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笔记(十四)、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笔记(十四)、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笔记(十四)、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3)第十四章大众媒介的使用▲▲▲1、传统即使是现代人也在潜意识里认为媒介是在“动员”其受众、听众和读者,并继续支持皮下注射器模式或子弹模式。

2、顽固的受众的经典研究指出,受众常常是相当主动的。

3、有研究者用大众媒介内容的积极解读者概念取代受众概念。

4、受众活动:使用者有意地选择媒介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5、使用与满足研究方法:一种媒介研究的方法,将关注的焦点从传播者的目标转向接收者的目标,以确定大众传播的哪些功能可以为受众所用。

一、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发展过程:1、卡茨首先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使用与满足研究。

在文章中,他对贝雷尔森所谓“传播研究看来行将就木”的说法作出反应。

卡茨认为,行将就木的领域是将大众传播视为说服的研究。

他指出。

直到当时,大部分的传播研究皆致力于调查这样的问题:“媒介对人们做了些什么”“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

并举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贝雷尔森“怀念报纸意味着什么”、赖利和赖利儿童集体游戏的研究(即不同的人可以将相同的大众传播消息用于完全不同的目的)以及检验广播剧对按时听收音机的功用。

2、布拉姆勒和麦奎尔:1964 年英国大选研究,发现了“监视政治环境”的需求。

3、•几年后,卡茨、布拉姆勒和格里维奇的论文总结了当时那一领域的研究,指出那些研究涉及:(1)这些需要产生对起源于社会和心里的(2)需要;(3)大众媒介或其他来源的(4)期望;这些期望导致(5)媒介接触的不同模式(或参与其他活动);导致(6)需要和满足;(7)其他结果,也许大多是无意获得的结果。

他们举出两位瑞典研究者于1968 年提出的使用与满足模式,包括下列要素:受众被设想为主动的,也就是说,对大众媒介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有目标导向的行为。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将需要的满足与媒介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主动权在于受众。

媒介必须与满足受众需要的其他来源相竞争。

几种受众需要与满足的方法:即时的和延时的满足、信息—教育的与幻想—逃避的娱乐。

麦奎尔、布拉姆勒和布朗在英格兰的研究中建议采用下列分类:转移注意力逃避例行公事和问题;宣泄情绪。

人际关系信息在交谈中的社会作用;媒介替代了同伴。

个人身份或个体心理强化或确认价值观;自我了解;探索真实,等等。

监视关于可能影响或帮助一个人从事或完成一件事的信息。

卡茨、格里维奇和哈斯将大众媒介视为个人用以联系他人的工具,以有关大众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35 种需求,并将其分类为 5 类:认识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

情感的需要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

二、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1、认为她缺乏理论性,对关键概念定义太泛,认为它是一种搜集资料的策略。

2、极少有研究去寻求满足的前提。

3、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用自我报告来确定人们的动机,显得有些简单和天真。

4、认为它过于狭隘地集中于对个人的研究,忽视社会结构和媒介在该结构中的位置。

(对此鲁宾和温德尔提出了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依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使用与依赖模式将个人置于社会系统之内,这些系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需要。

)5、该理论也受到了媒介霸权论学者的批评。

媒介霸权论学者认为,大众媒介的消息倾向于强化文化中的主导世界观,受众很难回避这种媒介提供的带有偏向的解读。

6、一些研究发现,受众之接触大众传播,并不总是高度精心的或目的明确的行为,因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某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挑战。

大多数人在使用大众媒介是仪式化的或习惯性的行为。

7、对看电视行为的研究显示:观众对电视的体验是被动的、放松的、注意力分散的,也有研究者声称,与印刷品相比较,由于图像的表现特点,电视和电影很可能在观众中产生更为一致的认识和情感反应。

一致效果不是使用与满足研究预测的结果。

三、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证测试1、大众媒介的用途之一是情绪管理(出自泽尔曼和布赖恩特)。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有选择地接触大众媒介的内容,包括音乐和电视节目,接触的方式有助于管理他们的情绪。

2、根据个人情绪,电视观看的行为可能不同。

3、罗梅梯和阿丁顿研究了关于电视受众的两种对立观点:一种是使用与满足观点,认为主动的受众寻找节目已满足他们心理和社会的需求;另一种是消极受众观点,认为受众首先决定看电视,然后从可以获得节目中寻找想看的内容。

结果很少支持被动受众的观点。

四、新技术与主动的受众五、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近期发展1、近期的一个新发展是离开传统的思路,即那种将受众认作主动的或被动的观点,而是将活动当作一种变量来对待。

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媒介的使用者在处理媒介消息时是有选择的、理性的;但是在另外的时候,他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放松和逃避。

受众活动在形式和程度上的差异可能也对媒介的效果产生影响。

2、另一种心的方向强调使用媒介来满足特定的需要。

例如大众媒介的一个用处是可能消除孤单。

坎那瑞和斯皮茨伯格发现了支持这种使用的证据,但是其相关性依赖于孤独的程度。

在情境孤独中,人们最常使用媒介来减轻孤独感;在持续孤独中,人们较少使用媒介来减轻孤独感。

由于持续孤独者将他们的孤独感归于内在因素,因此不相信媒介传播能够减轻孤独感。

3、希尔:暴力电影观众的阐释机制(暴力电影观众勇于收视体验的一种特殊方法)该机制包含以下因素:对虚构暴力的概念,将之视为娱乐;有对暴力的期待和乐于选择自我审查的方法;以及建立个人可接受暴力度的水平。

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

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第一阶段:预热(3月1日至7月1日)预热原因: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6-9个月,因此从3月开始比较科学。

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这是无数学子的血泪教训。

重点任务: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

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对于这一点,育明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北影、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电影、新闻、法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

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

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

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

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

这一点也是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

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

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

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

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

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发力原因: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

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重点任务:以英语、数学这些需要长期练习的科目为主。

尤其是英语,在不放松单词等基本知识积累的同时,“以真题为纲”进行复习,把每一套真题彻彻底底的分析明白,真真正正把握住出题人每一道题的出题意图。

专业课复习要有计划的进行,这一阶段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

争取完成第一轮的复习。

达到的效果是,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能够基本记住。

第三阶段:坚持(10月1日-12月1日)坚持原因:这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无数前人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能够成功。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紧张准备,精力和体力都耗费很大,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

这个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

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重要任务:这个阶段以专业课为主,辅之以政治、英语、数学。

第四阶段:冲刺(12月1日-初试)冲刺原因:到12月初,各个科目都复习到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储备也较为充足,开始进入高原平台时期。

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感觉很烦躁,感觉好像什么东西都不会了,这很正常。

如果能够基础坚持下去,多多模拟,多多联系,就可以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为此,育明教育专业课“冲刺模考点题班”,在晚上安排了模拟考试,对于这一阶段来说,是非常科学的。

很多考生,平时背的多,写的少,加之对自己很自信,往往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模拟考试。

但是,如果不去正式的进行模拟考试,很难在考研的考场上找到考试的感觉,而且在考场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提前通过模拟考试掌握和解决,以至于被问题和困难打得措手不及。

这些很有可能导致半年多的复习,功败垂成。

重点任务: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

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调整原因: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

但是,由于现在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25%以上。

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

很多人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

万望诸君注意。

重点任务:1.考研复试,往往以时政为核心,来灵活的考察知识点的应用。

因此,这个阶段应该多多收集一些时政热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2.寻找复习的资料。

包括老师们最近的讲话、论文等等。

3.准备听力和口语。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