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C05团体标准T/CAAM00XX-2019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Real world acupuncture clinical research basic 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de(编制说明)2019-XX-XX 发布2019-XX-XX 实施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目次1 任务来源 (1)2 项目组概况 (1)3 起草阶段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准备(2018年9月-11月) (1)3.2 前期方案论证(2018年12月-2019年2月) (2)3.3 工作起草阶段(2019年3月-4月) (2)3.4 专家论证(2019年5月-6月) (2)4 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 (2)4.1 科学性 (2)4.2 系统性 (3)4.3 可扩展性 (3)4.4 兼容性 (3)4.5 综合实用性 (3)5 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3)5.1 参考的相关技术文件 (3)5.2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4)5.2.1 标准适用范围 (4)5.2.2 标准结构框架 (4)5.2.3 术语和符号 (4)5.2.4 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主要内容 (4)5.3 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5)5.3.1 分类原则与方法 (5)5.3.2 编码结构与规则 (5)5.3.3 信息来源 (6)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7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7)8 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7)9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10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7)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并组织编写。
本项目依据《关于转发<关于发布中国针灸学会标准立项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立项,项目编号:CAAMS-2019〔006〕。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国家经济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随着针灸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与传播, 制定针灸标准以促进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与信息的交流, 已迫在眉睫。
针灸标准化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国家针灸标准制定工作起步于20世纪7O年代末期,先后颁布了3项针灸国家标准:《针灸针》《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拉开了我国现代针灸标准研究的序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布针灸国家家标准28项、针灸行业组织标准13项,参与制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4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l项。
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制定, 解决了一些最亟需规范的相关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不能为国外主流医学所接受和认可,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针灸临床研究的研究非常少,换言之,缺乏针灸临床研究的标准化研究。
2 项目组概况本项目起草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本项目主要起草人:毛树松、沈峰、甘水咏、余辕耕、张盼、吴莉、段丹、蔺丽。
3 起草阶段主要工作过程3.1 前期准备(2018年9月-11月)2018年9月20日,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关于开展“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标准体系”等针灸团体标准项目提案立项论证技术评审会及项目启动会议,项目负责人刘保延、专家组成员以及各项目提案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组织成立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分工;根据标准研制的需要,组织开展资料的收集与文献调研工作,收集国内外有关针灸临床信息;组织编制小组成员学习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工作。
3.2 前期方案论证(2018年12月-2019年2月)项目组启动《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项目编制研究工作,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及项目任务书,召开项目方案论证和启动会议,确定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明确项目目标和组织实施要求,落实任务分工。
2019年1月5日,项目组在武汉召开项目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工作汇报。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实施工作方案以及标准的范围、名称、体例格式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3.3 工作起草阶段(2019年3月-4月)项目组按照项目任务书和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针灸临床领域涉及到信息,信息主要来源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组织标准及权威著作。
在此基础上,起草《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初稿。
2019年3月5日,项目组在武汉召开项目工作讨论会,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并对编制标准草案、编制说明以及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求。
3.4 专家论证(2019年5月-6月)项目组起草完成《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草案之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进行论证,征求专家对标准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提交给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19年5月6日,项目组召开《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草案的专家咨询会,征求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专家对标准技术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后,结合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标准草案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 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4.1 科学性科学性是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本标准质量的基础。
本标准主要内容的制定,是以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基本依据,选择针灸临床信息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其分类的基础和依据,确保最终产生的分类结果具有相对最佳的稳定性,并在行业内广泛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共识。
4.2 系统性系统性是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体系中各个信息项之间内部联系和区别的体现。
本标准将选定的针灸临床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其内在规律予以系统化排列,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层次结构清晰、类目明确的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体系。
4.3 可扩展性本标准的编制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针灸临床信息对管理提出的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
在分类体系中设置收容类目,即是在类目的种类和层级的设置上留有扩充的余地,以保证在新增针灸临床信息时,不破坏原分类体系,同时,还为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4.4 兼容性本标准的编制充分借鉴行业内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分类体系的内容与相关标准规范中涉及的内容协调一致。
4.5 综合实用性本标准的编制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把相关针灸临床信息进行整体处理,达到体系最优化,即在满足分类体系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各相关应用的实际需要。
5 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5.1 参考的相关技术文件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0113 —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21709 —2008-201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GB/T 30232 —2013 针灸学通用术语GB 2024 —2016 针灸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中医药学名词2004》5.2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5.2.1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灸临床基本信息的名称和分类与代码,适用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临床中药信息管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5.2.2 标准结构框架《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封面、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符号、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方法与编码规则、索引。
主要内容如下(不包括封面、目次、前言、索引,共有6章):5.2.3 术语和符号《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对针灸临床、信息编码等定义以及应用在标准中的符号表示进行了说明(略,详见标准文本内容)。
5.2.4 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主要内容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研究以针灸临床信息为分类对象,以基本满足针灸临床领域学术研究所需为目的,在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针灸学规划教材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所确立的分类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建立了包括针灸临床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临床治疗类、其他针灸临床类等4个大类目分类、19个中类目以及76个小类目分类。
5.3 关键技术问题处理5.3.1 分类原则与方法本标准《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
所谓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照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一级类目称为下位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
同位类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5.3.2 编码结构与规则本标准规定《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其编码结构如下图1所示。
ZJ ×××××××× 中类目位标识位细类目位小类目位大类目位×××序号位图1 临床中药信息代码结构图标识位:以“针灸”中“针”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Z ”和“灸”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J ”共同作为针灸临床信息的标识,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
大类目位:分为针灸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治疗类、其他针灸临床类,共计4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
如表1所示。
表1 针灸临床基本信息分类大类目代码表中类目位:为同一类目下的针灸临床信息的中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分类目中的其他分类目代码。
针灸临床基础类、针灸材料器具类、针灸临床治疗类和其他针灸临床类等4个类目下共划分出19个分类目,具体分类目分列如下:针灸临床基础类分为:经脉类、络脉类、经典穴类、现代穴类、特定穴类、诊断类、其他针灸临床基础类等7个分类目;针灸材料器具类分为:针具类、灸具类、罐具类、刮痧板与介质类、其他针灸材料器具类等5个分类目;针灸临床治疗类分为:通用类、针疗类、灸疗类、罐疗类、痧疗类、穴位特殊疗法类和其他针灸临床治疗类等7个分类目;其他针灸临床类暂未下设分类目。
小类目位:为同一中类目下的针灸临床信息的小分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细类目中的其他细类目代码细类目位:为同一小类目下分的针灸临床信息的细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小类目中的其他类目代码。
若临床针灸信息分类仅划分到细类目,则规定在本类目位以“00”补位,以保证针灸临床信息分类代码长度的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