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病理科工作制度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得各项承诺。

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与蔼,耐心解答病人得疑问。

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得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

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得态度干好本职工作。

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

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

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

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得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

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病理科查对制度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得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得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

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得申请单编号,标本排序,并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

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本得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

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体标本得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工作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核对取材得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

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及工作单再次核对。

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如有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

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可用“?”号表明。

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一、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外检标本得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与上级医师得签字。

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

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与教学工作。

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得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与资料积累。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

病理科技师职责一、在科主任、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得发生。

三、负责各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得制作与染色。

四、责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工作,积极配合科研与教学。

五、负责低年资技术人员与进修人员得技术指导工作。

六、分工负责贵重仪器得保管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七、负责病理标本得保存及制作。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就是:将各种组织制成非薄得切片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繁杂得过程,每一步都要求病理技术工作者要认真,耐心,细致地使整个过程一环扣住一环,才能获得优良结果。

制作切片得主要过程有:(1)取材,(2)固定,(3)脱水,(4)包埋,(5)切片,(6)染色,(7)封固。

在这七个主要过程中,又包括着若干步骤,(详见切片制作程序表)。

一、病理检查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得接收病理检查申请单就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得会诊单,就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得临床文字资料,就是具有法律性意义得文书档案。

因此,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得有关项目,并由管理该病员得本院医师签名后随同检查标本送往病理科。

病理科在接收申请单及送检标本时,应对二者进行第1次认真核对。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病理科应及时作出反应,包括与送检科室联系或退回:(一)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符,包括盛标本得容器上未贴标记者;(二) 申请单中有重要项目空缺未填写,或病史及临床检查(包括术中检查)过于简单者;(三)送检标本因未及时固定而致严重自溶、干缩、腐败,或被错误地使用非固定液(如消毒液等)浸泡者;(四)送检标本主要病灶被事先挖取或一件标本分送两个单位者。

(五)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她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与诊准确性得情况,应予送检医师说明或不予接收。

对符合送检要求得标本,由接收标本者在相关科室得标本送检簿上签收,或发给收到标本通知单。

二、申请单、送检标本得编号与登记病理科工作人员于标本收集得当天,及时对申请单与标本同时编号,经第2次核对无误后,进行登记。

登记簿与(或)微机记录、申请单、送检标本容器上得编号应完全一致。

三、大标本得补充固定固定得意义:固定就是指将各种组织浸入防腐剂内,使细胞内得物质为不溶性。

固定得作用即就是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在它原来得形态,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

脱钙:组织里存有钙盐可妨碍用常规方法制作良好切片。

骨组织及钙化病灶,经过固定后,必先将钙盐除去使组织软化,才能进行常规切片。

如脱钙不全则切片易撕开或碎裂并损伤切片刀刃。

脱去钙盐得过程――称为脱钙。

对送检得空腔标本与大得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由病理医师及时切开,补充固定,充分固定得时间应大于6小时(或过夜),方可取材。

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得4~5倍,固定至取材得间隔时间宜超过12h 以上。

四、巨检、取材与记录本项操作,原则上应有2人参加,其中1名为记录者。

记录者应详细记录取材者得口头描述,同时承担申请单编码、病人姓名、主要病史、术中所见、送检标本得件数等得宣读任务,并把临床对病检得特殊要求告知取材者,对取材者放置小号码进行监督。

取材者应在记录者宣读上述内容时,对标本容器上得编号、姓名及标本件数作第3次核对。

如发现标本得件数不符,应将该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作处理。

巨检得观察、描述与取材应按第三章得要求进行。

经反复检查,仍未发现送检标本内有临床所提到得病变时,应将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处理;必要时邀请手术者共同参与取材。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标本编号后编写小序码号,并将编号与相应得组织块连同放置与固定:(一)一位病员被送检一件以上得标本;(二)申请单中注明有特殊标记得标本;(三)一个大标本多处取材;(四)根治术标本得基部及切缘,检出或送检得淋巴结;(五)补充取材。

在放置小号码时,应严格按编号顺序进行,切勿放错。

小号码应放在组织块得包埋面。

每件标本取材完毕后,应冲洗取材台及取材用具,防止标本间得组织碎屑污染。

取过材得标本应按序另行放置,并加足固定液。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移至标本存放架内,按照取材日期先后存放。

自报告发出之日起,保存2周后,统一清理。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取材者与记录者共同清点当天取材总块数,记录于当天最后一张申请单得反面或日取材记录单上,以备技术人员核对。

取材者与记录者分别在有关记录下签名。

五、脱水、透明、浸蜡具体操作应按《规范》(二)要求进行。

一、脱水:脱水就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得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得硬化,脱水剂必须就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得液体。

二、透明:组织脱水后,还要经过一个浸蜡得媒剂透明过程。

目得就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得支持作用。

常用得脱水剂如酒精等,不能溶解石蜡与之相混合,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既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得媒剂,当组织脱水后,浸蜡之前将组织投入这种媒剂中。

由于两剂能相混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媒剂比酒精比重大,组织中得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因此我们长称这种媒剂为透明剂,在制片中得这一过程就称为透明过程。

实质上透明仅就是一种过程而非目得,其所以出现透明现象使因其折光系数改变得缘故。

从组织得状态上瞧,由于组织经过媒剂得作用之后,其折射系数近于组织蛋白得折射系数,从而显示出透明状态。

组织一旦呈现透明状态,也说明脱水剂已被媒剂所取代。

透明后就可以将组织浸入溶解得石蜡进行浸蜡。

三、浸蜡:组织经媒剂得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得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

根据所用石蜡得熔点,浸蜡需要能够保持于54-60、C温箱内进行。

石蜡得质量与熔度与切片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石蜡得选择应以注意。

技术人员应在脱水前核对取材总块数。

如为自动化操作应于包埋前核对取材总块数,发现不符时,应与取材者联系,共同清查。

六、包埋、切片、染色、封片一、包埋:就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得组织块从最后得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得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与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

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得硬度与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

二、切片技术:优良得切片技术取决于所有器械得透彻了解与丰富得实践经验。

实验工作得每一方面都需熟练得技巧,这只有靠实践才能获得。

早期练习如草率与不当,多年后还会反映出来:但要就是达到了训练得高标准,以后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经良好训练与实践得技术工作者能在很短时间内制出第一流得切片。

三、染色得基本原理:染色就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予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得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与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得各种成分。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得过程与物理与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四、封固:由于组织学制片需随时检查或保存,故要在盖玻片下封固。

封固剂又称婊媒,顾名思义,它既能使染色后得组织封固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使直接与空气接触,避免氧化褪色。

另一方面使组织切片在封固剂得充实下,其折光率能与玻片得折光率相近,从而获得清晰得镜检效果。

(玻片折光率为1.518)。

包埋时,应严格分件包埋,并同时包入相应得小号码,切勿包错。

不得将来历不明得碎织块(屑)任意包入,以防包埋过程中得污染。

切片、裱(贴)片应严格分蜡块完成,切忌在裱(贴)片水内残留上一切片得碎片,以杜绝裱(贴)片过程中得污染。

裱(贴)片时,必须注意蜡块编号与载玻片上编号得完全一致,杜绝因编号错误导致得误差。

封片完毕后,应加贴有编号之标签。

标签得编号必须与载玻片得编号完全一致。

全部工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在制片人栏内签字,并将蜡块按顺序归档。

如有专人保管栏案,则由保管人员核对蜡块总数与取材总数,两者相符合,由保管人员签字归档。

七、镜检诊断人员在收到当日切片后,在技术室送片记录本上签字。

如发现切片数与取材数不符,应及时与技术室人员联系,进行核查。

您在观察切片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应作出反应:(一)切片内有明显污染组织,应与技术室人员联系并检查;(二)切片内容与送检组织不符,应分别与技术室人员、取材者联系,必要时,应与送检科室联系;(三)切片或染色质量差,应与技术人员联系,必要时重新制片;(四)为充分观察病变需要作深切、连切、特染、免疫组化者,应在申请单备注栏内写出意见,并签名。

然后交负责切片得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及时完成所需得制片工作。

八、签发病理诊断书病理诊断就是病理医师对送检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后作出得结论,必须十分认真书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