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教案
30’
本次课总结
布置作业
5`
作业
与
课
堂
练
习
课后继续实践:在同伴身上练习按摩手法、找出穴位
本课教学
小结
运动与养生教案6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间
实验:
按摩(4)
【实验名称】手法按摩与穴位按摩
【实验器材】按摩床、凳子、按摩巾
【实验目的】1、通过练习,掌握19种按摩手法
2、通过练习,掌握常用穴位的位置、按摩方法
均匀:手法有节奏性,频率不要忽快忽慢,用力不要时轻时重。
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动作变化流畅自然。
深透:手法操作还应遵循一定的方向,使作用力深入到患者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五)推拿注意事项:
1、指甲
2、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推拿禁忌症:皮肤破损
(六)推拿介质:
1、推拿介质是指在手法操作前,先涂擦在治疗局部的一种药物制剂。
从功能位生理位
(1)颈项部扳法
①颈项部斜扳法:颈椎排列紊乱
②旋转定位扳法:单个颈椎扭转、棘突偏歪
(2)胸背部扳法:
①扩胸牵引扳法:膝顶
②
(3)腰部扳法:
①侧卧位腰椎斜扳法对脊柱序列的排列有调整作用
上体后上屈曲
患者:仰卧位上肢下肢
下体前下伸直
术者:站于体侧,用双前臂尺侧近肘关节处,一手抵肩前部,另一手抵股骨大转子后方,然后两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再用一快速有控制力的推冲力,使腰椎再旋转5~100,这时可听到“咔咔”的响声,这是手法成功的标志,但勿追求响声。
3、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教学
小结
运动与养生教案2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间
点名、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10’
新授:
体质与健康教育(2)
目的:了解人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
一、要求(内容)
1、一般史:病史和生活史
病史:现在和过去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尤其是过去曾患过那些严重疾病,了解疾病的发病时间、治疗经过、目前状况等。
在1978年的国际保健大会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道德修养→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与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推拿发展史:
①先秦两汉时期《皇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并描述了有关的按摩工具如:“员针”
《金贵要略》中有关于“膏摩”的记载
②魏晋隋唐时期推拿第一盛世
隋唐时期有了按摩专科医生,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的等级
③明代推拿第二盛世
②肩关节摇法:一手扶肩部,另一手托肘部或握腕
③肘关节摇法:一手握前臂,另一手轻托肘后
④腕关节摇法:一手握腕上方,另一手与患手交叉相握
⑤髋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扶膝
⑥膝关节摇法:仰卧,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按膝上方
⑦踝关节摇法:一手托足跟,另一手握足大拇指部
2、扳法:术者握住被动关节的两端,沿着运动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用力,在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内所做的关节运动类手法
④摇髋、膝、踝关节
⑤扳法:后伸扳、斜扳
⑥拍法
四、人体常用穴位
1、穴位概述:
穴位的定义、取穴方法、选穴方法
2、头面部穴位:
睛明、印堂、太阳、百会、迎香、下关、颊车、人中、风府、风池等穴的位置。
3、上肢部穴位:
大椎、肩井、天宗、肩贞、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后溪
4、下肢部穴位:
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太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消化系统:舌苔巩膜黄染牙齿异常腹部压痛有无肿块和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及感官器官
5、形态测量:
身高体重胸围←评价发育程度的基本指标
6、功能检查:
运动系统:肌力关节活动度
心血管系统:定量负荷试验等
呼吸系统:肺活量闭气试验Vo2max等
7、化验检查:血液尿液
8、身体素质测试
9、特殊检查:X线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间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0’
新授:
按摩(2)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运拉法):术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被动关节近端肢体,沿着被动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功能位的范围内作相反方向的用力,使其作屈伸,外展,内收,内外旋转或环转的手法
①颈项部摇法:一手托下颌,方法:受试者站立,裸露被测部位,测量者用左手和食指将测量部位皮肤捏起(注意勿将肌肉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在距离捏指1厘米处用皮脂厚度两接点钳住皮褶,待指针稳定即读数,反复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Siri公式:BF%=(4.95/Db-4.50)×100
长岭--铃木推算密度公式
年龄男女
9-11 Db=1.0879-0.00151X Db=1.8794-0.00142X
30’
总结本次课内容
布置作业
5
作业
与
课
堂
练
习
1、简述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本课教学
小结
运动与养生教案3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间
复习检查上节课内容
10’
新授:
按摩(1)
一、概述
(一)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
▲评定部位→目前多采用手腕骨(包括手骨和尺桡骨远端)
手腕骨发育成熟顺序为:
腕骨→远节指骨→掌骨→近节指骨节指骨→中→尺桡骨
▲拍不利手正位片范围包括所有掌、指骨、腕骨和尺桡骨远端
▲阅X线片重点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籽骨的出现和骨骺封合情况等
▲应用:临床小儿保健运动员选材
晚熟→骨龄小于生活年龄一年以上
早熟→骨龄大于生活年龄一年以上
12-14 Db=1.0868-0.00133X Db=1.0888-0.00153X
15-18 Db=1.0977-0.00146X Db=1.0931-0.00160X
成人Db=1.0913-0.00116X Db=1.0879-0.00133X
Db-身体密度X-代表肩胛下角及肱三头肌皮褶之和
2、骨龄
二、形式:初查
复查
补充检查
三、形态测量:
1、身体成分:指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脂肪成分——体脂重(BF)BF% 10%~30%
非脂肪成分——瘦体重内脏、骨骼、肌肉(35%~40%)
水分、矿物质等
▲测试方法:皮褶厚度法水下称重法阻抗脂率测定法和趋声扫描技术等。
肩胛下部
▲皮褶厚度测量部位肱三头肌部
髂嵴上部
②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
③坐位腰椎斜扳法:肌肉痉挛
④弯腰旋转扳法:单个椎体扭转,棘突偏歪
⑤腰椎后伸扳法
3、拔伸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
本法常用于关节错位,伤筋等
①颈项部拔伸法:坐位颈椎拔伸法
仰卧位颈椎拔伸法老年人
②肩关节拔伸法
③碗关节拔伸法
④腰部拔伸法
⑤指间关节拔伸法
30’
本次课总结
⑤搓抖肩及上肢
4、腰及下肢
①滚、揉腰背两侧、骶脊肌、腰骶部
臀、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跟腱
仰卧:腹股沟、内收肌、股四头肌、膝、小腿前外侧、足背
②按压穴位: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太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③小鱼际横擦肩背逐渐下降至腰骶部
直擦脊柱及两侧骶脊肌,以透热为度
大鱼际擦膝、踝关节内、外侧
2、身法步法:下肢弓箭步或丁字步调整高低,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3、手法:沉肩坐肘,虚掌,指实,腕部放松。
持久:手法能够按照要求持续运用一段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手法和动作结构持续不变,并具有稳定的动力学形式。
有力: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耐受性调节)使达到一定的刺激阈值,激发人体的应答机能。
2、推拿介质的作用:①发挥利用介质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②便于手法操作,增强手法作用
③增强润滑作用,以保护皮肤防止造成破损。
3、推拿介质的种类①药膏:冬青油、红花油
②葱、姜、薄荷水、水
③药酒:正骨水、虎骨木瓜酒
④滑石粉,爽身粉
⑤其它:、按摩乳等。
二、分类摆动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
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振动类
挤压类
2、运动史:
3、体表检查:
皮肤或粘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有无皮肤病、静脉曲张;测皮下脂肪厚度,推算全身脂肪量;
检查甲状腺、扁桃体和淋巴结是否肿大;
检查脊柱、胸廓、四肢及足弓的形态、直立位姿势;
4、一般临床物理检查
☆心血管系统:脉搏是否胸廓畸形和心脏异常搏动叩诊心界听心率心律心音血压
☆呼吸系统:胸廓形状及其活动,呼吸频率节律呼吸类型叩诊有无浊音肺底位置,活动性听诊有无呼吸音的异常改变
叩击类
运动关节类
(一)叩击类手法
1、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
适用于肩背、腰臀(肾区除外)、下肢
2、击法:拳击拳背腰背部
掌击掌根头顶、腰臀、四肢
侧击小鱼际背腰、四肢
指尖击指端头面、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