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解释: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嘘。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帮助别人,别人有才能,不能看轻人家,更不能诋毁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小象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能把大石头击碎。
小象说:“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动物都要听我的。
”大狮子和大老虎来找小象挑战。
小象一个对两个,一点儿也不害怕,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狮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远。
大狮子和大老虎吓得赶紧逃跑了。
小象连大狮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别的小动物就更不用说了。
小象让小熊给他送好吃的、小猴给他捶背,谁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长鼻子打谁。
大乌龟不怕小象。
大乌龟说:“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钻个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气了,把长鼻子一绞,对着龟壳钻下去。
钻呀钻呀,长鼻子顶进鼻腔里,变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风。
小象吃不了东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动物们听说小象病了,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小象感动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大乌龟也来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长鼻子又拉出来了。
小象羞红了脸,惭愧地说:“以前都是我不好,请大家原谅。
”现在,小象还练鼻子功,不过可不是用来欺负小动物,而是把鼻子变成莲蓬头,喷出水花帮助大家洗澡。
二、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不要讨好巴结有钱人,也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
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故事:爱憎分明包青天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
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
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
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
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
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包拯命令衙门办公的日子,大门都开着。
要告状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当面向他诉说是非曲直,当堂论断。
从此以后,穷苦百姓告状有门了,不再无处申冤发愁了。
百姓对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断案。
包拯断案公道,为很多人申了冤。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包青天”的说法也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释: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干净,书桌要保持整洁,笔墨纸砚要摆放端正。
如果把墨磨偏了,就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字若写得潦草不整齐,则说明学习时思想不集中。
故事:柳公权拜师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从小便能写一手好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着说:“不敢,不敢,我是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回家后,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老人家是在告诉他取得点成绩不要骄傲。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人与人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坏。
故事:割席断义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
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
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
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
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
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
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解读]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和你合得来,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多观察,这样才能交到合适的朋友。
五、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解释: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
故事:董笃行对邻友善明朝时,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里母亲的来信。
信中说家里正在盖房子,因为一堵墙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
董笃行看完立刻回了信。
信上说:“彼此相让才能结成好邻居,我们就让出两尺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董母读了以后,觉得儿子说得很对,就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了几尺。
邻居见董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
两家的房子盖成后,中间空出了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仁义胡同”。
[解读]有时候,好的邻居比亲戚还亲。
和邻居相处应该学会多谦让,与邻友好,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六、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解释:两个人一条心,就能买得起黄金。
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儿,在一起连一根针也买不起。
故事:兄弟折箭宋朝时,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会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
阿柴说:“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
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给父亲。
阿柴拿起一支箭给大儿子,说:“你能折断这支箭吗?”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箭。
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断哪些箭了。
阿柴对儿子们说:“折断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
你们明白吗?”儿子们都心领神会。
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一定要向阿柴的儿子们学习,和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七、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解释:两个人一条心,就能买得起黄金。
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儿,在一起连一根针也买不起。
故事:老鼠运蛋大耳鼠和尖耳鼠同时发现一枚鸡蛋。
大耳鼠力气大,把尖耳鼠推到一边,说:“这枚鸡蛋是我的,你走开!”大耳鼠挥挥胳膊,踢踢腿,一把抱住鸡蛋。
哎呀,这鸡蛋太大,它抱不动。
这时,尖耳鼠走了过来,说:“要不要我帮忙啊?”大耳鼠眼睛一瞪,大声说:“不用!”大耳鼠抱不动鸡蛋,就想滚鸡蛋走,可转念一想:“不行,路上坑坑洼洼的,会把鸡蛋磕破的。
”尖耳鼠走过来,轻轻地说:“我有个主意……”大耳鼠急忙说:“快说!快说!”尖耳鼠说:“你当车,我当马,你抱着鸡蛋,我拉着你的尾巴,这样准行!”大耳鼠同意试一试。
于是,大耳鼠抱着鸡蛋仰卧在地上,尖耳鼠拽着它的尾巴向前拖。
嘿!这个主意真不错!它们俩齐心协力,终于把鸡蛋运回了大耳鼠的家。
尖耳鼠转身要走,大耳鼠红着脸拉住它说:“刚才是我不好,请你原谅我。
来,咱们一起吃鸡蛋。
”于是,两只小老鼠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鸡蛋。
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解释: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应该做打算。
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时候就应该做打算。
一个家庭若想幸福,关键是要和睦相处。
一个人的一生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勤奋努力。
故事:祖逖闻鸡起舞晋代时有个很有抱负的青年名叫祖逖,他和好友琨一起做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
当时政局动荡,祖逖和刘琨都很忧虑。
二个感情深厚,经常睡在一张床上,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一天晚上,祖逖和刘琨睡得正香,一阵鸡叫声惊醒了祖逖。
祖逖看看窗外,天还没亮。
他叫醒刘琨,边穿衣服边说:“别人都说半夜鸡叫不吉利,我就不这么想,这不是在催促我们起床练武吗?我们以后一听见鸡叫声就起来练武吧。
”刘琨欣然。
从此,二人天天起早练武,后来终于成为文武全才,也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解读]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实现远大志向的毅力;既要做好计划,也要勤奋努力。
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解释:前来对你说别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小人。
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会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父子骑驴“真笨,为什么不骑驴进城呢?”从前,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
路中有人笑话他们说:于是父亲让儿子骑上了驴。
走了不长时间,又有人说:“不孝的儿子,居然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
”父亲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着驴。
又走一会儿,有人说:“这个父亲真狠心,居然让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着。
”父亲连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心想这回总算满足所有人的了。
但又有人说:“两人都骑驴,还不把驴压死啊。
”于是父子俩又下来,绑起驴的四条腿,用棍子抬着驴走。
他们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读]人应该有主见,该听的话要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去理会,这样才不至于做错事。
十、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解释: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应当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应当接济那些急需接济的人。
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故事:宋太宗雪中送炭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
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
他想:“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
”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
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
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
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解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