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主要内容:
历史表述
完整的表述为:
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跟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
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2.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
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一,由于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不大,低收入者有心却无力增加消费,消费需求难以发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应有作用;其二,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感普遍下降,不满情绪在低收入群体和一些中层、中上层收入群体中升温;其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并且容易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抬头;其四,分配不公导致激励机制扭曲,使得改革动力下降,社会创新激情不足。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GDP高速增长,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
如今这个目标已实现,但是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分化,导致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主要观点
第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
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
1981年6月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对这种阶级斗争,既不能扩大它,又不能忽视它。
处理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识和处理其他矛盾与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例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使一部分职工下岗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地区差距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等等。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管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
原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造成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的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是统一的,解决主要矛盾就是党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而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是完全一致的,归根结底都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反复强调说明了党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根本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