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学校海外办学模式的成功探索(2012-04-18 23:01:11)转载▼标签:杂谈中国国际学校海外办学模式的成功探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 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五年来,中国国际学校不断探索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
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国际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中国国际学校(新加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Singapore))成立于2006年9月。
这是第一所由中国国内的民营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国际学校,也是中国教育机构在国外投资建立的第一所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的全日制学校。
中国国际学校(新加坡)的投资方是始建于1993年的北京汇佳教育机构1993年,汇佳教育机构兴办了北京私立汇佳学校。
学校以“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在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陆续在中国成功的开办了多所汇佳国际幼儿园、汇佳IB国际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澳大利亚——中国学校、汇佳中等职业学校、汇佳职业学院等各个层次的学校。
汇佳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的成员校,与世界各国的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等友好合作关系。
十几年来,汇佳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和小学,一直把双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积累了培养学生快速提高中文运用能力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听说结合,快速识字,广泛阅读,大量写作”的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段形成中文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还聘请了一批来自主要英语国家的教师为学生同步开设英文课程,使学生在英文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正规、标准的培养和训练,汇佳幼儿园和小学,把双语教育作为手段和载体,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等元素,传达相关的知识。
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培养的汇佳学生,可以成功地运用自己在中文和英文方面的语言优势,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从而理解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形成国际化的视野,建立开放性的思维。
汇佳学校的中学部,是中国大陆最早引进国际文凭课程(IB)的学校之一,将中国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与国际文凭课程(IB)办学标准相结合,成功地培养出千余名国际文凭毕业生。
历年来,汇佳50%以上的IB学生进入了世界排名100位以内的大学深造,其中不少人已经学成回国,报效国家。
自1995年以来,汇佳教育机构还陆续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建立了海外教育中心。
取得了在海外办学的初步经验。
这些宝贵经验为日后汇佳建立中国国际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EDB)基于丰富新加坡的国际教育资源、改善新加坡的投资环境的考虑,邀请汇佳教育机构在新加坡投资建立中国国际学校。
学校的成立得到了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教育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对于国内的教育机构在国外兴办基础教育的这一大胆尝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是我国教育机构在境外建立的第一所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和国际课程标准,具有双语——双文化特色的国际学校。
中国国际学校自建立之初,就完全依托新加坡的市场经济环境,完全遵照新加坡的法律的要求运作。
学校采用了国际文凭组织(IB)的课程标准,突出双语(中英)——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在依托汇佳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学校不断适应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
努力在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融合东西方文化传统,并以此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
中国国际学校(新加坡)坐落在新加坡的中部,校园占地面积4.5公顷,建筑面积16121.3 平方米,各种教学、管理、生活设施俱全。
与新加坡现有的主要为在当地工作的本国公民子女提供母语教育的其他国际学校不同,中国国际学校并非侨民学校,学校的管理团队、教师和学生的构成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色彩。
目前学校有来自30余个国家的在校学生4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士的子女;其中父母均非华裔的“洋娃娃”达到一半,纯华裔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40%。
中国国际学校的幼儿园和小学,非华裔学生的比例更是高达80%。
学校的管理团队由来自不同国家的资深管理人员组成,其中非中国籍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总数的75%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余名。
分别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运用英文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运用中文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新加坡本地教师、员工承担教学和行政管理、总务勤杂等工作。
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以双语(中、英)——双文化(东方、西方文化)为特色使用IB(国际文凭)标准课程。
在新加坡现有的国际学校中,中国国际学校是唯一一所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且中英文课程设置各占一半的学校,是唯一一所配备中英文双班主任的国际学校,也是唯一一所直接采用中国国内学校的语文教材讲授中文课程的学校。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汇佳教育机构在引进、整合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始了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境外办学的成功实践及其意义作为第一个中国教育境外办学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国际学校取得的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积累的一些经验,具有启发性。
中国国际学校几年来通过基于国际标准的双语——双文化的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实现了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同时,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目标。
(一)双语——双文化课程,凸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以独特方式,顺应了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扩展了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由于历史等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地位的增长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中国国际学校的双语——双文化的教育实践,对于扩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
目前,中国国际学校的幼儿园每班学生分成A、B组,轮流由来自中国的中文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和来自欧美国家的英文教师用英语教学,同时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通过儿歌、游戏、手工等环节帮助幼儿学好中文。
小学已建立一套关于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学习中文——用中文学习——通过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了解现代中国。
学校安排通过国内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教师训练学生发音,帮助学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
还根据学生不同中文程度,实行分级教学。
其中高级课程和国内小学完全同步,中等课程也与海外母语为中文的侨生水平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行专门辅导。
中国国际学校的孩子们不仅系统学习标准的中文,还在平日教学活动中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课堂上,寓意深远的成语故事、活泼好玩的木偶戏、动听的民俗传说等中国文化让学生意犹未尽。
教室里,每个标识、每幅壁报都是中英文书写,使学生随时置身中英文双语环境。
作为重要的教育元素,中国文化也渗透到中国国际学校的非语言课程当中。
在设计教学主题时,中英文教师共同参与,将东西方文化不同背景下对同一教学主题的多样理解结合起来。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学校开设了武术、中国画、中国剪纸、手工等课程,甚至还为热爱中国文化的家长举办了中文俱乐部。
为了使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现代中国,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学校组织了“中国文化之旅”游学活动,安排学生到中国北京汇佳教育机构的姊妹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参观中国的名胜古迹,到中国同学家庭居住、生活,使学生获得对于中国文化的亲身体验。
中国国际学校双语——双文化课程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了意义重大的影响:1、培养了一个知华、爱华,具有国际视野的外籍学生与家长群体。
伴随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升,许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国际学校,让孩子从小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
不少对中国深有感情的欧美国家的家长十分认可中国国际学校的理念,如一位曾在北京工作过5年的芬兰家长将4个孩子全部送到中国国际学校。
此外,还有不少新加坡本地居民和投资移民,希望自己孩子在“通商中国”的发展走势中占据先机,其中部分家长已着眼于未来在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进行投资,因此也在四处寻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中国国际学校于是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学校双语——双文化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特色吸引了一批来有识之士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个认同中国教育国际化目标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培养了一个知华、爱华,具有国际视野的外籍学生与家长群体。
这些外籍人士,自觉自愿地担当了传递理解和友谊的“民间大使”。
他们对中国在感情认同中国,在理性上认可,渴望客观、公正地理解有关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敏感问题,不抱种族和意识形态偏见,愿意聆听来自中国人民的对于上述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2、培养了一批热爱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留学人才,为国内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未来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不少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出国留学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留学热”和“留学低龄化”一直在持续升温,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但是,随着出国留学热的升温,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
由于缺少双语——双文化的环境,一部分留学生特别是低龄留学生在成长阶段在急于融入留学目的地国的文化的同时,与中国渐行渐远,以至于成了黄皮白心的所谓“香蕉人”,同时由于缺少正面的引导和约束,出现了一些所谓“小留学生问题”,引起了相关家庭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中国国际学校通过双语——双文化课程,使学生在理解西方文化、融入国际化社会的同时,保留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
使这部分学生在海外继续保持着与国内学生同步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