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
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合作开发企业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执笔人王雪丽、黄志福审核人高芳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开实践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岗位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智能电子产品实物方式,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电子线路的组装调试能力、软件编程能力、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和《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到实际项目开发系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后继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综合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

为以后就业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较强的动手技能。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电子电路辅助设计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用32学时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几个课题的查阅资料、选定方案、设计电路、仿真设计、智能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书写设计报告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电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系
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能力,具有较好的基于单片机电子电路项目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电子电路设计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学时:48学时,学分:2学分。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1)能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简单电路。

(2)能够处理电子电路故障。

(3)能够书写实训报告。

(4)能够进一步自学相关知识。

2.2知识目标
(1)会单片机控制的简单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2)会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

(3)会PROTUES软件仿真与调试。

(4)会单片机控制的简单电子电路系统调试方法。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度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注重细节、安全、质量以及效率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根据“三重”原则: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

选择能代表专业特色电子电路设计综合应用训练项目,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为平台,以学生就业岗位分析为方向,根据实验条件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电子电路设计项目,指导学生以单片机为主设计并制作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电子产品,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思想和综合应用单片机的能力。

表1 项目描述
4.实施建议
4.1师资队伍
(1)学历层次:本科以上。

(2)专业经历:应用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专业。

(3)教学能力:能够用清晰简洁的专业语言讲授理论知识,具有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基本知识,具有单片机技术应用、外部接口扩展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单片机编程软件,熟练使用PCB制图软件,熟练使用汇编或C语言编程语言。

(4)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具有较高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开发经验。

(5)兼职教师要求:除具备上述要求外,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和两年以上单片机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经验(要求有实际项目),高校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单片机设计、制作和调试经验。

4.2教材及相关资源
因为本课程项目载体为智能产品,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目前没有合适教材可选,故需要自主开发,教材由授课教师自己开发,开发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硬件原理图、软件程序和操作流程等知识。

需要开发的教学资源有:实训指导书,仿真项目等。

4.3教学组织模式
表2 教学组织模式描述
4.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实训法、教师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项目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2)讲授法: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3)讲练结合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
法。

(4)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分组实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训操作进行研究和学习方法。

(6)教师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4.5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 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实训报告书写质量为依据(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原则),终结性考核是以各个项目中的元器件识别、原理图设计、焊接调试电路板、程序编写与调试、PROTUES仿真为依据,注重知识技能转化为功能性产品的能力。

过程考核:
终结性考核:
总成绩:
总成绩=过程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组
2012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