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管理观后感篇一:《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第一,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与员工经常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
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
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
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第三,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管理要解决企业的三个问题:1、如何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2、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3、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我要强调的观点是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的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如何能管理有效第一,时间管理;第二,系统思考;第三,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企业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项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
第一,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
目标管理实现需要: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2、目标要能够检验;3、使目标清晰。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
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
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
第二,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简单描述流程管理,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一个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第三,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和分权。
第四,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三个基本特征:1、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2、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3、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当企业通过实现市场和顾客价值得到了效益,企业就必须通过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效率,这样内外结合可构成既有企业自身特色又符合外部市场需求的差异竞争优势。
第五,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定量),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的推动有这样的发展过程: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篇二:从现在出发陈春花读后感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读完这本书,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读的过程中我用一支铅笔勾画出了我很欣赏、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内容,并且旁边批注了好多由这本书的内容而引发出的自己的感想!我不得不佩服陈春花老师的阅历,而更让我感动的是她非常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对什么地方认识不足,在哪方面需要提高,现在学生遇到的问题等等,让我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几乎全部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其实这本书的好多内容,我之前跟随着我的人生导师刘向先教授已经熟练掌握了,但是今天能过这么集中的学习如此精华的内容,让我特别享受!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我把我的人生导师比喻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说起我的人生导师,我想跟大家分享下。
认识他,是从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书的培训,刘老师为中国公共关系的提名人物,所以由他培训我们,我成功的出发点就从那一刻开始。
等我收获百倍的结束培训时,我发现伟大的刘老师不仅仅是公共关系与成功学的一位让人惊叹不已的老师,他更是让人敬佩、让人无法想象的哲学界的灵魂人物。
道德经、易经等等掌握的程度让我实在佩服。
这位哲学教授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对我有着空前绝后史无前例的帮助与教导。
当我被一些世俗的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是,刘老师会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思想站在一定的高度,在其外,去分析整个事情。
不可在其内,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左右自己的心情。
关于这一点,陈老师在书中也有详细的提及,比如说态度attitude。
初次接触100%的ATTITUDE是在刘老师的一堂成功学课上,今天能够再次在陈老师的书中看到同样的内容,我内心特别的高兴,被两位教授同时拿出来受教学生的内容,可见它的重要性。
陈老师在这本书的24页写到这样一句话:其实所有的“不行”、“不能够”,可能都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外界没有给我们障碍。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让我想起我大三那一年,担任学校的公共关系协会主席,举办了一场全校性的联合大型企业的“首届公关文化节——龙山寻宝活动”。
整个协会将近200人,为了这场盛大的活动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偏偏老天不作美,那场惊人的雷鸣声所召唤的一场大暴雨袭击而来,将整个协会人员的热情浇灭了!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起勇气,紧握拳头,头顶大雨跑步到了我们的表演场地,看着大家一个个失望甚至绝望的眼神我镇定的告诉大家今天的一切都是上苍对我们的恩赐,让我们用笑容面对上帝对我们的这份眷顾。
在一首《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的歌声中,我们奋战了!当校会主席打来电话问我文化节还举办吗?我很镇定的告诉她,准时召开!那一天,刘老师在不断地与我通电话鼓舞着我,华青集团董事长与秘书长亲临现场支持着我,这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心态铸就了最终的文化节的圆满成功,还包含了一种感恩。
世界因感恩而伟大。
我特别欣赏陈老师在书中101页所说的:感恩,是一种美德,是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来源,是获得信任的基础。
记得再给学校的学生做讲座的时候,总是有好多学生问我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大的热情对待生活?我的答案是:要不断地寻找力量的支撑点。
其实种种支撑点大部分是来源于感恩的,让关爱我们的人永不失望!至于信任,我个人非常注重,尤其是在企业方面,诚信一旦打破是很难再重建的,就像是红黑游戏当中所折射出的意义,在人的一生中诚信真的相当的重要。
就在前天我还和刘老师请教关于“三纲五常”里“纲”的意思,这位像父亲一样帮我分析那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条道路的利弊,引导着我何时该走何时该停,从公关礼仪到人际沟通,从四书五经到哲学人生,从理论认识到时间行动,从无名小卒到做事干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您所给予我的,他就是我一生最敬爱的人生导师,刘向先。
内心的力量散发于空气中“人人都有先天具备成功的天赋,这是人为之人的根本,因为在世界上未有人具有不知足的本性,这种不知足来源于人的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需要,一种需要满足了又开始产生新的需要,这种无止境的向前发展的需要,使人的头脑中充满了使人为之忙碌不已的欲望和激情。
这些激情和欲望激励着人不断追求,并赋予人以积极进取的心灵和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这是最让我感到有力量的一句话,读完这段话我甚至觉得我的成功的必须的,师傅和大自然规律的一种必然结果。
正如陈老师所讲的的,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成功。
其实内心当中担心过自己是否能够干好销售这个行业,自己毕竟不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的,为了安慰自己,给自己信心,每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对自己说,在学校我同样不是学公共关系成功学专业的,可是我同样成为公关的佼佼者。
直到今天我读到了陈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来自全国各地的那么多位优秀学子都云集于TCL的销售部门,别人能做到,我马晨瑾又有什么理由担心自己做不到呢。
只要愿意,成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这段话是好有力量的一段话,让我从内心当中有一股非成功不可的强烈的气息散发在空气当中。
让思想的火花时刻迸发着“当你潜入思考的深海,思想的活力也就迸发了出来,;当思考突破自我的藩篱,就进入永恒的和谐中,在这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中,诞生的将是智慧,他可以带领你了解事物本质的知识和原理的领悟。
”我经常回到宿舍一个人坐在床上发呆,起初我也没有意识到我有这样一个毛病,直到有一天寝室的朋友们问到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经常会这样。
那种思考的感觉我深有体会,无论在多么嘈杂的环境中,我总是喜欢思考我脑海中遗留下的今天的种种问题,甚至有的时候熄灯了我都感觉不到,仍旧坐在那里发呆。
可是我却发现这样经常性的思考带给了我很惊喜的发现。
正如陈老师所讲,当你潜入思考的饿深海,思想的活力也就迸发了出来。
那个时候你能够想到好多你从未想到过的方案与对事物的理解,如果说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种大脑储存资源的整合过程,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个特别让人享受的过程,真的没错;如果说那是一种成功前必须有的一个伟大工程,我想也不会有错。
这样的思考,让我内心可以得到久违的宁静;这样的思考,让我第二天的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这样的思考,让我要做的好多事情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的思考,我深深的爱上了它。
直到后来只要有同学进我宿舍问起我设有我坐在那里干什么,我舍友都会异口同声的告诉她们,我在思考人生。
“让思想的火花时刻迸发着”这句话,是了解我的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为了配合我爱思考的这个嗜好专门送给我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深深地爱着这句话。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天这句话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一句训言。
当我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坦白说我真的没有看懂是什么意思,直到第二次很认真的思考才明白其真谛所在。
我想谁都不愿意成为殒身之人,从小我妈妈就对我非常的严格,从写生字起我就烦透了每天沉浸在作业中的生活,小学老师每天的作业都是每个生字写十次加一个组词,为了自己能早点出去跟小朋友会合在我们的秘密基地,我不惜一切代价的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谁都看不懂的作业,被妈妈发现我写的比猪还丑的生字就会给我立马撕掉重新写,那份作业就会在我不间断的哭声中再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