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包括相关方)
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持续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a)调查、识别并理解顾客(包括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
c)确保在组织内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行有效的沟通;
d)监视、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改进措施;
e)系统地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并应当创造并保持使职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a)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为组织描绘清晰的未来远景,确定富有挑战性战略目标,并确保在组织内的有效沟通;
c)在所有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公平公正和道德伦理观念;
d)为职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e)管理评审及纠正措施。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效益。

a)每个职工了解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自身贡献的重要性;
b)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
c)具有持续改进意识,积极主动寻求改进;
d)职工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
e)持续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充电)。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率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分包方或上一工序、过程)输入→过程→输出(顾客或下一工序、过程)
a)为取得预期目标或结果,系统地识别所有的活动;
b)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分包方及受益者(与组织工作的关系);
c)明确规定各过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d)管理影响过程结果的各种因素(++)
:人、机、料、法、环、测
:管理(MANAGEMENT)
:钱(MONEY)市场(MARKET)
e)识别组织职能之间与职能内部活动的接口;
f)测量分析过程业绩并对过程进行改进,追究其有效性及效率。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a)理解组织的能力,策划确定产品实现过程及资源提供;
b)建立一个体系,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c)理解体系内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d)更好理解为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作用、责任和权限(透明管理),以减少职能交差引起的障碍(减少内耗);
e)设定目标,并确定体系中特殊活动的运行控制方法;
f)通过测量和评估(数据分析等),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6.持续改进(PDCA循环)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a)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价,识别具有改进潜力的区域;
b)将产品(或服务)、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的永恒目标;
c)为职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d)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跟踪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a)对目标进行测量,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相关数据);
b)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信息的可靠性、充分性);
c)确保信息的对象性(确保使用者能得到所需信息);
d)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包括资料和数据);
e)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f)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并改进。

8.与分包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a)识别和选择关键分包方;
b)在对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与分包方的关系;
c)建立清晰、开放有效的沟通;
d)定期对分包方进行评审;
e)对分包方所做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以鼓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