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东台市第一小学缪素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
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
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思想守旧。
一部分教师对过去所提的“双基”都搞不楚,更何况说现在所说的“四基”?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手握“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学生的“伪经历”、“被经历”现象时有存在,使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常常游离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缘,成为学生“随机而遇”、“碰巧发生”的幸运之物。
应试情结。
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检测的都是显性的知识点,新的“双基”没法考或很少考,因此不去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不去关注“过程教学”、怎样去实施活动经验的教学。
教学惰性。
教材中有很多的操作性的活动(如“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像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以及概率统计中的可能性内容),都与学生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关,教学时,有的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时间怕课堂失控,或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或纸上谈兵、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的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源头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教育思想发展线索,其核心是要求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对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感性经验和活动的价值,重视自然适应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
从维多里诺、拉伯雷和蒙旦,他们首先强调了经验与活动的重要价值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述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教育家。
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不仅继承了自然教育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教育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基础,因而十分重视儿童的自我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代表人物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以个人经验为中心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
弗莱顿塔尔的“再创造”思想充分肯定了学生自己的体验。
现代美国的数学教育也十分重视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教育历来重视个人经验、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很多,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荀子的以“闻”与“见”的感情认识为基础,在“知”的基础上进入理性阶段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教法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课程改革为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把学生的经验、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的重视。
从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提出,其中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现在思路逐渐清晰,如: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湖南大学研究生唐祥德《中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一文,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内涵进行初步界定。
同时,为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外延进行分析基于中学生个体与外界信息交换及借鉴复杂系统“自组织”原理,将数学基本活动及其经验初步分成二个方面共七类:观察、操作、交流、体念、猜想探究、推广、归纳,再分别对其内容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非常有借鉴意义,但查阅大量资料,对小学阶段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研究尚属空白,都在起步探索中,因此进行本课题研具有前瞻性。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
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2.符合认知建构、生成学习等学习理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
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
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三、课题相关概念界定1.“数学活动”: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也就是说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无关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其次是“活动”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2.“经验”: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经历。
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给出如下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所以,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3.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杜威指出:“经验即所做的事情、动作和感受(或经历)的密切关系就形成我们所谓经验”;“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
因此,经验是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经验与活动(做事)是紧密相连的。
经验在活动中产生,又在活动中体现,并且只体现在需要这种经验的活动之中。
经验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活动是经验的源泉,而经验又是为人们的活动服务的,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
4.“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至于“基本”,《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括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
数学活动经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
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
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不断地尝试而获得。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需要。
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只是处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即如何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以及针对一些特殊的案例研究还存在不足,可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在实践层面、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值得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层面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内涵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为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服务。
同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小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保证。
本课题研究如果获得成功,就会获取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经和方法、找到评估活动经验水平有效的测量方法,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关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有意识地优化。
五、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从问题分析,教学预设,课堂实施,评价总结,反思改进等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实验过程,努力探寻该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方面的价值。
2.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积极尝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积累经验”的实践,调整日常教学视角、方法、策略,形成一套可操作能推广的教学方式。
3.通过研究实验,让小学生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改善思维结构,建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方法,塑造良好的人格。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度和效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4.总结“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成功经验,探寻小学数学教学实质,充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理论。
(二)研究的内容1.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及特征的研究。
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材解读,明确数学活动经验在不同领域教学内容显现的内涵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