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中心城区再生水专项规划(公示版)目录第 1 章总则 (1)第 2 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3)第 3 章水资源配置 (4)第 4 章再生水系统规划 (4)第 5 章再生水管网规划 (8)第 6 章节水、节能 (10)第7 章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及措施 (11)第8 章规划实施措施 (12)第 1 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7年4月)(4)《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5)《山西省吕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6)《吕梁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7)《吕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30)》(8)《吕梁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13-2030)》(9)《吕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3-2030)》(10)《吕梁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时统筹考虑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的请示》(2016年8月)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以《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及《山西省吕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等文件为指导,再生水系统与城市道路交通、水系、管线综合、防洪等专业相协调。
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再生水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再生水系统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断水范围应为最小。
管道尽量在整个服务范围内的路网铺设,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分期建设。
(4)再生水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行业标准。
(5)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吕梁市再生水设施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现代化水平。
第3条规划期限本规划与《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规划期限保持一致,规划期限确定为2017~2030年。
第4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义的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用地边界定义为:南至交口街道办行政边界,北至方山县峪口镇,东至信义镇,西至自然山体边缘,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共计为50.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北部新城(由大武片区、西属巴片区、城北片区组成)、中部老城区(由凤山片区、莲花池片区、滨河片区组成)、田家会片区、交口片区、大土河工业区及无人机工业区。
第5条规划标准(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16)(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19-200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1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第6条规划目标(1)保障区域再生水水质与供水安全,确保供水保证率95%。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
(3)合理配置水资源,做到优水优用。
第 2 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第7条城市概况吕梁市市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处吕梁山西麓。
东与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为邻,西接柳林县,南与中阳县接壤,北与临县、方山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6′05″~111°35′41″,北纬37°20′32″~37°44′18″。
市区总面积约1325km2,全境东西宽约56km,南北长约35km。
吕梁市交通十分便利,市区东距离省会太原187km,孝柳铁路、307、209国道交汇于离石城区,南有汾军高速公路。
第8条中心城区规划概况《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对吕梁市中心城区用地边界定义为:南至交口街道办行政边界,北至方山县峪口镇,东至信义镇,西至自然山体边缘,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共计为50.5km2。
规划远期年限为2030年,到2030年规划期末,吕梁市将跨入大城市的行列,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50万。
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8.5万m3/d。
第 3 章水资源配置第9条吕梁市中心城区水资源规划吕梁市中心城区现状供水水源为地下水源,随着新水厂的建设,逐步关闭地下水开采。
规划采用地表水源,包括横泉水库水源、引黄水源和再生水水源。
第10条水资源综合配置中心城区水源配置方案如下:1、生活水源和部分工业水源吕梁市中心城区地势北高南低,结合现有水源情况,规划给水系统布置两座给水厂,圪针湾水厂位于中心城区以北的圪针湾村,远期建设规模10万吨/天,近期已经实施5万吨/天,从横泉水库取水,由北向南重力供水,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供水系统运行成本。
盛地水厂位于北部新城盛地村,地势较高,从引黄工程输水洞预留口取水,由北向南供水。
中心城区呈南北向的狭长状,双排输水管道由北向南布置在吕梁大道两侧,形成了串联供水分区,双排输水管道保证了供水安全性。
2、道路冲洗、浇洒绿化、景观水体补水水源和部分工业水源污水处理厂尾水经针对性处理后,出水作为再生水水源,供冲厕、道路冲洗、绿化浇洒、景观水体补水等使用。
大土河工业区、吕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及晋能离石大土河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用水量较大,为节省新鲜淡水资源,该项目冷却水也采用再生水水源。
第 4 章再生水系统规划第11条利用再生水的必要性、可行性为了解决缺水问题,节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最基本的还要靠开源。
在资源有限、跨流域引水工程浩大且建设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把污水处理、再生后变成第二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无疑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
与地表水资源相比,再生水资源具有不受气候影响、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
与城市供水量大致相当的污水经过净化后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稳定的第二水源,国外在污水回用方面历史很长,技术成熟。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水资源危机认识的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回用已得到重视和应用。
吕梁市规划建设再生水回用水厂,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除少量废水随污泥带走外,基本可全部回用,可大幅减少新鲜水用量,节约水资源。
第12条再生水利用现状目前吕梁市尚未建设再生水回用措施,再生水利用还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吕梁市城区有现状吕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座(远期关闭,调水至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总设计规模为3.5万m3/d,现状处理量2~3万m3/d,采用折流淹没式生物膜法生化处理工艺,通过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 标准,尾水排入三川河。
吕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目前在建,近期设计规模3.0万m3/d,总设计规模为10.0万m3/d,采用改良AAO+混合反应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第13条再生水水量预测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方向如下:1、城市道路冲洗和城市绿地浇洒用水。
2、景观水体的补水。
3、大土河工业区、吕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及晋能离石大土河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的冷却水。
同时,鼓励北部新城新建公共建筑配套中水处理设施,提高中水利用率。
其中景观水体补水量为0.94万m3/d,工业用水量2.92万m3/d,绿地浇洒用水量为0.32万m3/d,道路冲洗用水量为0.93万m3/d,管网漏损水量0.51万m3/d,未预见水量0.45万m3/d,共计6.07万m3/d,规划再生水供水规模:6.00万m3/d。
第14条变化系数的确定高日变化系数为1.20,高时变化系数为1.20,并以此进行管网计算。
第15条供水水压再生水管网的压力满足设计区域内最不利点用户接管点10m服务水头的要求。
当市政再生水管道压力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自行设置加压泵站,经加压泵站加压后使用,以满足水压要求。
第16条再生水供水水源规划吕梁市再生水厂拟建于吕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旁,规划占地面积1.0ha,再生水水源利用吕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规模为6.0万m3/d。
吕梁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水口位于三川河——吕梁市柳林县下白霜至康家沟三川河河谷段柳林泉一级保护区上游约1.5km处,根据《吕梁市柳林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污水排放。
污水处理厂为市政污水的处理设施,对市政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其排放的尾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满足地标水Ⅴ类标准,但出水水质仍比保护区要求的标准要差,为避免对保护区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建议将再生水厂未接纳的污水厂尾水经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后再排入河道。
规划再生水厂可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出水,进入再生水厂,通过精细格栅后进入超滤处理单元,确保浊度指标达标;超滤出水进入消毒处理单元,确保粪大肠杆菌和总余氯指标达标。
预留臭氧装置,主要是考虑远期入户再生水的标准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去除色度以满足居民对再生水感官的需求。
再生水厂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冲厕、道路清扫、城市绿化标准。
第 5 章再生水管网规划第17条管网布置原则管网布置满足如下要求:(1)再生水管网中管道流量按远期用水量考虑,按不同开发期的要求,分期实施。
大口径管道可考虑双侧布置配水管,以减少过路交叉,方便接户。
(2)再生水管网采用分区、分压供水形式,再生水管网的压力满足设计区域内最不利点用户接管点10m服务水头的要求。
如市政再生水管道压力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考虑用户自行设置加压泵站,经泵站加压后使用,以满足水压要求。
(3)再生水管道沿道路敷设,一般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
当敷设在机动车道下时,应尽量避开主干道。
(4)管网测压点的设置为了提高供水质量,根据此次设计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布置测压点,使再生水公司调度中心了解管网压力变化,随时了解管网的供水状况,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安全供水。
第18条管网布置方案根据地形条件,形成串联供水分区,通过双排输水干管由南向北加压供水,整体供水范围共分为七个区和大土河工业区、吕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晋能离石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用水。
各供水分区内,为满足供给用户所需的水量、保证配水管网足够的水压、保证不间断给水的原则,应以环状管网为主。
其供水主干系统如下:沿龙凤大街、北川河东路和吕梁大道由南向北布置DN1000mm-DN250mm的输水干管,供水范围为一区、二区、五区、六区、七区。
沿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由西向东布置DN400mm-DN350的输水干管,供水范围为三区、四区及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工业直流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