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比较

三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比较

不同的入资方式比较
一、借款
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

对于借款人来说,优点是:1、筹资迅速;2、借款弹性大;3、成本低;4、发挥财务杠杆作用;5、易于企业保守财务秘密。

缺点是:1、筹资风险大;2、使用限制多;3、筹资数量有限。

对于出资方来说,其优点是:1、风险低,利息固定;2、自主决定出资多少,没有出资额限制;3、不用承担企业经营风险。

缺点是:1、借款完全由借款方自主使用,无法监督企业运营,可能造成借款无法收回;2、不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3、利息较低。

目前,作为企业出资方,采取信托贷款的方式最容易操作。

二、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通过股权投资,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或以获取投资分红收益为目的。

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
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以使自己的市场范围得以扩大、业务得以延伸,或者单纯以此获取更大分红收益目的。

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

但股权投资的利润空间相当广阔,一是企业的分红,二是一旦企业上市则会有更为丰厚的回报。

同时还可享受企业的配股、送股等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资产增值和溢价。

股权投资分为:(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一般投资额比较大、需要较多资金投入。

(2)共同控制,是指按投资比例(大多为彼此股权相当,实践中或四六或三七比或五五等,一般不低于30%)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共有的控制,共同参与企业经营。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必要决策的权力,但不追求政策的决定权(一般为低于30%,但不少于10%)。

(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只为了追求投资收益,单纯以投资分红为目的,优点是投资较少。

目前,在股权投资方面,只要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在企业资金允许和企业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投资方向和投额额,并无太多的限制。

三、对赌
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果约定的条件达成,投资方行使对自己有利的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未达成,融资方则行使对自己有利的权利。

根据这种机制,投资方与融资方(资金融入方)在达成融资协议时就事先约定:如果企业未来的经营结果达到约定的水平,则融资方享有一定权利,用以补偿企业价值当初被低估的损失;否则,投资方享有一定的权利,用以补偿企业价值当初被高估的损失。

其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工具,是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对企业未来的赢利前景不能做100%的判定的情况下,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条件和利益分配加以调整。

国内目前没有更多的机制和手段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所以,投资人希望通过对赌,激励创业团队对企业的价值和未来成长作出稳健可靠的判断,这是投资者控制投资成本、保护自己的手段之一。

对赌协议,对企业形成了一定制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投资人的损失。

如果企业达到对赌标准, 融资方自然“赢”, 而投资方虽“输”一部分股权或其他利益(比如现金或需追加投资), 却可以通过企业股价的上涨或企业资产的增值或市场的拓展等获得更大的补偿,实际也是“赢”;如果企业没有达到对赌标准, 融资方的企业管理层将不得不通过无偿转让或低价转让一部分股权等方式补偿投资方, 也相对弥补或减少了投资方的损失。

对赌协议约定既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多个方面。

除了以“股权”为“筹码”外,管理层和投资方之间还以董事会席位、二轮注资、期权认购权或现金奖励等多种方式
来实现对赌。

国内企业通常采用财务绩效条款,而且一般都以单一的“净利润”为标尺,以“股权”为筹码,其区别只是条款的设计。

根据协议条款,投资方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依据单一目标,如一年的净利润或税前利润指标,作为股权变化与否的条件;二是设立一系列渐进目标,每达到一个指标,股权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循序渐进;三是设定上下限,股权可依据时间和限制范围实现变化。

就目前的情况看,未来如果以对赌协议的形式解决融资问题,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盈利目标(营业额、利润额或利润率)、股权交易量(基准数量)和股权交易价格(基准价格)。

当被投资企业未达到约定盈利水平时,企业管理层需向投资方低价转让一定量的股份(或增加投资方在公司管理层的人数,比如董事会席位等);或者是企业管理层需高价(比如双方规定高于投资方投资数额的15-20%溢价的方式)购回投资者持有的股份等。

而当被投资企业达到约定盈利水平时,则由投资方将其应分得红利中的一部分作为奖励分配给管理层或留在企业由其他股东共享,或者由投资方将其若干股份无偿或低价转让给管理层,或者由投资方追加一定数额的后续投资等。

而如果实际以溢价回购股份的方式来操作,实质上等于是投资方以固定的利息方式收回投资,对于投资方来讲,资金风险也就降到了最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