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办学特色,积极构建服务型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双师型”结构[2]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本院护理专业“发展、改革、创新”的社会辐射及引领作用。

1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定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方案。

1.1目前本院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1.1作为历史悠久的成熟专业,本院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在平时作了一些工作,但总体缺乏计划性和创新;课程特色不够突出。

1.1.2师资队伍本院护理专业学生招生量大,院内专人教师少,教学中接近60%都是附属医院兼任教师,她们大多临床经验丰富,但是理论教学,特别是课程建设经验欠缺,但这也是优势,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利用他们掌握的临床新技能新知识,充实到课堂,使“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更加深入。

1.2确立指导思想针对查找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本校明确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所以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六性”原则,即:1.2.1目标性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为课程改革的方向,树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课程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1.2.2综合性以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划分课程,整合为适应护理专业特点的新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1.2.3发展性紧紧瞄准护理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前沿,不断研究和发现新问题、新情况,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培养的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技能先进,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做到与行业发展同步。

1.2.4创新性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增加院校合作开发课程。

实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刘军艳(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陕西安康725000)【提要】“校企相互合作,产教相互结合”是国际上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院校;教育改革;企业;校企合作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1-3349-03中图法分类号:G620.0文献标识码:B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基础学习法[3]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评价和考核方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1.2.5全面性护理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均要求按照课程建设方案改革和建设,较成熟的课程先开始改革;课程改革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上,更要在实践、见习和实习环节上下工夫;全面提高专、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课程教学团队。

1.2.6示范性精品课程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在已有成熟课程的基础上,目前护理专业已经院系共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学》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1.3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1.3.1对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质量、教学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讨论、审议各门课程有关教学改革重大决策。

1.3.2专业带头人牵头,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规范的课程目标作为课程建设主要活动之一,专业带头人要组织专题研讨和集中学习,主要形式为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附院医教处领导、护理系和护理部领导牵头,各课程负责人和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共同参与,集中学习研讨,完善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1.3.3课程负责人牵头,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设计课程教学,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和建设。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各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施由课程负责人牵头,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坚持将改革落到实处,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岗位能力服务。

1.4专业带头人负责,按照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1.4.1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

所以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工作。

通过院校合作开展各种座谈和集体备课、护理查房等,提高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赴临床一线实践通过不同形式的顶岗锻炼,增加她们的职业能力,提高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在实践课授课过程中本校高度注意增加来自临床一线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课程教学团队。

1.4.2形成了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素养,充分与护理职业资格鉴定和护士执业资格要求相配合,具有“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现代护理理念的课程体系。

现代护理观念的改变,导致护理工作方法、服务范畴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对护士人文素质也产生新的挑战[4]。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岗位,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了临床见习;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

护理专业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改试点,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举办多届护理技能大赛,就业入职快,得到社会的认同。

遵循教材和大纲授课的同时,把护士执业考试融于教学[3]的每个环节尝试了4年,进行了集教材建设、配套教辅资料建设、题库建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熟悉执业考试科目、内容、题型等的前提下,把它充实于课堂、实验室、技能竞赛、作业布置、考试考核中,结果显示不论从教学质量提高、双证书过关率、教学管理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2010年本校3年制高专执业证过关率97%,五年制大专过关率87%,提高了办学声誉。

2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大力推进“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办学,院校同源”的优势,在建设“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凸显特色[5]。

2.1建设优势2007年学院与安康市中心医院合并,实现“院校融通”“校企结合”,为省内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首创,为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护理系师资由本系和附属医院师资构成,两部分师资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的融合。

在学生就业、实习与实训安排、护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相互讨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2建设方案2.2.1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发展需要,护理系将与附属医院医教处和护理部密切合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依托附属医院,在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选聘专业理论课教师,从完成必需的专业课讲授逐步过渡到参与部分专业课程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

进一步规范兼职外聘教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外聘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其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贡献宝贵的经验。

2.2.2加强兼职教师培训(1)保证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6]。

护理系每学期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要求兼职教师与校内对应学科教师“结对子”,形成“一帮一”,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并与附属医院联合考核。

主要承担专业课程的全部或部分课堂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课间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每个重点系统章节要求选择典型病例进行现场教学[7-8]。

(2)每学期定期召开学习委员班长座谈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指导小组成员参加,校企两方共同倾听学生对教学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沟通,并把出现问题反馈给每位教师本人[9]。

(3)定期进行教学方法培训:本系每学期举办1次观摩教学,要求本系和附院教师全体参加观摩。

(4)听课制度[10]:课程建设小组中附院学科带头人每月听一节课,护理系教研室主任每周听1节课,加强年轻教师培养。

(5)开展教研活动:每门课程建设小组牵头,校企两方教师共同组织教研活动,每学期1次。

(6)小班授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本系学生多,班大,平均每班100人左右,实践教学必须实行小班上课,每小班25人,所以需要大量的实践带教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必需的。

人员选定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相对固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操作标准、考核方法,有计划地选派实训指导教师外出接受专项培训。

(7)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讲座。

(8)护理系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下病房锻炼。

(9)市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合作。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明确了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模式必须发生转变,即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

作者现就本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实践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药学服务的理念与内涵现代药学的发展经历以下阶段:(1)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传统药学工作模式。

(2)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临床药学阶段。

(3)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用药指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1],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治疾病或症状发生[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