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违法整改报告【篇一:在全市土地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整改会上的讲话】在全市土地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整改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块开个短会,主要目的是研究一下如何做好全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整改工作。
下面,根据我市实际,我谈一些看法:一、要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执法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
为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一,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规定。
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和《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一系列严格土地监管的文件规定。
第二,提出了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国土资源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一个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是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一个是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就是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由粗放低效利用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
第三,实行了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度。
一是实行约谈制度。
国家土地总督察已对全国违法用地情况比较严重的九个城市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下一步,省政府也要对违法用地情况比较严重的市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二是颁布实施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处分办法》,即15号令。
15号令明确规定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要追究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的责任:一是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二是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三是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四是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第四,采用了先进的土地执法监管手段。
充分利用遥感卫片和网络技术,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三种手段并用。
从2001年开始,国家已实行了八次卫片执法检查。
今年将开展第九次卫片检查,这次卫片检查要实行全覆盖。
既要查每个市,也要查每个县、每个乡。
以后不再看你上报的数字,而是从卫片检查得出数据。
讲以上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真正了解上级政策,正确把握土地管理形势。
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犯错误,不走弯路。
作为一名县区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准确掌握政策底线和刚性要求,清楚地了解哪些是国家允许的,哪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只要我们的做法是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我们就坚决不能干,干了就会出问题,就会得不偿失。
二、要正确估价我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初步的,我市专项整治行动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最重要的一点是土地违法面广量大,违法用地比例居高不下。
2008年1-9月全市新发生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的比例高达9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76.7%,甚至个别县区达到了100%。
虽然通过拆除复耕和完善手续,违法用地的宗数和面积有所减少,但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仍就高达48.3%。
这个比例大大超出15号令规定的问责底线。
这就意味着,一些县区将被问责,一大批干部将受到处理。
造成违法用地处理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党委政府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没有把违法用地的处理放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上来认,一定程度上抱有侥幸心理,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甚至认为,用地是为了发展,因公违法不算违法。
因为有了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由此造成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极大被动。
去年12月1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才利民副省长两次点名批评了违法用地比例较高的四个市,其中就包括我们菏泽市。
今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一年,从3月份开始,我市将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党中央之所以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就是进一步增强全党实践科学发展观自学性、主动性。
科学发展离不开国土资源工作,节约用地,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明确的表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前保增长刻不容缓,然而,我们要追求的增长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不是求一时一事的得失。
所以,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一个最实际的行动,就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国土资源工作,站在全局通盘考虑、抓在手上,自觉执行节约用地这一基本国策,坚决刹住违法违规使用土地这种歪风,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彻底做好专项整治行动的整改工作当前,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中央投资带动4万亿元。
我市也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在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极向中央、省争取投资。
落实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土地资源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下,在严格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如何统筹好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解决好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任务十分艰巨。
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了“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也就是说,国家对国土资源严管的要求并没有因扩大内需而放松,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15%问责的标准并没有因为扩大内需而降低。
省政府组织开展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目的就是给各地自查自纠的机会,提前做好工作,避免因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被国家问责,使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大的损失。
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省政府的良苦用心,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认真研究和用足用好有关政策,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坚决开展好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第九次卫片土地执法检查,确保不被问责。
【篇二:土地整理整改报告】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自查报告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省、市两级国土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汉滨区政府及所在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实施所在村组的积极配合。
安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精心组织,经过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经过300余天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
工程验收在即,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方进行了验收前的最后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项目概况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耕发[2006]年49号文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8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7年中央和中央划拨省级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的通知”正式下达了项目批复,批准项目建设。
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200.63万元。
项目涉及汉滨区张滩镇和迎风乡共9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90.90公顷。
分成两片,即张滩镇项目片和迎风乡项目片。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它工程。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该项目工程于2009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工程全面完工。
该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土地平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它工程四大部分,全部完成了变更后确定的工程量,完成的工程量如下:(一)平整土地:平整土地21.3公顷(319.96亩)。
(二)农田水利(1)加固衬砌引水总干渠1条,长7624m;(2)干渠2条,长10854m;(3)支渠1条,长1900m;(4)制作安装各种规格闸门32套;(三)村组道路村组道路2条,长2775m。
(四)加固红霞泵站引水枢纽,加固引水低坝1座,溢流宽度103米;(1)加固引水渠1条,渠长551米;(2)更换引水口、冲砂闸铸铁闸门2座,退水闸2座;(3)新修临河护坡426米。
三、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该项目总投资1600.84万元,其中1200.63为中央投资,400.21 为地方配套资金。
到位资金1200.63万元,项目实际支出万元。
其中:工程施工费万元,设备购置费万元,前期工作费为万元,业主管理费为万元,不可预见费万,竣工验收费万元。
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使用资金,没有出现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一)工程质量安全严格实行项目工程法人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各项工程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以及项目设计所确定的建设标准执行。
项目开工后,为了严把工程质量,我们派出专业人员现场监督,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我们和监理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必须返工,不留任何隐患,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经受住了2010年“7.18”百年特大洪水的考验。
(二)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了安全责任体系,确定了各标段项目经理为本标段的安全责任人,并要求各标段落实了专职安全员。
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同时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除口头要求现场整改外,并以书面形式要求限期整改,有力的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土地权属管理该项目权属明确,归属于所在村组管理使用。
土地开发前后土地权属界限清楚、明晰,无争议,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六、工程管护措施项目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移交给所在乡镇管理,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及其它工程,要设立专门的组织进行管理,进行保护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项目区内已整理的319.96亩农田,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了工程标志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项目在保修期内属施工引起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处理;在保修期满后的各种维修、维护均由管护方负责。
七、投资预期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经济效益,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改和农村发展;劳动强度的降低和劳动力的剩余可开辟新的就业道路,加快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工程特别是其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标准建设,提高了水利设施运行安全标准,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