: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要求民主政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那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努力建立政权呢?生:有。
师:有什么表现?1912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对。
那后来的中华民国是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呢?我们来看看政治新闻。
板书:2、政治。
政治新闻报道:《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师:新闻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卑劣行径?生: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废除资产阶级的《临时约法》、破坏民主共和,率文武百官祭孔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生:复辟帝制。
师: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已经革了清朝皇帝的命,但后来还是有人想做皇帝,说明帝制是有相当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
我们来看看鲁迅写的一篇题由真人故事改编的小说《药》的视频,了解一下辛亥革命后社会的思想。
板书:3、思想。
师:民众满脑子是什么思想?生:辛亥革命想要建立民主的国家,不过民众还是愚昧、麻木的封建思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民主精神师:那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认为要改造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生:培植国民民主精神。
师:非常好!你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理解到了最紧迫的任务是培植国民民主精神。
(适时鼓励,活跃气氛)当时有没有人这么做呢?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通过写文章,培植国民民主精神。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那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抢答比赛来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板书:二、内容宣布抢答规则及奖励措施。
(设计意图:以分组抢答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抢答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 --陈独秀师:从材料1我们能够看出陈独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来概括。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板书:提倡___反对___(师: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适当点评,比如可能有学生说“提倡国民政治、反对个人政治”,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能答到基本意思也不错,当然还能够用“专制”来替代“个人政治”,用“民主”来替代材料中的“国民政治”。
答对的小组,加10分。
如果回答不够准确,则继续抢答!)看第2组材料,“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 --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板书:提倡___反对___科学、迷信(蒙昧、愚昧)。
切换幻灯片显示材料师:从上面材料能够看出,陈独秀给当时疾病缠身的中国开出了两剂药,一是民主、二是科学。
他认为民主和科学这两位先生能够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民主和科学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为什么他这么说呢?民主能够救治政治上的黑暗,我们好理解。
道德上的黑暗是什么?师:听故事,听了故事后,你的感受如何?想必是不好受的,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被当时的旧道德给活活害死了,所以当时鲁迅在《狂人日记》说:“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吃人的实质就是我们前面所云: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
)从第3组材料可看出,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板书:提倡___反对___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给答对的小组加10分。
师:那如何把旧道德赶走呢?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请思考反对旧道德,为什么要打倒孔子呢?师:历代统治者都推行愚民政策,把孔夫子的纲常礼教无限放大来管教百姓。
孔子逐渐成为封建旧道德精神偶像,所以,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实际上是反对维护专制制度的纲常礼教。
《新青年》杂志发行后,在青年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陈独秀逐步发现创办的杂志只有知识分子在看,并没有达到他当时想要培植国民民主思想的目的,正当他犯愁时,他看到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说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意思就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马上发表《文学革命论》表示支持。
从第4组材料可看出,胡适、陈独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板书:提倡___反对___新文学、旧文学。
答对了,加10分。
师: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我们来看看几年之后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百度一下“1919年中国”,有几条新闻异常火爆。
下面请看政治记者发回的报道。
政治记者报道:师:1919年爆发了什么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与新文化运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师: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唤起了知识分子要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热情,唤起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心。
思想变革是行动的先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动员作用。
板书: 1、动员师:有的学者甚至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合在一起,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板书:2、动摇师:新文化运动树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促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板书:3、促动师:新文化运动还有何影响?我们百度搜索1921年中国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