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佳木斯市•【公布日期】2021.11.08•【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佳木斯市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1年10月25日在佳木斯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共佳木斯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佳发〔2018〕24号)要求,现将2020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一、国有资产的总量及构成我市国有资产总量及构成情况如下:(一)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截至2020年末,纳入财务报表体系的市本级非金融国有企业共45户。
资产总额535.8亿元,负债总额248.09亿元,资产负债率46.3%,所有者权益总额287.71亿元。
区县国有企业共115户。
资产总额393.56亿元,负债总额130.52亿元,资产负债率33.16%,所有者权益总额263.04亿元。
汇总全市情况,2020年末,资产总额929.36亿元,负债总额378.6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50.75亿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截至2020年末,市本级国有金融企业1户,资产总额2.73亿元,负债总额1.69亿元,资产负债率61.9%,所有者权益总额1.04亿元。
区县国有金融企业5户,资产总额9.8亿元,负债总额 1.91亿元,资产负债率19.49%,所有者权益总额7.89亿元。
汇总全市情况,2020年末,全市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2.53亿元,负债总额3.6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8.93亿元。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截至2020年末,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95.33亿元,负债总额19.1亿元,净资产76.23亿元。
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6.52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88.81亿元。
2020年国有资产出租收入0.06亿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0.01亿元。
区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25.4亿元,负债总额49.7亿元,净资产175.7亿元。
国有资产出租收入0.18亿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0.45亿元。
汇总全市情况,20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20.73亿元,负债总额68.8亿元,净资产251.93亿元。
国有资产出租收入0.24亿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0.46亿元。
(四)自然资源国有资产佳木斯市国有土地面积236.37万公顷,其中:耕地129.34万公顷;园地0.06万公顷;林地49.31万公顷;草地8.94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26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98万公顷;其它土地9.24万公顷。
地质找矿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6种,探明重要矿产地28处,其中煤炭矿产地4处,保有储量约0.7亿吨。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一)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一是谋化起草方案,明确行动纲领。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署,围绕我市“十四五”时期国资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工作思路,谋化起草了《佳木斯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佳木斯市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性调整“十四五”规划(讨论稿)》,为我市推进国企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是加速职能转变,简政放权。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市国资办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工作,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涵盖7个方面,29项权利。
权责清单的制定,以分类授权放权为手段,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减少了审批事项,进一步厘清了我市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促进了国资监管体系建设。
三是推进企业亏损治理,止住国有经济出血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今明两年我市国有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亏损面需双降30%。
为完成这一工作目标,市国资办本着一企一策,统筹推进的治亏方针,深入到重点亏损企业,分析亏损原因,寻找解决亏损途径,编制亏损治理规划,突出考核约束,确保治理目标如期实现。
结合国企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内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亏损治理工作。
四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市国资办出台了《关于建立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报告机制的通知》、《佳木斯市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办法》、《佳木斯市国有企业董事会工作指引》、《佳木斯市市级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从董事会建设、企业经营风险防控等方面,将国有企业发展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一是严格制度执行,提升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包括产权登记、评估监管、产权转让、保值增值、绩效评价、薪酬管理、重大投资、派出董事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能力。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对国有金融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等事项进行审核,加强董事、监事管理,强化内控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积极防范风险,筑牢金融企业风险防控基础。
按照监管要求严格落实风险防控指标,完善授信限额管理,积极防范政策性、系统性行业风险。
严格贷前审查,认真贯彻落实信贷管理制度。
加强风险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化解潜在风险隐患。
修订完善不良资产管理补充规定,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及时调整贷款政策。
多措并举,筑牢金融企业风险防控基础。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一是加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认真做好全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等基础工作;做好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统计分析工作,推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坚持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二是减免租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为应对新冠肺炎,我市出台了《佳木斯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佳政办规[2020]2号)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扶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实施办法》(佳政办规[2020]4号)。
市国资办积极落实这一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出租房屋逐个核查,共有9个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符合租金减免政策,减免租金152.51万元。
三是深入研究,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推进5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对相关事业单位的资产、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调查摸底,研究化解改革成本的路径,指导参改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开展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做好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资产划转等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一是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体系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落实限制、禁止供地目录和划拨用地目录。
2020年有偿出让土地10宗,面积30.3公顷,有偿出让收益6.1亿元。
划拨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宗,面积434公顷。
二是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
开展补充耕地的项目入库工作,2020年我市汤原县吉祥乡等四个乡镇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入库,新增耕地面积130.16公顷。
三是维护自然资源管理良好秩序。
全市共核查发现违建别墅9项共26栋,拆除8项共17栋,没收1项9栋,已录入国家系统。
四是国有自然资产确权登记。
全年共完成不动产登记45695件、宅基地及房屋登记86件、林权登记8件。
同时,按照省政府关于农垦森工国土系统属地化管理的部署要求,我们迅速完成了建三江、佳南农场数据拷贝、权籍信息坐标和软件系统转换,建三江、佳南农场已于6月26日、7月1日开始办理全市统一的不动产产权证。
三、存在的问题(一)国资监管职能不健全,只管资本,不管人,对企业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淡薄,政治站位不高;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内部制度建设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个别企业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求稳怕乱,致使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
(二)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职责不统一,出资人职责与公共管理职责和行业监管职责的边界不够清晰,存在职责错位等问题。
(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处置时,不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办理,不审批不公开不备案;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善,责任不清,存在盘亏现象,且盘亏原因说不清楚;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不重视,对本单位多年沉积的往来款项不催促、不对账、不清理,易形成呆账坏账;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业务脱钩,资产的增减变动,不能在账面上及时反映。
(四)国有自然资源林权登记现在仍属探索阶段,困扰的问题有以下几项:一是现行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缺少明确的登记程序、要件标准,在实际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上存在困难;二是林权审批和林权登记的关系如何理顺也存在一定的认识问题;三是由于过去分散登记,林地、耕地等权属界线不明确,造成登记困难;宅基地房屋首次登记尚未全面开展等。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一)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一是重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工作。
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的国有企业纳入监管范围,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原则上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全部实行脱钩划转,进一步明确市国资办履行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责。
二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亏损治理工作,深入研究亏损治理措施,确保在2022年完成国有企业亏损双降30%的工作目标。
三是推进黑龙江省东方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等5户市属国有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助力企业高效快速发展。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一是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明确授权经营体制、出资人职责、监管权限等。
二是加强监管的统筹协调力度,厘清出资人管理与行政管理、行业监管的边界,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制约有力的监督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集体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关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四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健全产权管理,资本评估、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
五是加强风险防控,责任追究。
强化风险源头控制,动态排查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并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逐步完善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和收益收缴、信息报告、监督检查等全方位管理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