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寒假专题】散文阅读专项(解析版)

【寒假专题】散文阅读专项(解析版)

专题07 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整体把握第一步:通读,把握全貌。

抒情散文看情感变化;叙事散文看叙述的事件;记游散文看时空的变化。

第二步:段读,概括大意。

以段为单位细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看出文章思路。

第三步:分层,理清关系。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寻找线索并分析作用①寻找线索的方法。

a.明确常见线索类型。

游踪、事物、时间、情感,事件的发展等。

b.抓住关键位置。

如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议论抒情部分等。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等作用。

3.分析语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作用。

主题角度,考虑对主题的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在结构思路方面。

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方面。

考虑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和表达效果,以及读者情感(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等)。

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1.归纳主旨“五抓手”①抓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文章的中心,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②抓开头结尾。

有的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主旨,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③抓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④抓段意层意。

有的主旨隐含在人物、景物、事件或者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⑤抓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主旨还需要了解、分析相关时代背景,了解其时代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

②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概括分析。

③从作者的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三、鉴赏散文的语言和手法1.理解意蕴第一步:理解字面义。

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

第二步: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三步:含蓄的词句,可能包含多层含义,要结合情感、主旨多角度进行分析。

2.鉴赏语言第一步:指出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包括遣词造句、修辞、表达、风格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

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这种特点或手法的使用情况。

第三步:明确效果。

语言的精彩之处是就表达效果而言的,表达效果是重点,要注意与抒发的情感相联系。

四、探究情感体验1.探究情感体验“三步走”第一步: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全文脉络,明确主题,整体认知。

第二步:内引外联,言之有据。

既要关照文章观点,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

第三步: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述。

结构要清晰、完整,语言要简练准确。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稻田金小林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

我吃过许多产地的大米,可是其他任何地方的稻米都没有记忆中的味道。

我的味蕾非常认生,只认可带着故乡泥土味的稻米,于是我便想起了故乡的稻田。

①春天东风吹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布谷鸟唱着芒种的歌,水稻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向膏腴的泥土里。

春风和阳光驱赶着时令的轮子,水稻开始生长,抽穗,灌浆,结籽,低头。

那些星罗棋布的稻田成了一道醉人的风景。

稻叶在风中婀娜摇曳,开阔的田野像洒满了黄金,在阳光的渲染下,明净的天空仿佛是金色的大幕。

那时的天空,湛蓝得如同大海,把一种诗意般的美画在巨大镜子里,也把诗意的美洒在广阔的田野上。

以至于现在,当我看到天空的流云,空灵明净的天空,以及在它衬托下的稻田,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初夏的田野一片碧绿。

青青的稻叶随风摇曳,一片一片地迎风招展,嫩嫩的,亭亭玉立着,像一根根翡翠簪子直指天空;又如月宫仙子落入凡尘,袅娜多姿,而干净得不染纤尘风雨。

绿油油的稻苗,当风踩过,有节奏地弯腰,有节奏地昂起,仿佛母亲的胸脯跳动起伏,跳动着暖暖的诗意与美妙的音符。

②夏日的夜晚,蛙声如潮,仰望星空闪烁,田野里流萤飞舞,忽东忽西,忽上忽下,它们在嬉闹着,歌唱着,追逐着,在一闪一闪中舞动着它们美妙的舞姿,那是一种勾人心魂的美丽和充满遐想的浪漫。

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拿着空空的玻璃瓶子,趁着明亮的月光,捕捉流萤。

有时在追逐中,一不小心踏了个空,脚和鞋深深地陷入烂泥里,但这丝毫不会妨碍孩子们捕捉萤火虫的兴趣。

有的孩子收获满满,捕捉的萤火虫装满了一瓶子。

月光洒落在稻田上,轻轻地,柔柔地,给这块晶莹剔透的翡翠蒙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

是不是西域女子来到了眼前,脸上还罩着面纱,身上散发出怡人的幽香?这美丽的西域女子给这流萤追逐的夜晚平添了一份古远与神秘。

一阵晚风吹来,清新的稻香扑面而来,似一股浓郁的酒香,让人忍不住一品方休。

若隐若现的幽香从眼前掠过,可你又不知从何处飘来,只知道这每瓣晶莹雪白的稻花上盛满令人神往的芳香。

这缕香气,像流水一样划过心田,甘泉般、暖暖地、轻轻地滑过的瞬间,是一腔满满的温润感,令人宁愿陶醉千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石榴红了,稻子熟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在飒爽的西风里,在带着凉意的秋阳下,翻起一层层的稻浪,似波涛汹涌般气势磅礴。

于是,村民笑了,整个村子笑了,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的脸上,农家小院也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可是农民忙碌一年的收获呀!有了这满畈的沉沉的稻粒,村民们便有了的底气,也有了一年的饱暖,也就有了冬天炉火边无忧无虑地小酌一盅的豪情与喜悦。

田地承包到户前,生产队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只要哨声响起,或是村前老屋的喇叭响起,村民们就彼此吆喝着赶向田地。

田地上热火朝天,有时飘起山歌或响起楚剧汉腔,特别是在农忙下雨时节,村民们抢着收割,相互鼓舞士气。

田地到户后,乡亲们也是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哪家的稻田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③哪家的稻田还没抢收,大家相互叮咛,吆喝着一丘丘的收割,一担担的挑回,谁也不愿意看到谁家的稻谷烂在水田里。

这种感觉让人感动,让人幸福。

稻田汇聚了人心,显示了集体的力量和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村民时常围坐在一起,东家的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西家的今年歉收了一二担。

冬夜里,三三两两围着炉火,喝上二三两用稻粱酿成的老酒,品丰收,品喜悦,品真情,往后的日子更有了底气。

忘不了夏日的晚上,有一群玩性重的孩子,在稻田里追逐流萤,忘了归宿,倦了就头枕星辰闻听蛙声,在稻花香里一觉睡到天明。

现在,进城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在村庄里的多是老人,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蓬蓬勃勃的烟火人气,只是每逢过春节的时候,青壮年和孩子回来,才撑起了村庄的生气。

稻田承包给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只能看到空落落的田野上有零星的机械在耕播,昔日那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稻田捕捉蝴蝶、你追我赶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相信未来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腴;相信农村不只是人们梦里的乡愁,而是一个吸引人、留住人的令人向往的胜地,更相信孩子们能重回到数着天上的星星、头枕灿烂星辰、闻听如潮蛙声的场景,在一片流萤的追逐里,在这浅浅的稻花香里去找回丰年的故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①句的描写富有画面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播的欢愉,“吹醒”“唱着”“洒”几个动词连用,把春天写活了,侧面烘托了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

B.画横线②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夜晚的美妙,青蛙、星星、流萤与人和谐相处,演奏出沁人心脾的交响曲,给人以无限遐想与神往。

C.画横线③句既描绘了村民们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情形,凸显了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又表现了村民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感情充沛,手法多样,句式上整散结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也体现出作者对家乡稻田的热爱和赞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的稻田”既是散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它串联起作者对故乡春夏秋冬的美好记忆。

B.文本主体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故乡的稻田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条理分明,详略得当。

C.全文运用多种手法回忆家乡稻田的美好,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感人,在构思上自然流畅,非常富有感染力。

D.散文最后两段写到家乡的变化,言语之间充满遗憾之情,但更多的是对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隐隐担忧之情。

3.作者在礼赞故乡的稻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及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4.文章最后一段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1.D 2.D 3.“我”的心理及情感变化曲线是①记忆中故乡的稻田,既充满诗情画意又简约朴实;②现实中故乡的稻田,过往的美好淡漠了,农村的生气与活力也逊色了;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三农”的人会越来越多,农村、农业、农民一定会越来越好。

4.①最后一段把梦想与现实、过往与未来连成一体,给人无限遐想与憧憬,也给人信心和力量。

②最后一段对农村的未来进行展望,升华作品主题,使文章更有高度。

③语言富有诗意,极富感染力,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错误。

本文语言优美、清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隐隐担忧之情”错误。

作者虽有遗憾之情,但对农村的发展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把握能力。

本文先回忆了记忆中故乡的稻田,回忆了初春时节,水稻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向膏腴的泥土里,水稻开始生长;又回忆了初夏的田野,初夏的田野一片碧绿,而夏日的夜晚充满勾人心魂的美丽和充满遐想的浪漫;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稻田翻起一层层的稻浪,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的脸上。

同时,也回忆了农民抢着收割,互帮互助的情景。

作者回忆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以及乡亲们的朴实善良。

所以记忆中故乡的稻田,既充满诗情画意又简约朴实。

而现在,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蓬蓬勃勃的烟火人气,并且现在稻田承包给了中来种粮大户,即使农忙时节,也只能看到空落落的田野上零星的机械在耕播,而昔日那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稻田捕捉蝴蝶、你追我赶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现实中故乡的稻田,过往的美好淡漠了,农村的生气与活力也逊色了。

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随着“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将会越来越吸引人、留住人,成为令人向往的胜地,农村、农业、农民一定会越来越好。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特色的能力。

最后一段说到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三农”工作稳步推进,而“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腴”“农村不只是人们梦里的乡愁,而是一个吸引人、留住人的令人向往的胜地,更相信孩子们能重回到数着天上的星星、头枕灿烂星辰、闻听如潮蛙声的场景,在一片流萤的追逐里,在这浅浅的稻花香里去找回丰年的故事”是未来,是我们的梦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