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山大学图书馆学考研写这个,是对这一年来的总结,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自己备考的时候看过不少经验贴,帮助挺大,希望我的一些经验也能帮助到大家吧!总结起来就是:真题很重要,坚持到最后,劳逸相结合本科是广东的普通一本,英语专业,跨考中大的图书馆学。
为什么跨考这个专业,主要是喜欢吧,一开始只想到以后到图书馆工作,后来是越来越喜欢,坚持难,但对这个决定,放弃比坚持更痛苦,所以就坚持到最后了。
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两门专业课:信息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组织。
从7月份开始复习,9月回家了半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复习。
那时还有3门专业课要上,逃不逃自己衡量了。
有些老师人很好,打声招呼就行了。
初试1.政治(本人政治考得不好,浪费不少时间,失败的经验)关于报班因为高中是学理科的,对政治根本就不熟悉,不想毁在政治上,于是就报了班。
事后发现,其实辅导班的作用就是读书给你听,讲一些做题技巧。
关键还是要自己看书,做题的。
报班的话,要花时间在听课上,而且时间还不少。
只要你能看书,做题,建议不报班。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参考书1.大纲2. 肖秀荣的4道8套,1000题,真题解析,时事政治3.任汝芬的4套买的资料大概就这些,另外,考研论坛上会有不少资料的,大家可以按需下载,例如知识点总结,蒋五….复习我是挺早开始复习政治的,主要是担心。
可是太早复习没效果,浪费时间,看了跟没看差不多。
但太迟复习呢,可能会心慌,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复习。
建议大概从9月份开始复习,看看大纲,做1000题,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考点。
政治到最后的一个月才是冲刺啊,时事很重要,也挺多的。
个人觉得背肖四的大题挺重要,不管压中不压中,主要是考试的时候有话可说。
而且背书时,想想为什么这样作答,就有思路了。
对于选择题,多选的陷阱很多,大家研究下真题的多选,总结下哪些地方是陷阱2.英语虽然是英语专业的,但刚开始做英语一的题也是很受挫的,真的错很多。
参考书:华研外语的25套真题,黄皮书阅读,写作时间:英语在下午考,一般都会在下午做题7.8月份就每个星期做1套真题(作文除外)大概就8份真题,熟悉真题的考法9.10月还是大概每个星期做1套真题,但也会用黄皮书的阅读练练手,就相当于做2套阅读11月每个星期1-2套真题,黄皮书练练12月剩下的真题,以及之前做过的真题,背作文单词:我只是扫了一遍,把生词过一遍。
这是我的个人情况,基础不好的当然要多花点时间。
我背单词一般都边背边写,这样记得牢,不会看了等于没看。
背单词是要坚持的,哪怕每天背得少,也要坚持,还要回顾,总是记不住要抄在一起,容易混淆的要对比记忆。
另外,考研英语的单词不少是熟词生义,所以拿着单词书背是很难考好的,最好到结合文本背完型:这是做得最不稳定的一道题,有时可以做得很多,有时做得很差。
完型考连接词,固定搭配,形近异义词,翻译相似用法不同的词根据考点可以分类总结:1。
连接词有哪些,分析句间关系2.固定搭配,见一个记一个3.形近异义词,翻译相似用法不同的词,也是见一个记一个因为完型这道题比较难拿高分,难捉点复习,分值少,所以基础不怎么好的,可以少花时间,掌握一点技巧和考试窍门,拿个3分。
窍门后面补充,是在网上看到的,或许有点用,但具体是什么,后面再补充。
阅读:一定一定要认真对待真题的阅读,这点真的很重要考研阅读和四六级不一样,四六级要做得快,但考研阅读要做得慢做得细,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文中的某些句子。
15-18分钟做一篇阅读,平时训练训练。
每篇阅读都要翻译一遍,不要求笔头翻译,但要求懂得每句是啥意思,不懂的就要分析原因了:单词不认识?认识单词可是译不通?句子结构?单词不认识,就去查意思,然后记住。
认识单词可是译不通,那就很可能是短语,或者是熟词生义,也是要查,而且对于熟词生义,要把其他的用法也做好笔记。
句子结构没搞懂,就先找主谓。
真题解析里有些长难句解释,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长难句抄起来,多读读,看看别人是怎么翻译的。
做到这点,翻译那部分就差不多了。
翻译:虽然前面讲阅读时就说到翻译,但翻译这部分也需要练习,要练练题感,总是会考哪些句子,有什么句型,怎么译等等作文:最后一个月背几篇,每种题材都要有,分析写作的思路,总结自己的模板题材:生活哲理类,环保,社会现象,记得大概就这3类第一段:3-4句:图片的总体1句,具体描述2句,总结1句第二段:分析原因或者说明后果1. 。
2.。
3 。
(内因外因)第三段:解决措施:社会怎么做,个人怎么做句型:1.描述图片的2陈述原因,定语从句。
3。
号召式的句型专业课:参考书:《信息资源共享》程焕文潘燕桃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组织》戴维民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两本很重要)《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武汉大学出版社《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曹树金、罗春荣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以上是考试的主要用书)《档案学概论》,冯惠玲、张辑哲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档案管理学》,邓绍兴、陈智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档案学方向的,时间关系,可以不全看)《图书馆精神》程焕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图书馆权利研究》程焕文,潘燕桃,张靖学习出版社(更加了解图书馆,而且是中大老师的著作,建议看)因为本人是跨专业的,所以,除了上面的书,还看过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这是很有趣的一本书,你会喜欢的,而且看完会更想考这个专业。
还有“当代图书馆学中国研究文库”和“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学丛书”系列的书,没有全看完,根据兴趣挑着看。
还在MOOC 听了黄如花老师的《信息检索》课程以及武汉大学的《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时间关系,两门课都没有完整听完,但收获还是有的。
复习:真题:千万不要被前面列出来的书给吓到了,要想考高分,真题很重要。
两门专业课的真题都可以在中大研究生院的官网上下载,2015年的真题会迟一些有,我也只能回忆几道题:1.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2.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3. 用户需求研究的意义 4. 主题分析的意义5.信息服务的原则6. 图书馆学著作。
除了2011年,每年都是选做题,简述和论述都是6选3. 真题是有重复的,务必要重视真题。
认真看真题会发现,常考的总是原则,意义,要求等这类题,还有传统与网络对比。
这类题,所以看书的时候就要有所侧重了,那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反而不考。
也不是真题里没出现的不用看,也要看的,不看的话,知识点就零零碎碎的,可能影响理解。
在书的目录上标一标真题答案,你会发现,某些章节是常考的,某些是基本不考的,这样就缩小范围了。
因为是选做题,图书馆学方向的重点看图书馆学的书,我是11月后才看档案学的两本书的,就看着真题在书上找出答案,把重点的章节看了,背了几道题。
笔记:我的习惯是做笔记,第一次看书,看完一章就简单写写这章的主要内容,系统地整理知识点,这样清晰一些。
这样不会说看了书好像没看一样,要找某个知识点也会方便一些。
第二遍看书,结合真题。
找出重点,当然认识每一个字,但里面的内容,要真的去理解。
这次的笔记就跟第一次不一样了,我是根据真题的特点,把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找出来,然后抄在笔记本上,一般都是分点答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关键词画出来(随后附上笔记照片,写了满满的2个本子)11月中后基本就背笔记了,但还要看看书,有些知识点可能会遗漏或忘记。
心态认真复习很重要,好的心态也同样重要。
有些同学备考到一半觉得自己考不上,想着二战,开始打退堂鼓。
不拼一把又怎么知道呢,不到最后都不放弃,我说得不放弃,不只是说最后参加考试这么简单,说得是认真复习备考的坚持。
看着身边的同学找工作,招聘会的信息,是不是会影响到你考研的决定?当你想要改变主意,一定要好好想想当初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要对自己负责,认真考虑过后,考研就考研,找工作就找工作,别三心二意的。
反正我是没这能力,做到两边都兼顾得来。
如果你觉得你行,你可以试试,希望你能成功。
一个人难坚持,研友互相鼓励、监督,坚持下来就轻松一点。
当你懒惰时,看到研友都在努力,你会偷懒吗?备考过程中,会有不安,焦虑各种情绪,研友总是会理解的,互诉苦,不会觉得是在孤军作战,研友间互相鼓励,传递正能量,大家一起努力,坚持到最后。
考研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备考期间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已。
别忘了娱乐,一个星期花2小时看一部电影,认真听一首歌,和同学吃饭聊天…考研期间锻炼也很重要,带病复习效率超级低,而且影响心情。
我坚持着每个星期2天去操场跑5圈,身体棒棒的。
每天都过得充实,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我以为自己会常失眠,但并没有,备考那段时间是我大学4年睡眠质量最好的,因为每天都累得很快入睡,而且每天的作息基本规律。
说到作息,我没有熬夜,一晚都没有,也没有很早起来,最早也就7点前,一般都是7点半。
保证利用时间的质比量更划算。
既然做了决定,不要轻易说放弃,不坚持到最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事感觉最后一个月时才把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的,找到英语做题的感觉,心里有底,不再像之前那样会慌。
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坚持住复试中大是34所自主划线的,按照管理学类划线,政治外语55,专业课90,总分350过了这条线,就有复试的资格。
复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目录学100分英语口语+专业面试,10min+ 100+300分笔试今年的题目:1.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翻译,指出这段话出自谁的那个著作,并说明其中的思想和意义:古人编书皆记其亡阙,所以仲尼定书,逸篇具载。
王俭作《七志》已,。
所以书或亡于前而备于后;不处于彼而出于此。
(中间和后面都省略了,自己上网搜搜,题目本身是没有标点的)2.试述书目的社会作用3.试述网络环境下文献揭示的发展变化如果你看了《目录学教程》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上没有这3道题的答案。
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考前也不知道会这么考,看了12年的经验贴,说会考选择,名词解释什么的,就按照这个复习了。
但考试时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只能凭自己看书后的理解作答了。
书上没有答案,就不看书吗?肯定不是,像我跨专业的,不看书更加什么都不知道。
书是要看的,主要是理解为主,不需要背,这样才能灵活答题面试:专业面试的比重很大,低分逆袭也不是不可能的,初试排名靠后的要抓住机会,在面试时好好表现。
初试高分的不能轻视,面试可以拉下很多分。
英语口语准备一个3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提问题。
面试:桌上放着两张纸,抽取其中一张回答。
除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跟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就考你的素质了。
这个领域有什么理论,研究这些理论的有哪些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有什么期刊,组织,专业的基础问题等等。
真的需要广泛的知识,尤其是对跨专业考研的来说,一定要多看看书,了解这个领域。
了解这些可以通过期刊,博客,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