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古诗词默写训练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 古诗词默写训练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洞箫时,“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洞萧声音的悲凉。

(2)《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表达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4)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烟斜雾横;雷霆乍惊(4)舞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嫠”“壑”“霆”“臾”“阏”。

故答案为: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⑵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⑶烟斜雾横;雷霆乍惊;⑷舞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________,________。

以此阐明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

(2)李白《蜀道难》中用自然景象中的“鸟”和“树”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既勾勒出诗人的万里行程,又暗示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区别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后,得出的推断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悲凄胆寒氛围的两句是”“《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知”“雄雌”。

故答案为: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能力,要注意字形的书写。

名句名篇的默写关键就是背诵和默写,学生平时要多注意练习这些知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鉴”“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积累能力。

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型以情境默写为主,因而学生平时不仅要强化背诵名篇名句,更要理解语境语意,不可死记硬背,而且注意正确书写,不可写错别字,不可添字漏字,力求准确无误。

4.按要求填空:(1)________,关河冷落,________。

(柳永《________》)(2)________,英俊沉下僚。

(________《咏史》)(3)周邦彦《苏幕遮》中遥想故乡,用对面落笔来抒发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1)渐霜风凄紧;残照当楼;八声甘州(2)世胄蹑高位;左思(3)五月渔郎相忆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积累名句名篇、打好基础,做到必背篇目一定会背诵,会背诵的篇目会依据关键词的提示准确默写。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易错易混字是:胄、蹑、渔。

故答案为:⑴渐霜风凄紧;残照当楼;八声甘州;⑵世胄蹑高位;左思;⑶五月渔郎相忆否【点评】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行路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说“________”,就不能达到遥远的千里;除了用千里马外,还用“________”来说其成功在于坚持不舍。

(2)《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比兴手法写女子年老色衰,诗歌用同样手法来写女子年轻貌美、初婚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诗《饮酒》诗句“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旷达心境。

【答案】(1)不积跬步;驽马十驾(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驽”“沃若”“篱”等。

故答案为:⑴不积跬步;驽马十驾;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要准确完成理解性默写题,尤其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认真理解诗歌、文言文,之后熟记,还要注意句中易错的字。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炼,文中表明上天磨炼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答案】(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忍、曾、益、作客、初、姿。

故答案为: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________。

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渔父》)(3)________,直走咸阳。

________,流入宫墙。

(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5)平林漠漠烟如织,________。

________,有人楼上愁。

(《菩萨蛮》【答案】(1)(1)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2)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3)骊山北构而西折;二川溶溶(4)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

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由己、振衣、汶汶、骊山、溶溶、无禁、暝色。

故答案为:⑴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⑵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⑶骊山北构而西折;二川溶溶;⑷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⑸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