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忘的一课》作文设计案例

《难忘的一课》作文设计案例

《难忘的一课》作文设计案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之作,先不说它的阅读价值,就从写作角度而言,也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特别是细节和环境描写,值得学生学习、模仿。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就布置了作文题《难忘的一课》,让学生仿写。

学情分析:
经过预备和初一的训练,大多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把握作文的模式、布局,只是对作文的立意、选材、语言把握不准确,不新颖、无个性、无文采的较为多,少有佳作难达到高分。

选择材料单一,写作形式也统一,波澜不惊,语言缺少修饰和推敲,细节描写缺失。

设计目标:
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学生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变化,用大量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真审题,知道该作文题目最佳切入点是什么;作文的落脚点是什么;最具有个性材料是什么。

设计重点:
学生动笔之前,先审题:重点、范围、人称、内容和写作模式。

“难忘”的含义和作文立意的多元化角度。

设计难点:
作文的多角度描写、语言的生动和对中心思想的表述,仿写《最后一课》中的细节描写和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变化。

设计内容:
一、想象性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但受到生活环境和课堂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想象的翅膀很难起飞,对于一个作文命题,他们往往会局限于一个范围、一
种思维,难有突破甚或创新。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任课教师,在我留作文题的同时,因工作需要调到初一任教,于是班级80%学生就选择了数学老师的最后一课。

作文《难忘的一课》符合“难忘”一词,但显雷同,学生自己也认可自己作品太老套,但苦于不知道怎么写出个性和新意来。

于是我在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不仅仅是把文题和要求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文命题的基础上,进行审题练习,理解该作文的重点、范围、人称、内容和写作模式。

在内容选择上,让学生从自己成长、家庭亲情、校园生活、社会风尚等多角度思考“难忘”含义。

作文立意也可以多元化展开,引导学生对“一课”的理解,让学生挖掘“课”的本意,引申意及比喻意,这样学生思维就打开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先讲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背景、本人感悟,然后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选材,这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其他
同学思考,锻炼了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二、自主创造性作业:
我在创造前面加上“自主”一词,就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可抄袭他人作品,让学生懂得仿写是仿造范文的描写手法、表达中心的方法,甚至模式,而不是照搬情节和语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因而我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候,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也要学生有法可循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那就是选择并用好教材内的范文,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紧紧地结合起来。

设计反思:
在写这篇案例时,我批改完这篇作文。

正因如此,我才有的放矢地反思自己设计的得失。

对于设计内容中的第一部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设计目标的要求。

失在自主创造上,学生还是
不能更好的完成再造想象过程,这也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的重点。

在作文设计上尽可能有效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作文中找到自己的亮点,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附件:
作文《难忘的一课》批改案例
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作文批改没有细则规定。

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三个部分(中心和材料、语言表达、文章结构)评分制。

在批改作文《难忘的一课》时,我就是按着中心和材料、语言表达、文章结构三个步骤进行评分。

学情分析:
恰当巧妙的修辞方法不仅能增添语言文采,而且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往往对修辞不会或者不主动去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适当穿插可起点缀作用,增加文
章感染力,学生也往往忽略这一描写方法。

设计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让语言富有魅力;仔细推敲、品味,比较与鉴别,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变化。

懂得观察生活,多角度表现同一个命题内容。

批改重点:
“难忘”的含义和多元化角度;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给语言增添“亮丽”的色彩。

批改难点:
保持学生原始创作,教师少动“手术”,学生自行修改,让文章“情文并茂”。

批改过程:
从预备班开始,每节语文课都留给学生五分钟口头作文训练时间,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同学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代表根据三项评比要求给朗读学生打分,满分60(中心和材料、语言运用、朗读和仪态)。

我们不用作文本而
是统一用文稿纸,一个作文命题,全班装订一册。

每天语文课,按学号排列,由一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难忘的一课》。

朗读结束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再由课代表根据同学们建议汇总分数,然后创作者自己小结,最后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努力让学生保留原作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少改少动,完美作文。

我们是一个单元找一篇最佳范文,然后命题作文,一篇口头作文需两周到三周完成,每天有一个学生朗读自己作品,这样就会有十到十五篇作文得到评析,所以我们有足够时间对作文《难忘的一课》批改完善。

开始新的作文命题之前,我会找一节课和同学们对《难忘的一课》进行总结,每个同学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划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句子;第二统一标记标出全文线索;第三修改文章结构、语言;第四找出文中最精彩句子(准备出班级精彩文句期刊之用),最后可以写作文后记。

同学互批,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写在同学作文后。

同学互批可以采取——同桌互批、前后桌互批、小组互批、作文水平高和水平一般的互批……,这样就会比较公正、全面、多方位得到作文修改,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赏析。

我把作文《难忘的一课》编辑一个序:说明命题目的、要求;学生可取之处和进步地方,学生不足之处和共性问题,如何改进等等。

学生作文批改:
难忘的一课
初二一班应嘉丽
一幕幕难忘的瞬间在思念中定格。

记忆之河永远明幻鲜亮,静静泛着柔波,在记忆之河里,明媚的笑容如昨天。

当热泪弥漫双眼,不忍回头地转身离去,渐行渐远的背影,空旷了视野,徒增了寂寞,却无法挽留她的离别。

心中早已做好准备,挥手告别随时而逝的过往,却没有一次像如今这般让我猝不及防,那堂数学课,竟成了永远的回忆。

课间,一如既往的喧闹,伴随着上课铃声与她的倩影走上讲台,教室里顿时静得出奇,仿佛一声呼吸就会打破这般寂静。

半响,她发话了,她再也不能教我们了,要去初一了。

声音有些哽咽,但她却仍微笑着,似乎不愿让我们看到她的悲伤。

同学们都低着头,听着她亲口说出这句话,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一直都天真地认为,她将永远属于我们,而下一刻,她已再也不属于我们。

咫尺、天涯,竟只有一步之遥。

倏地抬起头,她的眼中竟闪着泪光,我怔怔地望着她,她的眸、她的发型,竟有种平时见不到的美,离别,竟是这种凄美绝伦的感觉。

这堂课,她一点都没有指责我们,只是微笑着鼓励。

看着刺眼的分数,同学们后悔万分,最后给她的礼物,竟是这样不堪回首。

曾经想过离别是悄无声息,而这次却轰轰烈烈,满纸字里行间,透着依依不舍,处处沾染泪痕,只因为我们对她
爱得太深。

离别的铃声已然奏响,也许从此以后,我们与她,走在相交线上,会有相遇的那天;也许走在平行线的两端,永远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感谢陪我们度过这两年时光的她。

她的最后一课,她的笑,她的一切一切,都会永远印在我们心里最深处。

作文评语:
一、同学评语:
1.文章真实,侧重神态描写渲染了与老师离别一课的气氛。

2.题目重点是“难忘”文章有难忘的气氛,但没有点题,如果把题目改成“离别”会更好。

3.语言优美,词藻华丽,但有的语句指代不明确。

4.文中都用“她”,所以结尾应点出是数学老师,设悬念,出奇制胜。

二、老师评价:
1.侧重了离别时的心理和神态描写,有些忽略了“难忘一课”的场面描写。

---------------------------------精选公文范文--------------------------
2.文章以叙事散文形式表现,情感真实。

语言优美含蓄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三、自我评价:
1.创作题记表明了写此文章的目的和素材来源。

2.忽略了“难忘”的描写,但文章内容真实,描写很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