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1.5分米=( )厘米8分=( )秒3000千克=( )吨1米-40厘米=( )分米2.小明乘车去奶奶家,路上用了45分钟,在上午9:55到达。

他是从上午(____:____)出发的。

3.每个篮球98元,要买这样的5个,大约要带( )元就肯定够了。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大象重3( );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 );一瓶可乐高2( );跑100米大约用了16( )。

5.一本书有348页,已经读了251页。

估一估,大约还有( )页没有读。

6.爷爷家今年收苹果385千克,收梨271千克,爷爷家今年共收苹果和梨( )千克。

7.在括号里填“>”“<”或“=”。

99×6( )6004×20( )8003千克( )3000克402÷3( )402÷48.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2,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4,它的3倍是( )。

二、选择题9.今年夏天河南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

修路队要抢修一条道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9,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9,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全长的( )。

10.小明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他测量的可能是()的长度。

A.体育场跑道B.黑板C.铅笔11.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约是3()。

A.秒B.分C.时1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13.要使129×□的积是一个四位数,□里最小填()。

A.9 B.8 C.7 D.6 14.涛涛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了三次,打开后,每一小份是这张纸的()。

A.12B.14C.16D.1815.手工课上,同学们交了26份折纸作品,18份泥塑作品,两份作品都交的有7名同学,这个班共有()名同学交了作品。

A.51 B.44 C.3716.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100 B.90 C.8017.直接写出得数。

①470+120=②200-129=③35+56=④71×9≈⑤5277-=⑥219-=⑦1566+=⑧586×5≈18.列竖式计算,带有☆的需要验算。

(1)9×108=(2)☆700-206=(3)☆297+328=19.脱式计算。

640﹣45×8(228﹣156)÷91000﹣(269+281)20.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图。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1)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再画一个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的正方形。

(3)最后分别用阴影表示出长方形的12,正方形的14。

21.学校买来130盒粉笔,每星期用8盒,用了5个星期,还剩多少盒?22.根据左图先把右边的表格填写完整,然后再解决问题。

地点路程(米)商店—书店商店—小明家商店—学校(2)小明家到商店的路程与小明家到饭馆的路程哪个长?长多少米?23.计算26×2=□的竖式如下图:进位的“1”用小棒表示是什么?请在下图中圈出来。

24.丽丽有多少张邮票?25.图书馆中的故事书占全部的37,科技树占全部的27,其他种类的书占全部的几分之几?26.如图,每张课桌桌面的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拼成的桌面周长是多少分米?27.五(1)参加合唱小组的同学有:李新宇,杨梅林,黄洋洋,杨博然,万耀志,罗浩文,程嘉阳,陈勋,潘昌杰,姚盼盼,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有:赵语涵,张倩倩,蔡诗琪,徐丽娟,李新宇,万耀志,罗红,罗浩文,宋玲玲,杨奇峰,薛德成,李家政。

(1)既参加合唱又参加美术的有()人。

(2)五(1)参加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50 480 3 6【解析】高级单位分米换算成低级单位厘米,应乘单位间的进率10;高级单位分换算成低级单位秒,应乘单位间的进率60;低级单位千克换算成高级单位吨,应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000;高级单位米换算成低级单位分米,应乘单位间的进率10;低级单位厘米换算成高级单位分米,应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0。

据此分别将1米和40厘米换算成分米,再进行计算。

5分米=50厘米8分=480秒3000千克=3吨1米-40厘米=10分米-4分米=6分米【点睛】本题考查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

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 9 10【解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减路上用的时间等于出发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9:55-45分钟=9: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推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500【解析】根据题意,用每个篮球的价钱乘购买篮球的个数,计算时把98元看作100元,估大一些,这样带的钱就肯定够了。

98×5≈100×5=500(元)所以,大约要带500元就肯定够了。

【点睛】解决本题时,应将篮球的价钱估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且将其估大一些,进而准确比较即可。

4.吨##t 分分米##dm 秒##s【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数据是3,单位是吨;计量小朋友步行1千米的用时,数据是15,单位是分;计量一瓶可乐的高度,数据是2,单位是分米;计量跑100米的用时,数据是16,单位是秒。

一头大象重3吨;小朋友步行1千米用时15分;一瓶可乐高2分米;跑100米大约用了16秒。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100【解析】根据题意,用全书的总页数348页,减去已经读了251页,列式348-251,把348看作350,251看作250,进行计算即可。

348-251≈350-250=100(页)【点睛】在估算时既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也可以看成整百数,哪种合理,就用哪种方法。

6.656【解析】用苹果的重量加上梨的重量,求得的和即为苹果和梨的总重量。

则爷爷家今年共收苹果和梨(385+271)千克。

385+271=656(千克)则爷爷家今年共收苹果和梨656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解析】先将能计算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再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不同单位要转换成相同单位,再比较。

99×6=594,594<600,故99×6<600;4×20=80,80<800,故4×20<800;3千克=3000克;402÷3=134,402÷4≈100,故402÷3>402÷4。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大小的比较以及质量单位的换算。

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8.735【解析】根据已知写出这个三位数,再乘3即可。

245×3=735【点睛】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9.5919【解析】用第一天修全长的29加上第二天修全长的39,求出两天一共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用第二天修全长的39减去第一天修全长的29,求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全长几分之几。

2 9+39=593 9-29=19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59,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全长的19。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

10.B解析:B【解析】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可知计量体育跑道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可知黑板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可知铅笔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据此选择出适合用米尺来测量长度的物体。

A.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所以小明用米尺测量的物体不是体育跑道;B.黑板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可以用米尺测量,所以B选项正确;C.铅笔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通常用直尺测量,用米尺不合适。

故答案为:B【点睛】掌握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测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灵活的选择。

11.A解析:A【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据此解答。

由分析可知:做一道口算题需要的时间约是3秒。

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四三3 4【解析】分数的意义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用分数表示是3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

13.B解析:B【解析】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根据125×8=1000,要使129×□的积是一个四位数,其中129大于125,则□里面的数最小可能是8,通过验证129×7以及129×8的积,求出□里最小填的数。

129×7=903,129×8=1032,则要使129×□的积是一个四位数,□里最小填8。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根据最小的四位数及算式中数据特点,找出□里可能填的数,再将这个数及它相邻的数代入算式中进行验证即可。

14.D解析:D【解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了三次,则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一小份是这张纸的18。

由分析得:每一小份是这张纸的18。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本题关键是明确长方形纸被平均分成几份。

15.C解析:C【解析】根据容斥原理可知,交折纸作品的人数+交泥塑作品的人数-两份作品都交的人数=总人数。

26+18-7=44-7=37(名)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容斥原理的应用,公式是: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16.A解析: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大长方形的长为3个10厘米,宽为2个5厘米加1个10厘米,依此计算出大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计算出大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10×3=30(厘米)5×2+10=10+10=20(厘米)(30+20)×2 =50×2 =100(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①590;②71;③91;④630 ⑤37;⑥79;⑦1;⑧3000 【解析】18.(1)972;(2)494;(3)625 【解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依此计算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