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宁波梅山(保税)新城总体规划
宁波梅山(保税)新城总体规划
居住商业混合用地约 33.94 公顷,主要沿梅山大道布局;该区域居住用地主要为满足本岛生 活配套需求。
3)地方文化区规划居住用地约 115.12 公顷(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8.98 公顷),主要为满 足梅山岛本岛安置及港区配套居住需求。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201.08 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国际商贸区、高档居住休闲区西端岛头。 其中,国际商贸区公共设施用地约 109.36 公顷,主要为保税港区政策向生产-供应链上游拓 展提供保障空间,重点发展行政管理、信息中心、(离岸)金融、国际贸易、船务、货代等 职能,构建创新服务平台。 高档居住休闲区西端岛头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 31.35 公顷,主要为面向高端人群的 商务休闲配套、旅游休闲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其它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居住配套服务的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主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
用地规模 (公顷)
建设要求
梅山医院(综合医院)
5.18
独立用地
梅山国际医院(综合性医院)
4
医疗卫
卫生防疫检疫所
-
生
梅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独立用地 结合梅山医院设置 可结合底层建筑设置,床位数不少于 30 张
社区卫生服务站
-
按照社区配套建设要求配套建设
文化体 文体活动中心
(2)道路输运系统规划 梅山保税港区道路疏运系统由五座跨梅山港大桥组成。其中港口集疏运通道和城市货运 通道 2 处、客运通道 2 处,客货混行通道 1 处。 港口集疏运通道及城市货运通道由六横疏港高速及连岛道路和梅东通道组成,其中六横 疏港高速及连岛道路为梅山岛疏港主方向。 城市客运通道由规划上阳大桥和规划春晓大桥构成。 梅山大桥为客货混行通道,货运主要针对非保税区的货车通行。 4.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1)路网结构 保税港区以方格网式布局为主,滨海生活带以自由式道路为主,两种形式形成混合式路 网结构。以盐田大道、梅山大道两条主干道贯穿岛屿东西,辅以 5 条局部联络的主干路,形 成路网结构骨架。 (2) 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依据功能细分为货运主干道、客货混行 主干道、客运主干道、货运次干道及客运次干道。 主干道红线控制宽度 36~48 米,设计车速 60 公里/小时。 次干道红线控制宽度 20~36 米,设计车速 40 公里/小时。 规划根据地块开发需要设计支路,尽可能加密贯通支路,划分小地块,同时为高强度交 通流的疏散提供周旋的空间,避免直接冲击主干路系统,也增加了地块的临街面,设计车速 为 30 公里/小时。 (3)交叉口规划 一般道路相交宜以平交为主,高速公路与各等级道路相交,应根据需要设置分离式、半 互通式、全互通式等各种立交。为了快速疏解梅山保税港区过境交通量及区域对外交通,岛 内道路与六横疏港高速相交均采用立交形式。 其中六横高速与盐田大道采用互通式立交形式,并相应设置收费站及相关管理用房。港 湾路、七星路、盐湖路与六横高速相交采用分离式立交形式。梅山大道与港湾大道相交采用 分离式立交形式。滨江路(梅山湾南侧规划 12 米道路)与盐湖路、六横高速、梅山大道、 问津路及梅东通道相交均为分离式立交。梅山大道与梅东路可以结合实际建设要求设置分离 式立交。岛内其他道路相交均采用平交形式,主要道路相交路口根据需要进行渠化拓宽。 (4)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明确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建立对外快速公交和内部常规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体系。 规划梅山大道作为梅山岛和北仑区中心的快速公共交通廊道。规划问津路作为梅山岛与 上阳片区联系的公交走廊。规划七星路及海润路作为岛内主要公交走廊。 (5)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公交首末站:规划在梅山岛内设置三处公交首末站,一处位于地方文化社区,占地面积 0.4 公顷,一处位于梅山岛西部高档休闲居住区,占地面积 0.4 公顷。一处位于核心区西侧,
本规划范围为梅山全岛范围,即总面积 38.3 平方公里(含扑蛇、青龙二岛、七姓涂滩涂 围垦)。 1.3 规划期限
本次修改的规划期限为 2010—2030 年,近期至 2015 年。 二、发展定位及规模 2.1 发展目标
动力保税港、活力海上城、魅力休闲岛 2.2 功能定位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长三角“三位一体”港航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浙江海洋 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 2.3 发展职能
序号
R
R 1
R R+C
Rs
C
C1
C2
2
C3
C
C5
C2m C混
3
M
M M1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
居住混合用地 幼托、中小学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商办混合 商业服务混合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比例(%)
410.82
20.55
值服务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国际商贸区、保税港区、地方文化社区以及国际邮轮服务区。 (3) 建立连贯畅通的北部滨海风情带 实施梅山港“蓝色港湾”工程后,梅山港沿线将成为区域性滨水休闲中心,通过建立连贯
畅通的滨海通道,将沿梅山港各个公共空间密切沟通,形成梅山岛北部滨海休闲风情带。主 要沟通 区块包括半岛娱乐休闲区块、北部湿地公园、滨港娱乐休闲区、海上桃花源以及国 际邮轮度假区。
总总计:计:
26682174.79
3.4 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 410.82 公顷(包括中小学用地 24.97 公顷),主要分布在高档居住休闲区、
生活配套服务区、地方文化社区。其中: 1)高档居住休闲区规划居住用地约 152.76 公顷(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6.12 公顷),主要
提供面向区域性的品质滨海居住,其中居住商业混合用地约 25.06 公顷。 2)生活配套服务区规划居住用地约 114.31 公顷(不包括中小学用地 9.87 公顷),其中
档居住休闲区,将岸线释放,重点打造梅港风情带,形成相对独立完善的高档居住休闲区, 与春晓综合服务中心互动,共同打造区域休闲服务中心。
(7)国际邮轮服务区 规划国际邮轮服务区 1.68 平方公里(包括山体),依托梅山岛东端深水岸线条件及优美 的自然山体资源,发展定位为长三角国际邮轮主题旅游服务区,主要建设长三角区域面向国 际的功能完备、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邮轮母港,并以此为引擎引入邮轮主题旅游观光和体验 产品,形成集邮轮港区服务、主题旅游观光、保税物品采购、海尚休闲度假、旅游集散服务 等功能为一体的邮轮主题旅游区。 (8)与上版总规对比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
8
G1
G
G2
公园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9
度假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E1
河流
10
生态农园用地
湿地公园、森林体育公园等其他用地
发展备用地
总用地
27.67 304.42
304.42 413.69
1.04 412.65 230.03 205.76 17.33
6.94 8.59 187.07
(4)形成“两个面向”的服务中心 在国际商贸区依托与之比邻的增值服务区以及保税港区,形成主要面向生产的生产组织 服务中心;在梅山岛西端和东端依托山海资源形成两个面向生活休闲的休闲服务中心。 3.2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两带一心、一轴两节点”的“纺锤型”总体空间格局。 “两带”:即梅山岛南部产业带以及沿梅山港北部风情带。 “一心”:即依托梅山国际商贸服务区形成梅山生产组织与服务中心。 “一轴”:强调贯穿全岛、联系各个功能的生态空间开放轴,形成梅山岛空间发展脊柱。 “两节点”:即梅山岛西端的围绕半岛酒店、滨海沙滩形成的休闲节点,以及梅山岛东端 的围绕国际邮轮度假小镇形成的国际化旅游节点。 3.3 功能分区 延续上版总规确定的七个功能区块——保税港区、增值服务区、国际商贸区、生活配套 服务区、地方文化社区、高档居住休闲区以及国际邮轮服务区。 (1)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规划范围 7.74 平方公里,以河道、道路为界进行划分;北以梅山大河为界、南 至海岸、西以港城路为界、东至问津路、规划河道。分三期实施建设。 (2)增值服务区 规划增值服务区北以规划梅星河、梅山大道为界,西至六横高速公路,东至港城路、港 浦路,南至海岸,规划用地面积约 4.46 平方公里。增值服务区布局于六横高速公路东侧, 紧邻保税港区,交通便捷,与保税港区密切相连。 (3)国际商贸区 规划国际商贸区北至海天路、南至梅山大道、西至港城路;用地面积约 2.47 平方公里。 国际商贸区布局于保税港区北部,北为烟墩岗,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 (4)生活配套服务区 规划生活配套服务区南以梅山大道、六横高速公路为界、西至梅山港、东以港城路、规 划梅星河为界;规划用地面积约 3.18 平方公里。生活配套服务区沿梅山港滨海布局,紧邻 国际商贸区、增值服务区,为产业功能区提供配套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 (5)地方文化社区 规划地方文化社区北至山体、南至梅山大道、西至海天路、东至问津路;规划用地面积 约 3.04 平方公里(其中梅山湖区域 1.2 平方公里)。地方文化社区依托现有村庄,集中村民 安置、配套服务等功能。 (6)高档居住休闲区 规划高档居住休闲区范围北至梅山港、南至海岸、东以六横高速公路为界;规划用地面 积约 3.95 平方公里(包括岛头水域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将六横高速公路以西全部纳入高
(1)亚太地区和我国沿海以港口为依托、国际贸易为龙头的国际自由贸易区。 (2)长三角地区以以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以保税仓储、转口贸易、 中转、增值加工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区,长三角资源配置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 要组成区。 (3)浙江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集聚区,省级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 (4)以特殊经济体、山海生态为战略资源,成为宁波“六个加快”下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 城市的引领及最佳实践新城区。 2.4 发展规模 至 2030 年,规划区常住人口 10 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约 19.99 平方公里。 近期(2015 年),规划区常住人口 3.5 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 12.3 平方公里,其中, 梅山乡建设用地 3.3 平方公里。 三、空间布局规划 3.1 空间策略 (1) 功能相互协调与衔接 形成“北居南工”的整体功能分区,既强调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相互衔接、联系畅通;又要 保持各功能区块自身的功能相对独立,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2) 打造空间脊梁 结合道路骨架和开放空间体系,在梅山岛中部打造一条空间发展脊梁,既能保控空间发 展的整体性,又能适时应对发展的变化。该空间脊梁从西向东依次沟通高档居住休闲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