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化工原理期末(带答案)

大连理工化工原理期末(带答案)

姓名: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下)试卷: B 考试形式:闭卷院系:_________ 授课院系:化工学院_考试日期:2005年6月16日试卷共7页____ 级____ 班装一、填空(30分)1.在精馏操作中,由于工艺条件变化,进料状态由气相变为液相,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2.实际生产中进行间歇精馏操作,一般将和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

订3.常压板式塔进行精馏操作,通常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包括、泡沫接触状态和喷射接触状态。

4.清晰分割中,组分不在塔顶出现。

5.连续精馏正常操作时,减小再沸器热负荷,回流液流量和进料量和进料状态不变,则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组成x D将,塔底采出液是易挥发组分的摩尔组成x W将。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线6.平衡蒸馏(闪蒸)的操作温度是在操作压力下混合物的。

(泡点温度,露点温度,泡点和露点温度之间)7.Fick定律表明,分子扩散通量与成正比。

8.应用停滞膜模型简化对流传质过程,可认为在停滞膜内浓度分布为。

(线性,非线性,不确定)9.吸收操作中,如果以获得溶质浓度较高的富液为操作目的,宜取吸收因子A 。

(大于1,小于1,等于1,任意取值)10.吸收操作中,操作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则吸收操作分离能力。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1.采用同样操作条件完成同一分离任务,采用填料A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为10米,如果选用填料B,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为14米。

请问填料A的理论级当量高度是填料B的理论级当量高度的倍。

12.易溶气体吸收过程,气膜传质阻力液膜传质阻力(远远大于,远远小于,几乎相等,不确定关系)。

若其他条件不变,入口气量减少,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G将;出塔气体组成y2将。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3.高浓度易溶气体逆流吸收过程,气膜传质系数由塔底到塔顶。

(减小,增大,几乎不变,变化不确定)14.请写出两种常用的解吸操作方法:和。

15.硅胶在空气中干燥。

如果空气温度降低,硅胶的平衡水分含量,结合水分含量。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6.一定状态的空气,仅降低空气温度,其湿球温度,其露点温度。

(增高,降低,不变,不确定)17.恒定干燥条件下,降速干燥阶段物料的表面温度将空气的湿球温度。

(大于,小于,等于,不确定)18.已知湿空气总压为101.3kPa ,温度为30℃,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已查出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5 kPa ,则空气的湿度为 kg/kg 干空气。

19.液-液萃取操作,要求溶剂的选择性系数 。

(大于1,小于1,等于1,任意取值)20.多级逆流萃取操作增加溶剂用量,完成规定的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级数 。

(增大、减小、不变)21.超临界流体具有近似液体的密度和溶解能力,又具有近似 的粘度和渗透能力。

(气体,液体,固体) 22. 膜分离操作物质透过膜的三种传递方式为被动传递、促进传递和主动传递,其中 传递方式物质的传递方向为逆化学位方向。

23.干燥操作中,采用废气循环流程,将使进入干燥器的空气湿度 。

(增大、减小、不变)二.(25分)用一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理想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其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为0.4,进料为饱和蒸汽,塔顶采用全凝器且为泡点回流,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

已知两组分间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3.0,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2375.075.01+=+n n x y ,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0.95,试求:(1) 操作回流比、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2分); (2) 塔底产品的流量和塔底产品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5分) ; (3)精馏段的液相负荷、提馏段的气相负荷(kmol/h )(2分); (4) 最小回流比(4分);(5)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程(4分); (6) 塔顶第2块理论板上升蒸汽的组成(4分);(7) 若塔顶第1块实际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为0.7,求塔顶第2块实际板上升蒸汽的组成(4分)。

三、(20分)在一填料塔中,用含苯0.0001(摩尔分数,下同)的洗油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苯。

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400m3/h(标准状态),进塔气中含苯0.06,要求苯的吸收率为90%。

该塔塔径为0.6m,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 e=24x,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1.36m,实际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3倍,洗油摩尔质量为170kg/kmol。

试求:(1)吸收剂用量(kg/h)及出塔洗油中苯的含量;(2)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 y a;(3)所需填料层高度,m;(4)增大填料层高度,若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定性分析出塔气组成和塔底吸收液组成的变化情况,并图示操作线的变化。

四、(5分)以100kg纯溶剂与100kg含A、B的混合液进行单级萃取,从中抽提溶质组分A。

已知原料混合物中的A的质量分数为0.3,操作条件下的物系平衡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1) 萃取相及萃余相的量和组成。

(2) 为使萃取相中的溶质A组成升至最大所需的溶剂用量。

AB S五、(10分)用常压连续干燥器干燥处理量为900 kg/h 的湿物料,要求湿物料含水量由10%降至2%(均为湿基)。

干燥介质为温度t 0= 25 ℃,湿度H 0= 0.011 kg/(kg 干空气) 的新鲜空气。

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t 1= 110 ℃后进入干燥器,经过理想干燥过程后,在干燥器出口处空气的湿度为0.023 kg/(kg 干空气)。

试求: (1)水分蒸发量及干燥产品量;(2)干燥器出口处空气的温度以及新鲜空气的用量(m 3/h ); (3)预热器的加热量(不计热损失);(4)在t-H 图上定性表示出预热及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附:B 卷 一、1减小2 恒定回流比,恒定产品组成3 鼓泡4 重非关键组分 5增大,减小6 泡点、露点之间7 扩散方向的浓度梯度8 线性9 小于1 10增大 11 0.7112 远远大于, 减小, 减小 13减小Ht H I 2490)88.101.1(++=273273)244.1773.0(t H v H ++=14气提,升温,降压(三写二) 15增大,不变 16 降低,不变 17 大于 18 0.016 19大于1 20减小 21 气体 22 主动 23 增大二、解: 1、,75.01=+R R ,375.0175.0=-=R ,2375.01=+R x D 95.0=D x2、,95.0=F D Fx Dx h kmol D /4095.04.0*100*95.0== h kmol W /6040100=-=, 0333.0604.0*100*05.0==w x3、h kmol RD L /12040*3===h kmol F q D R F q V V /6010040*4)1()1()1(=-=--+=--='4、,4.0=q y 1818.04.0*)13(34.0)1(=--=--=qqq y y x αα,7159.01818.095.04.095.01min min =--=+R R 520.27159.017159.0min =-=R5、0333.02600333.0*60601201-=-=+n n n x x y 4.0=q y6、,95.01=y 8636.095.0*2395.0*1=-=x8852.02375.08636.0*75.02=+=y7、,7.08636.095.095.01*112=--=--=x x x x x E D D l 8895.01=x 9046.02375.08895.0*75.02=+=y三、吸收:()()()12425.29m A )4(90.928.736.128.774200.0600.060.074200.0ln 3600.00001.04260.0329601.0946001.04260.0)3(h m kmol 77.27836.113.379H G a k 946001.00001.0600.060.025.291)2(0053301708.313314.10725.2925.295.223.13.15.220001.04260.0600.060.0600.0113.3796.0414.10714.1074.222400)1(122121213OG y 2211min221min 1221>==↑↓↑→→↑=⨯==-==∆∆∆-∆=∆=⨯-=∆=⨯-=∆⋅====+-⨯=+-==⨯=⨯==⨯=⎪⎪⎭⎫ ⎝⎛==--=--=⎪⎪⎭⎫ ⎝⎛=-==⨯===nG nL OG OG OG m nG nLnL nG nL nG nLe nG nL nG q q x y N H h mh N y y y y y y y x y y q q x hkg h kmol q q q q q x x y y q q y y hkmol G h kmol q 、不变。

;其它条件不变ϕπ四、解:(1)由进料组成x F 确定F 点,由杠杆定律确定和点M 在连线FS 上的位置m M = m F +m S = 100+100 = 200kg ∣MS ∣= m F / m M *∣FS ∣=1/2∣FS ∣可见,M 点为FS 的中点,并可读得总组成为:z A = 0.15 z B = 0.35 z S = 0.50借助图中辅助曲线图解,求得过M 点的联接线ER ,由其两端点E 、R 读得两相的组成:萃取相Ey A = 0.17 y B = 0.16 y S = 0.67A B S F R E R2 E2M11萃余相Rx A = 0.08 x B = 0.90 x S = 0.02m R =∣ME ∣/∣RE ∣* m M = 7/32*200 = 43.8kgm E = 200-43.8 = 156.3kg(2)由连线FS 与溶解度曲线交点R 2可得萃余相x A 的最大值,与之呈平衡的共轭相E 2所含溶质的组成y A ,即为本过程所能达到的y A,max 。

通过辅助曲线确定联结线E 2R 2,于是图上E 2读得:y A,max = 0.35对应溶剂用量为最小值m S,min :m S,min =∣FR 2∣/∣SR 2∣* m F = 3/49*100 = 6.1kg五、解1. 蒸发水分量: (2分)干燥产品量: (1分)2. 由I 1=I 2, H 1-H 0=0.011 kg/(kg 干空气)所以, 出口空气温度t 2=80 ℃ (1分)干空气用量: (2分)又因为湿比容所以, 新鲜空气用量为(1分) 3. 预热器加热量: (2分))/(47.7302.0102.01.090012211h kg w w w q q m mW =--⨯=--=)/(53.82647.7390012h kg q q q mW m m =-=-=023.02490)023.088.101.1(011.02490110)011.088.101.1(2⨯+⨯⨯+=⨯+⨯⨯+=t I )/(5.6122011.0023.047.7312h kg H H q q mW mL =-=-=)/(859.027325273)011.0244.1773.0(273273)244.1773.0(300干空气kg m t H v H =+⨯⨯+=++=)/(23.5259859.05.61223h m v q q H mL V =⨯=⋅=)(98.148)/(10363.5)25110()011.088.101.1(5.6122))(88.101.1()(5101kw h kJ t t H q I I q o mL o mL P =⨯=-⨯⨯+⨯=-+=-=Φ4. 空气状态变化: (1分)ϕ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