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匠精神”的内涵底蕴

“工匠精神”的内涵底蕴

“工匠精神”的内涵底蕴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引发了职业人的心灵共鸣,随着它的广泛传播,“工匠精神”四个字已经超越职业范畴,淬炼成一种价值追求,不仅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接待工作也同样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要坚持“做深、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办事原则,为本职工作创造更佳业绩。

“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从商周时期即有的“百工”之盛,到鲁班为代表的工匠文化成为民间信仰的组成部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的认同与尊重。

在工匠们代代传承、饱经风雨的背后,我们欣赏到“工匠精神”的“真善美”。

“真”是真理,是义无反顾、尽最大努力把当下做好,是无愧于内心信仰,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真”是真诚,是不矫揉造作,本真率直,是看得见的质朴,感受得到的稳重。

“善”是和善,是始终保持阳光心态、谦逊平等,待人接物中传递出来的永远是热情与温度;“善”是至善,是以大爱之心,用金针度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无关利益、通情达理,透露出心性的光芒。

“美”是平静之美,是纵使无边风浪起,嘈杂切切、诱惑多多,依然心无外物、一切如常;“美”是艺术之美,是愉悦、幸福,使得
- 1 -
自己惊叹、他人折服,自己感动、他人珍视。

为此,我们要秉承有着丰富内涵底蕴的“工匠精神”,心无旁骛、奋力前行,时刻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来对照我们的接待工作,将接待工作做得更优、更精、更卓越。

“工匠精神”倡导的是对工作精益求精。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其深刻内涵已深入人心。

精学深悟、把握要义,须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政策是新常态下的重要政治举措,国内公务接待人员在政治立场上要始终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在接待范围、食宿标准、陪餐人数、迎送情况、车辆安排等方面的规定,绝不可逾越纪律红线。

精打细算、把握分寸,须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在接待经费标准降低的新常态下,要制定精细的标准、方案,全程不违规、不超标、不怠慢,做到热情而不铺张,高雅而不奢侈,精致而不寒酸,以接待工作的全新形象激发背后潜在的政治、经济大局效应。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接待人员须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精雕细琢,能取乎其上,绝不取乎其中。

无论过程多么辛苦,道路多么崎岖,都要精耕细作、追求极致。

在时间上要做到精准:要提前谋划,有的放矢,制定严密的接待方案,留出应对突发状况的时间。

在细节上要做到精美:结合来宾习惯特点,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接待方案。

在服务上要做到精致:坚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精心把握吃、住、行三大接待内容,让来宾感受到尊重、便捷与温暖。

- 2 -
(一)用热爱的情感去投入接待工作。

带着热爱去投入接待工作,我们就会积极接受任务、研究任务,将心灵深处的热情和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焕发出来。

多历练,勤沟通,“学会与人打交道”,做到“接触多大的‘官’都不胆怯”,成为一名优秀的接待人员,以快乐感恩的利他之心做事。

(二)用前瞻的眼光去思考接待工作。

新时代,公务接待领域是遏制公款吃喝、狠刹奢靡之风的前沿阵地,也是考验公务人员严以律己的重要关口,它承载着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殷切期待。

我们要不断筑牢制度的笼子,慎独、慎微、慎初,做到既着重眼前、脚踏实地,又见微知著、志存高远,进一步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展示接待工作的全新形象。

(三)用艺术的品位去雕琢接待工作。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以艺术家的心态、心志和心力,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和全新视角认识和从事接待工作,将其作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加以探究,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气馁、不放弃,专心致志、日如初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成为接待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的最高标准。

-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