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目录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4、早产儿护理常规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一.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
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
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
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
婴儿抚触每日两次。
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
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
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
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
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
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
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
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
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
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
(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
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
(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体重大于2000 克在温箱外保暖,给予头部戴帽保暖,体重15012000 克,暖箱温度3032 度,体重10011500 克者,暖箱温度3234 度,每2 小时测体温一次。
3.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2 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防止肺不张。
供氧浓度为3040,间断吸氧。
4.早期喂养,微量喂养,喂奶前先试喂水12 次,喂养间隔时间根据体重而定。
5.吸吮及吞咽反射好者可直接喂养,差者给予鼻饲,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用十二直肠喂养法。
6.预防感染,保持早产儿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 2 次,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 次。
接触患儿前要洗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7.每日称体重一次。
8.输液时采用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五)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
2.观察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的程度。
3.观察精神、意识状态及哺乳次数。
4.大小便的颜色、量及性状。
5、黄疸消退情况。
(二)护理要点 1.病因不明者进行床边隔离。
2.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葡萄糖,提倡早开奶。
3.注意保暖,控制输液速度 4.遵医嘱实施蓝光疗法和换血疗法5、遵医嘱给予白蛋白,纠正酸中毒。
六)普通灯管式光疗箱使用时保持灯管全亮,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灯管使用2 000 h后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0 cm左右为宜,光源上方安装反光设备增加光疗源的强度。
蓝光箱的周围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使患儿舒适、安全,防止头、手、足部皮肤损伤。
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
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黑色不透光棉布制作眼罩遮挡眼部。
光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换,注意保暖,确保患儿体温稳定,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 ℃为宜。
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不升均应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当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 ℃时,要暂时停止光疗,经处理使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
观察光疗期间患儿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
本组有8例患儿在光疗期间出现皮肤斑点、瘀点,持续到光疗结束。
这种症状在血清胆红素高的情况下常见,消退后不留痕迹,可能与光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护理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光疗的同时按摩患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抚触,使新生儿心情愉悦,减少哭闹,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必要时以0.5%碘伏擦拭。
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眼部及其周围皮肤,每日3次,预防眼结膜炎发生。
光疗中患儿常发生腹泻,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所至。
由于水分丢失多,应注意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
每次为患儿更换尿布后在其臀部涂氧化锌油,预防红臀及臀炎发生。
尽早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增加患儿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促进早产儿的吞咽以及胃肠蠕动功能,减少因留置胃管引起的感染七)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2.紫绀的程度及类型 3.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二)护理要点 1.患儿取侧卧位,注意保暖。
2.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3.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4.按压心脏:如心率小于80 次/分,需胸外按压心脏,频率为120 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下约12cm. 5.床边准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必要时积极抢救。
八)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接生方式,接生时是否严格消毒,发病时间。
2.有无苦闹不安、口张不大、吸奶困难。
3.抽搐发作表现如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4.有无轻微刺激(如声、光、触、饮水、针刺)即引起阵发性痉挛发作。
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房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操作如测体温,翻身,换尿布等集中进行.病儿放于光线暗淡的单独病室隔离. 3.密切观察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呼吸,心率,面色改变,遵医嘱按时使用镇静剂,观察止痉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每日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窝内脓性分泌物,在用2%碘酊,75%酒精常规消毒处理,换下的敷料应焚烧处理。
5.鼻饲喂养者喂奶时要先抽尽残余奶,以免发生呕吐,胃管定期更换。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
7.注意保暖或降温。
8.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应用静脉留置针。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九)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一般情况,如反应、哭声、体温、哺乳。
2.硬肿程度。
(二)护理要点: 1.正确复温。
1轻、中度者可用缓慢复温法,置温水浴后将新生几用预暖衣被包裹,24-25℃室温中,待体温上升至35℃时移进预热至26℃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情况调至30-32℃,使病儿在12-24 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2重度硬肿,将病儿送入预热至27C 以上暖箱中,每一小时提高箱温1℃,遵医嘱调至32-34℃,做好呼吸道管理及供氧,监测酸中毒,低血糖和出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
2.供给足够的液量及热卡:早期喂乳要防腹胀,呕吐。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如肺出血。
并做好记录。
1一般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硬肿程度、出入液量等。
2对呼吸困难发绀者,应遵医嘱给氧,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注意用药反,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作好抢救准备。
(4)观察记录尿量及排尿次数,尿少或无尿随时报告医师处理。
4.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每 2 小时翻身一次。
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等。
2.呼吸方式、胸腹运动、呼吸节律、有无三凹征、呻吟等。
3.营养情况、大便性状、量、次数、体重、皮肤弹性等。
(二)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暖患儿置入暖箱或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腹壁温度应在36.537℃之间,护理要相对集中。
3.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1)备好吸痰管,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供氧及辅助呼吸,可采用头面罩给氧或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避免氧对视网膜及肺的损害。
(3)遵医嘱准备好用品,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4.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给抗生素。
5.保证营养及水份的供应,遵医嘱经微量泵24 小时均匀输注,并详细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心电监护,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呼吸节律不规则等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十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
(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给氧,维持Pao2〉5070mmHgPaCo2<40mmHg. 3.细心喂养,小心呛咳,必要时给予鼻饲,早产儿和小婴儿鼻饲速度控制在510 分钟5ml.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观察药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