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把一组带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简称V-P分流术,是现在最常用的分流手术。
适应症:
1. 交通性脑积水。
2 •先天性脑积水。
3.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 )。
4•颅后窝占位引起脑积水,肿瘤切除后脑积水未解除。
5•重置分流管。
禁忌症
1. 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升高。
2. 颅内感染未控制。
3•腹膜炎反复发作。
4•早产儿。
术前准备:
1•手术前常规检查。
2. 头颅CT和
MRI, 了解脑室扩大程度。
CT显示脑室周围低密度区,MRI的T2加权像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区;额角圆钝。
3•如果有脑室出血或感染,需要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4•如果有脑室外引流,建议手术前6~12h夹闭引流管,便于放置分流管。
5•手术前1d给予广谱抗生素。
6•分流管的选择。
根据用途不同,分流管的品种很多,主要的有:①抗虹吸装置:
防止病人直立时发生虹吸。
②肿瘤过滤器:用于防止肿瘤经脑脊液转移至腹腔或血管种植。
③可在体外调控瓣的压力,调节脑脊液排出速度分流管。
根据病人颅内压的具体情况选择高、
中和低压管。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通常使用中压管,以减少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切皮前30min静脉给予广
谱抗生素。
2. 病人仰卧,
右肩下垫垫枕,头转向左侧(通常选择右侧脑室穿刺) 90°。
3. 穿刺部位
(1)枕部钻孔:中线旁3~4cm枕外隆突上方6~7cm(如枕外隆突的定位不准确可导致置管位置不理想)。
(2 )额部钻孔:穿刺点位于中线旁2~3cm,约为眼球前视时瞳孔中心线处,冠状
缝前1cm。
(3)后顶部钻孔:置管入三角区,耳郭上 2.5~3cm、后方2.5~3cm。
4•选好穿刺孔,头部做直口或小马蹄形切口。
颅骨钻孔,颅骨孔的直径根据分流
管的贮液器体积而定。
5•穿刺通路和脑室内置管。
切开硬脑膜,选择无血管区作为穿刺点。
(1)枕部钻孔:对没有巨颅症的病人,成人刺入长度通常为10~11cm,儿童脑积
水刺入长度通常为10cm。
分流管头端位于额角、室间孔前2~3cm为佳。
用带金属导芯的脑室导管穿刺,穿刺进针方向先指向脑室前额中央,眉间上2cm。
带导芯脑针刺入5~6cm后,拔出金属导芯,有脑脊液流出,证实导管确在脑室内,再继续送入剩余的长度。
应防止脑室导管进入脉络丛丰富的颞角,避免分流管头端放在室间孔后部脉络丛附
近,增加分流管堵塞的风险。
用神经内镜辅助可以精确地置管。
剪取适当长度的脑室端导管,接在贮液器的接头上,确实结扎固定。
把贮液器座放入颅骨钻孔内,并用不吸收线与骨膜缝合固定。
再将阀门近端接在贮液器出口的导管接头上。
注意阀门上下方不能颠倒,阀门小泵室上所标定的箭头方向指示脑脊液分流方向。
此时可暂时阻断导管,不致使脑脊液流失过多,但不能损坏导管、阀门。
(2 )额部通路:将分流管垂直刺入脑表面。
大约在冠状平面内指向同侧内眦,在
前后方向上指向外耳道。
刺入深度:带针芯刺入,直到脑脊液流出(深度应v 7cm),脑室明显扩大,深度
3~4cm。
注意:如果进针过深(》8cm)才达到脑脊液,针尖很可能进到了蛛网膜池(如桥前
池),需要避免。
6•分离皮下隧道。
腹腔导管从头部切口经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
皮下隧道较长,如穿通困难可分2~3次打通。
第1个切口在乳突下方,第2个切口在锁骨下,第 3 个切口在右上腹剑突下。
用钝头金属导子,分段通过皮下深层分离,制成一条皮下隧道。
7•安装腹腔导管。
导管近端与阀门出口相接,远端通过皮下隧道进入右上腹部切
口。
导管在颈部最好有一弧形弯曲,以保证颈部活动时伸展。
8•腹腔导管末端放置
(1 )腹腔导管置于肝脏膈面。
在腹部剑突下,做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长5cm 左右。
按层切开腹壁、腹膜后组织,暴露肝脏左叶,将腹腔导管末端放置于肝脏膈面之上,目前较少采用。
导管在腹腔内长度约10cm,最好选用末端侧壁有裂隙口的导管,以减少管腔闭塞
的机会。
将导管缝在肝圆韧带上,防止脱落。
导管一旦脱落,离开肝脏膈面,游离在腹腔内,
极易被大网膜包裹而阻塞。
(2)腹腔导管置于游离腹腔内。
腹部切口可在上腹部或下腹部中线或旁中线,长约3cm,最好避开阑尾炎手术切口。
进入腹腔后,将导管末端送至腹腔内,导管末端最好有多个小圆孔开口,尽量远离腹壁切口,也不可在腹膜切口附近盘曲,一般放入右(或左)侧髂窝内。
腹腔内的导管游离长度一般为30~40cm=
患儿的腹腔内导管至少要30cm长,以保证成长的需要(腹腔导管总长度为120cm)。
用腹腔镜把导管末端放入小网膜囊内,可以减少管端被大网膜堵塞和避免穿破肠管
等危险。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2~3d,嘱病人平卧(防止过度引流和可能出现的硬脑膜下血肿)。
女口果腹腔端是新管或刚进行过调整,应在出现肠鸣音后再进食(通常至少24h )。
2•选择既敏感又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于术前30min足量静脉注入,以
便术中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手术后继续应用同种抗生素1~2周,可以减低手术后感染。
3•重度脑积水手术后几天内逐步让病人坐起,开始动作要慢,以防颅压突然低,病人不适应。
4. 指导病人如何按压分流阀(时间间隔、如何用力和每次按压次数)。
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一旦发生分流管功能异常或感染的临床表现,随时就诊。
5•尽可能使用一体的分流管。
固定阀门装置要用不可吸收线固定在骨膜上。
6•手术后复查头颅CT (或X线头颅正侧位片)和胸、腹部X线片,了解分流管脑
室端和腹腔端的位置,便于必要时调整分流管及随访时比较。
7. 定期复查,包括检查儿童病人分流管远端的长度。
手术后并发症:
1. 分流管脑室端穿刺迷路(过深或方向错误)。
2. 脑室内出血。
3•损伤腹腔脏器。
4. 气胸。
5. 分流系统阻塞或过度引流。
6•分流手术后感染可分为两类,即外周感染及内部感染。
外周感染是指发生在分
流系统腔外,分流管所通过的组织间隙感染,极少波及到脑脊液(CSF系统,局限性好。
内部感染是指分流系统的阀、管、贮液囊等管腔内发生感染,可导致化脓性脑室炎或腹膜炎。
一旦发生感染,须拔除分流管。
7. 分流管的通道表面皮肤破溃坏死,尤其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病人。
8. 癫痫。
额部穿刺后癫痫发生率较顶枕部穿刺高。
脑室穿刺时最好一次成功,尽量减少反复穿刺脑室,降低术后感染,可以减少癫痫的产生。
9•腹腔并发症。
分流管移行入肠腔。
分流管远端引起腹腔囊肿(或假性囊肿)。
因肠粘连引起肠梗阻、腹腔脑脊液囊肿、腹水,以及肠扭转和肠绞窄。
分流管端移动,可引起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内脏穿孔(肠穿孔、膀胱穿孔),或穿过膈肌。
10.脑肿瘤的颅外转移。
颅内肿瘤合并脑积水的病人,分流手术后可能发生肿瘤腹
腔种植转移,最常见脑肿瘤是髓母细胞瘤,其次为松果体生殖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也可引起恶性胶质瘤、脑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
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在第
四脑室以上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
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交通性脑积水:第四脑室中间孔或侧孔为先天性纤维网、纤维带或囊肿所闭塞;枕大
池被先天性脑脊膜膨出、小脑异位或脑膜感染粘连所阻塞,以及颅后窝中线肿瘤可造成程度不同的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是由于脑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形成脑积水的原因可能是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即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也是引起先天性脑积水的重要原因。
先天性脑积水的主要特征是头围呈进行性增大。
头围多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增大,也有出生时就明显大于正常。
头围增大以后,脸部相对较小,额部向前突出,头皮绷紧变薄,两眼球转动或斜视或震颤,囟门(包括前囟、后囟)开大,颅骨骨缝分离。
病情严重者可有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进食不佳。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