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1毛其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E-mail:qizhi@摘要:本文在介绍意大利著名历史城市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状况和保护与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和“北京文件”,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保护运动和学术研究进展,从区域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强调应从城乡规划入手,面向未来,开展“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方面的探索;将保护的内容从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组织内的活动,逐步扩展到文物建筑的现代化、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及城乡经济发展等领域。

应进一步明确科学保护的理念与途径,在保护理论与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同时推进,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作为我们时代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佛罗伦萨,城乡规划2007年10月14日-26日,我们中国代表团一行11人,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参加题为“从勘察到计划: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信息”(From Survey to the Project: Heritage & Historical Town Centers -- Inform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的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为期两周,共举行了10次正式会议,参观访问则主要安排在佛罗伦萨市区及周边属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几个小城镇。

代表团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故宫博物院等方面的学者。

意大利方面组织和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托斯卡纳经济促进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等方面的官员和学者。

举办研讨会的目的,除了促进中意双方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在于推广托斯卡纳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先进企业和产品。

[1]近年来,我曾访问过世界许多城市,但在一个城市停留两周时间,专题进行有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考察,这还是不多的。

十多天的学术交流使我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1. 关于意大利和托斯卡纳大区意大利的国土面积为301277平方公里,全国现有人口5913万(2006年12月),城市化水平接近70%。

意大利的人口数量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之后,位居欧洲第四位。

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但南北方分布很不均匀,北方人口稠密,最集中地区是波河平原、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南方人口稀少。

经济状况同样是北高南低,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万欧元(合人民币30万元)。

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有103个省,8088个市镇。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Rome),面积1507平方公里,人口255万。

古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是而后整个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发祥地。

其它的主要城市包括:第二大城市米兰(Milan),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

那波里(Naples),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口。

都灵(Turin) ,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90万。

热那亚(Genoa),面积2371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40003053)的资助。

平方公里,人口61万,是意大利的第一大港。

相比之下,我们这次访问的佛罗伦萨(Florence),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37万。

还有旅游名城威尼斯(Venice),其主岛的面积仅6.9平方公里,人口27万。

这两个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目前人口都在持续减少之中。

托斯卡纳大区(la Toscana)位于意大利中部,是全国20个行政区之一,土地面积 22992平方公里(平原8.4%,丘陵66.5%,山区25.1%),人口 362万,人口密度 163人/平方公里。

大区的首都是佛罗伦萨。

大区下属10个省,278个市镇。

有两个国际机场(佛罗伦萨、比萨),三个商业港口,2006年的GDP达987亿欧元,人均27000欧元。

现有注册公司40余万个(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全国有非农企业400万家),就业岗位150万个。

据说,托斯卡纳大区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文物,占意大利全国的百分之五十。

2. 佛罗伦萨的城市概况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坐落在阿诺河(Arno River)河谷的一块平川上,城市四周环山,阿诺河横贯市区,有7座桥连接两岸,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旱。

城市地处意大利南北交通要冲,东南距罗马230公里,是联系南北各主要城市的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居民主要为意大利人、欧洲人、北美人和阿尔巴尼亚的少数民族。

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中,佛罗伦萨的原意为“花之城”,星罗棋布的村庄和乡间别墅点缀在环抱城市的平缓山坡上。

用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的话讲,她是一座充满“细致的魅力”的城市,天赋超群者在此风云际会,层出不穷,她孕育出的诗人和艺术家们铺写了自公元二百年到我们当代的漫长历史。

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1897-1931)将其译为“翡冷翠”,并曾留下“翡冷翠的一夜”和“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天真妩媚的诗文。

历史上,佛罗伦萨最初为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在公元前6-8世纪的拓居地,后来被罗马人占领。

公元前59年,凯撒大帝将该城命名为佛罗伦蒂亚(Florentia),成为罗马的一个城镇。

1115年起佛罗伦萨成为独立的城邦,至13世纪已经是意大利最强大的城市共和国之一。

作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在15世纪美迪奇(Medici)家族统治该城后进入鼎盛时期,商业、金融、科学、艺术均达到过很高水平,呢绒和丝织工业曾在西欧市场一度占有支配地位。

1530年,查理五世创建了佛罗伦萨公国,1569年改为托斯卡纳大公国。

佛罗伦萨曾于1865-1870年成为意大利统一后的临时首都,现在是托斯卡纳大区首府。

目前,佛罗伦萨除了旅游事业相当发达之外,服务业也是它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它也是一座古老的工商业城市,主要工业有纺织、服装、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化工及医药等;传统的金银首饰等工艺品,刺绣、高级服装、草帽编织亦很有名气;市郊丘陵地盛产葡萄、橄榄,有佳酿美酒、橄榄油和闻名世界的佛罗伦萨牛排。

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曾聚集了一批享有盛名的文学艺术巨匠,如诗人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建筑师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画家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波蒂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雕塑家多纳泰罗(il Donatello,1386-1466)、米凯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以及物理学和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政治理论家尼克尔·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等。

佛罗伦萨现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和许多大小教堂、广场,收藏了大量的优秀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市内的乌菲齐画廊(Galleria degli Uffizi)、比蒂宫(Palazzo Pitti)、学院画廊(Galleria dell’Accademia)、巴尔杰洛国立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等,展出无数件意大利的国宝级珍品,被称之为欧洲的艺术明珠。

自20世纪50年代起,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时尚之都。

目前的旅客游人量约在每年500万左右,2007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城市(第一名)。

佛罗伦萨大学是意大利著名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拥有着辉煌的历史。

1321年建立的佛罗伦萨研究院(Studium Floritinum)是其前身,1923年通过法律正式命名为大学,1999年被欧盟授予“欧洲杰出科研教学中心”的称号。

现有注册学生60,000人,与世界上150个著名大学签订了科研与教学合作协议。

佛罗伦萨大学共设有12个学院,其中建筑学院设立的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建筑、数学与建筑、城镇与农村规划、建筑与结构、城市规划与计划、工业设计等,已开展大量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3. 佛罗伦萨的主要历史文化遗产古罗马时期的佛罗伦萨城建在阿诺河一侧,河上第一座桥建于公元前一世纪,位置在今天的老桥(Ponte Vecchio)附近。

早期的城市为矩形平面,棋盘式路网,城墙约1800米长,占地约20公顷。

至公元1172年,城池扩展至97公顷;1284年又向外扩建了一圈城墙,城市面积达480公顷。

进入14世纪后,佛罗伦萨已有9万人口,市区越过阿诺河向四面展拓,成为自由式布局。

佛罗伦萨的城墙在19世纪最后十年内被大部分拆毁,2000多年发展历史中的文物古迹中也只有少量最重要的得以保留。

20世纪重建了共和国广场(Piazza della Repubblica)和君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一些被战争摧毁的建筑和桥梁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如古罗马时代的圣三一桥(Ponte Santa Trinita)重建于1955年。

佛罗伦萨最著名的历史建筑是在世界排名第三的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大教堂与乔托钟楼(Campanile di Giotto)、圣乔万尼洗礼堂(Bittistero di San Giovanni)相邻,被誉为“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长153米,宽38米,在十字交叉处连耳堂在内共宽90米,加上采光亭的建筑总高为107米。

[4]建造大教堂的故事脍炙人口。

1293年,佛罗伦萨的行会起义,为了纪念这场平民对贵族斗争的胜利,市政当局决定兴建和“市民的财富...相称”的主教堂。

大教堂于1296年动工,主体完工于1496年,但直到1887年才算最终完工,期间参与教堂设计的著名设计师有阿尔诺沃·迪·坎皮奥(Arnolfo di Cambio,?-1302)、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埃米利奥·德法布里(Emilio de Fabris,1808-1883)等,他们分别设计了教堂主体、圆顶及教堂的外墙装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