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板块一:基础知识1.词语。
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
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
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板块三:习作设计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⑵确定景物特点。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
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TOP【作文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通过你的习作,要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习作指导】同学们,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
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画家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作家的笔去描绘美。
1、像画家一样细细观察发现美: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可为什么许多同学还写不出好文章呢?其实,我们还没有学会观察,只会“走马观花”。
试想:一个人坐在跑得很快的马背上,能看得清路旁的花吗?只有下马仔细看,才能辨认花的种类,观赏花的颜色形状,闻闻花的香味,想想花的用途……总之,当你选好景物后,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看得仔细,问得清楚,想得全面,这才叫观察。
我们不能老等老师出了作文题以后才去观察,平时就要养成自觉观察与积累的习惯。
记住: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2、像作家一样具体描写展示美:⑴抓住特点话神奇:同学们,自然界的景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向读者描绘一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同学们写景时最容易犯“千人一景”、“面面俱到” 的毛病。
因此,我们在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时,要善于写出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验;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妙之处,抓住重点写具体。
⑵动静结合话神奇:要把景物写得情趣盎然,就必须有静有动,动静结合。
既要刻画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又要捕捉景物的动态与变化。
瞧,《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就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国风光。
⑶点面结合话神奇:写景作文要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景物既要有全面的概括介绍,又要有细致入微的刻画。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既写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又特写了一只画眉鸟,使我们不仅感受到这里的鸟儿多,而且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⑷展开想象话神奇:要把一处景物写活,必须展开想象,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看到“蝴蝶在飞”,就想象到“蝴蝶在翩翩起舞”。
看这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⑸情景交融话神奇:美丽奇妙的风景使我们心旷神怡,即所谓“触景生情”。
边观察边与自然对话:你对景物会说些什么,景物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写法上,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可以先写景,后抒情。
而只写景不抒情,作文就像白开水。
同学们,孙悟空的法宝是“金箍棒”,哪吒的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作文的“法宝”在书本上,在生活中,只有勤动笔的孩子才能拿到它。
TOP2010-09-11 20:33 |只看楼主 3#字体大小: t T我愿写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请围绕自己游览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著名旅游景点,也可写身边的景物。
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按怎样的顺序去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想象出画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
■我能写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用心寻找,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固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就让我们用笔来交流一下各自观察过或了解到的自然景观。
动笔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篇佳作。
★经典发现雁荡山观瀑管文茜“五一”劳动节,妈妈带我去雁荡山旅游。
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东北部的乐清境内,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
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
我听了介绍,就更想赶快去雁荡山观赏一番了。
雁荡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悬崖叠嶂而称胜。
我尤其喜欢这里的瀑布。
我们首先欣赏小龙湫,听说“湫”就是龙的口水。
大家随着导游来到了小龙湫,远远地,我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抬头看到一条窄窄的“白绸带”悬挂在高山上。
走近一瞧,令人觉得那水不是水,而是一层白雾,徐徐飘下又袅袅升起,给后面的山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白纱。
水是那样的晶莹、清澈。
小龙湫瀑布就像是从龙嘴里吐出的一股清烟,源源不断地飘向下面的峡谷。
接下来,我们又游览了三折瀑,它有上折瀑、中折瀑、下折瀑组成。
最有名的是中折瀑。
我们顺着陡峭的石阶来到中折瀑。
中折瀑不像小龙湫那样垂直地顺着山壁悬挂下来,而是从高山上猛冲一阵后散开,如同滴滴雨点从空中溅落下来,像朵朵洁白的梅花开在下面的潭水里。
这水蓝得不可思议,好像梦幻中的蓝宝石,让人觉得不是真的。
但走近一看,就感到它是那样洁净!这水似乎能洗去人们心头所有的烦恼和痛苦。
这样的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有小龙湫就必有大龙湫。
我们随后又观赏了大龙湫瀑布,这个瀑布以高出名,高达140米,与小龙湫相似,也是顺着山壁泻下来的。
只是大龙湫比小龙湫更加壮观。
水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富有层次感。
那不规则的波浪透着美丽。
大龙湫瀑布的水量很大,很远就能感到有晶莹的水珠溅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
一走近大龙湫,水就像倾盆大雨从天上泻下来。
有的地方刚刚还是干的,一会儿,风将瀑布的水改变方向,顿时“大雨倾盆”,把在那里拍照的游人吓得“落荒而逃”。
不过,还是有淘气的孩子甘愿成为“落汤鸡”。
接着,我和妈妈上了竹排,从近处感受大龙湫的壮美。
我们乘着木排划向池中心,水滴越来越密了,脚边就是清澈见底的碧水。
我们乘着竹排竟然驶进了那密密麻麻的水线组成的“水帘洞”,水泻落的声音震耳欲聋,在山谷间回响。
雁荡山的美景真令人流连忘返,雁荡山的瀑布真令人叫绝。
◇思想发现1、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自然景观?【写的是雁荡山的瀑布。
】2、为什么要写雁荡山的瀑布?【雁荡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景色优美,那里的瀑布更有与众不同的美,游了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使人产生深深喜爱之情。
】3、文章写出了雁荡山瀑布的哪些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小龙湫、中折瀑、大龙湫瀑布的美景。
虽然同是瀑布,但三处瀑布的美却各有不同。
写小龙湫:“一层白雾”,“徐徐飘下又袅袅升起”突出了飘渺、轻盈的特点;写中折瀑:“从高山上猛冲一阵后散开,如同滴滴雨点从空中溅落下来,像朵朵洁白的梅花开在下面的潭水里。
”突出瀑布下落时的迅猛之势和下落后的美丽姿态;写大龙湫:“像倾盆大雨从天上泻下来”突出了瀑布大而猛的特征。
】◇方法发现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描写雁荡山瀑布的?【文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分别记叙了雁荡山的小龙湫、中折瀑、大龙湫的美景。
作者用眼、用耳、用手、更是用心去感受和触摸瀑布,并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了之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知识发现1、“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文中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作者游览的感受?【“我听了介绍,就更想赶快去雁荡山观赏一番了。
”“这样的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 “一会儿,风将瀑布的水改变方向,顿时‘大雨倾盆’,把在那里拍照的游人吓得‘落荒而逃’。
不过,还是有淘气的孩子甘愿成为‘落汤鸡’。
“雁荡山的美景真令人流连忘返,雁荡山的瀑布真令人叫绝。
”】☆ 温馨提示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也许我们没有生活在名山大川或其它风景名胜区,但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景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它们的美丽独特之处。
TO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教案及范文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并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呢?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细致入微地观察,抓住重点景物来写。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姿态,有时可能只是细微的差别,因而要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发现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细致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毫无知觉一样。
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
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
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融于竹子之中。
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看到的景物可能很多,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物都写下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的过程中,要抓住最主要的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景物来写,其余的可以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
二、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
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三、抓住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写。
例如,《火烧云》(西师大教材四年级上第五课,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第四课)作者抓住火烧云的色彩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作者用比拟的手法,分别用我们熟悉并喜爱的马、狗、狮等比拟火烧云,不但刻画其静态,更细致地描写其动态,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晰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