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与反腐胆红素脑病(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
(3)给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1)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时给予吸氧,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2)如有心衰表现,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随时调整剂量以防中毒。
(3)密切观察小儿面色表现、精神状态及皮肤完整性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肝脾肿大情况,做好眼部护理。
3.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已取得家长配合。
【出院指导】1.用药:出院时根据黄疸情况指导应用退黄药物。
2.复查:按时来院复查黄疸消退情况。
3~5天复查皮肤黄疸情况,肝功未恢复者一周后复查肝功。
第三节新生儿肺炎【概念】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
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
【评估要点】1.询问母亲有无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感染史,有无早破水、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生后有无感染接触史。
2.评估是否反应差、体温不升,有无口吐白沫、青紫,有无呼吸急促、暂停、三凹征或胸式呼吸等。
3.评估家长有无焦虑和恐惧,【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1)抬高头肩部,取侧卧位。
(2)分泌物粘稠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分泌物排出。
(3)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并改善受压部位的肺扩张。
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轻轻拍击患儿胸、背部促其排出。
(4)对痰液过多、无力排出者及时吸痰,但应注意勿损伤黏膜及引起小儿疲劳。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1)有低氧血症者,根据病情和血氧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经常翻身,减少肺部淤血。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吧,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
3.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体温过低给予保暖。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哺时防止窒息。
重症予以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与液体。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变化,若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量和补液速度。
6.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病情,指导家长阅读有关育儿知识。
【出院指导】1.环境:患儿出院后保持室内环境清新,阳光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
2.用药:服药时不宜与奶同服,用药要根据医嘱的嘱咐,不宜随意增减。
3.喂养:耐心喂养,以少量多餐为宜,奶后轻拍小孩背部,排出咽下空气,避免溢奶,容易吐奶的患儿,抬高肩部。
4.复查:出院时根据随访卡上的要求按时来院复查。
5.注意保暖,随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第四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又称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
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在生后1小时,即出现呼吸窘迫、鼻煽、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评估要点】1.健康史:询问出生史,了解孕周,出生后几小时出现症状。
母亲分娩前的用药史,有无窒息抢救史,母亲有无糖尿病病病史。
2.症状、体征皮肤胎龄,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状况,是否存在气促、鼻煽和青紫。
胸廓运动,是否有矛盾呼吸(相邻的多根肋骨多处骨折时,可造成胸壁浮动。
吸气时浮动的胸壁塌陷,呼气时则向外隆起,这种现象恰与正常呼吸运动相反,称之为反常呼吸或矛盾呼吸)等。
3.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和对患儿的关注程度,评估家庭紧急状况。
4.辅助检查:了解血气、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胸片等。
【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加强保暖,减少氧耗量。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呼吸方式、节律、有无三凹征及心率、肤色、四肢肌张力、呻吟等,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病情记录。
3、遵医嘱决定给氧方式和氧流量,监测氧浓度。
4、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或者头高侧卧位。
5、保证营养,遵医嘱给予营养。
【出院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2.保持皮肤清洁。
3.耐心喂养,逐渐增加奶量,鼓励母乳喂养。
4.根据医嘱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5.定期随访,曾用氧者,在生后4周内或胎龄32周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第五节新生儿溶血病【概念】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评估要点】1.了解患儿母亲既往有无不明原因流产、早产及死胎、死产史、患儿的兄弟姐妹在新生儿期死亡或者明确有新生儿溶血病者均应警惕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发生。
2.评估黄疸程度范围,有无贫血、水肿、肝脾肿大情况,对Rh溶血症更要注意有无心衰、核黄疸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程度。
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护理措施】1.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2.观察面色、呼吸、心率、尿量、肝脏大小情况,判断有无心衰。
3.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给予血浆、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稀释至5%静脉输注,输注4小时。
有心衰表现时应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并观察反应,防止中毒。
输液应注意输液速度。
保持安静,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做好光疗和换血疗法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
光疗时做好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换学时严格无菌操作。
5.与感染患儿分开,预防交叉感染,保持臀部及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出院指导】1.用药:出院时黄疸轻,日龄已大,可不必再服退黄药。
出院时黄疸明显,可能需要服药3~6天。
强调铁剂的应用。
2.复查:怀疑有胆红素脑病或已确诊的患儿应加强神经系统方面的随访。
新生儿溶血病的小儿,一般生后2~3月内没1~2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将至8g以下,应输血纠正贫血。
3.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4.促进孩子康复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寒和饥饿。
5.母再次妊娠,须做好产前监测与处理。
第六节新生儿鹅口疮【概念】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炎症。
可发生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
表现为颊粘膜、齿龈、舌、上鄂及咽部出现白色点状或融合成片的乳凝块状物。
【评估要点】1.询问家长有无不适当给小孩擦拭口腔,有无奶具消毒习惯。
患儿有无全身疾病,如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病史。
有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史。
2.评估口腔出现乳白斑的时间与范围及伴随症状。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护理方法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1.每日常规口腔护理:喂奶1~2小时后,用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涂鹅口疮擦剂(如制霉菌素甘油)。
2.奶具隔离,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煮沸消毒。
3.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4.护理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5.无鹅口疮患儿,口腔护理每日3次,用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感染。
【出院指导】1.出院时仍有鹅口疮的用制霉菌素涂口患处每日2~3次至完全消失。
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2.提倡母乳喂养,喂奶前应洗净双手及乳头,奶具严格消毒。
第七节新生儿窒息【概念】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要点】1. 详细询问孕母身体情况,产前胎心胎动以及破膜时间、胎盘脐带情况、胎位、产程长短、羊水情况。
2. 评估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四肢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
了解家长对患儿治疗预后的担忧及焦虑,后遗症康复锻炼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1. 维持自主呼吸(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 畅通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理呼吸道B 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 回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 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的应用。
E 评价(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 保暖:可将患儿放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
维持肛温℃~℃。
3.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 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出院指导】1. 加强早期干预,尤其是视、听、触觉的干预。
2. 定期复诊。
第八节新生儿败血症【概念】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评估要点】1. 评估患儿是否有感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