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综合实践课自行车的拆装与维修教案学校:银川六中教师:***时间:2014.8目录一、自行车发展史 3二、自行车的基本结构8三、修理自行车的工具9四、拆装中的基本技能与注意事项11五、普通自行车闸的构造及拆装12六、自行车钳形闸的构造及安装15七、自行车涨闸、抱闸简介16八、自行车闸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一)17九、自行车闸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二)19十、自行车架部件的构造与质量要求 21 十一、自行车把、前叉部件的构造 22 十二、车把、前叉部件的拆装24 十三、实验一:拆装自行车的前轴、后轴 27 十四、实验二:拆装自行车的前轮、车把30十五、实验三:自行车车架故障排除及矫正31 十六、实验四:自行车前叉变形矫正一、自行车发展史教学目标:本节课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了解自行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达成意向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2、能力目标:通过自行车发展历史的学习,知道自行车是好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的,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
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及小组合作,加强生与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增进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会查阅资料,能合作学习教学难点:合作展示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查找的资料、图片2、多媒体课件。
课前,教师精心制作了有关自行车发展史的课件,借助多媒体集音、形、色、动于一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过程:(一)学生展示:可以是文本、图片、PPT。
由各组讨论选出主发言人,再选出中心发言人,展示说明,后补充。
(二)教师准备: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
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而自行车究竟起源于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之间的演变过程则很少人知道。
1、自行车起源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
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
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
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
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
”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
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
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如图1-1所示)。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图1-1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
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间,巴黎街头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自行车。
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随后,自行车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改进。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
1869年诞生的雷诺型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轮也改为钢圈和辐条,采用实心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便。
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
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
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2、自行车发展历程1818年德国人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
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他自称为:小马崽(如图2-1所示)法国米肖父子图2-1 杜莱斯制作的木轮车图2-2 能转动的脚蹬板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他在前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
这样一来,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
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近20千米。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
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层出,让观众大开眼界,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
但是因高度的关系上下车及下坡时十分危险容易跌倒以及存在危险性又把鞍座改为固定在车架上(如图2-2所示)。
1869年英国的雷诺首先用辐条来拉紧轮辋,用钢管制成车架,并首先在轮辋上装上了实心的橡胶带,使自行车的重量大大减轻。
1874年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诞生。
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
但仍然不够协调与稳定。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使用滚子轴承,前后轮大小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
显著地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
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如图2-3所示)。
图2-3 现代化自行车的雏型图3-1 大轮子的自行车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
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也解决了自行车多年来最令人难受的震动问题,同时更把自行车的速度又推进了许多。
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从1791年到1888年,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近100年中这些发明者的不懈奋斗。
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也许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
1925年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
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受到影响。
但到70年代,由于出现能源危机,世界上再次出现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
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八千万辆,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3、发明中的设想与实践1.在自行车的发明阶段,还有些人把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设计成左右放置,这种自行车的外形有些类似轮椅。
2.自行车发明的早期阶段,人们认为越大的轮子行驶的速度越快,两名男子骑着一辆车轮几乎为一人高的自行车(如图3-1所示)。
4、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1 早期自行车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
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里走路。
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可数,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
按自行车发展史来看,此时自行车在欧洲也是新创,仅几年后就已传入中国,可见其引进速度之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民国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国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引领了几代中国人的自行车消费时尚,堪称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一面先锋旗帜。
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共只有1.5万辆左右;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
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
几年之后,凤凰牌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
但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
1974年诞生了金狮牌自行车,1976年建厂于常州。
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90年代,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来品牌的进入,如: GIANT捷安特(台湾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Merida美利达(于1972年台湾,台湾自行车第一品牌)、TREK 崔克(于1976年美国),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
特别是捷安特从进驻内地后基本上每年都是排名第一,使“永久、凤凰、飞鸽”不在独享殊荣。
轻便车、折叠车、山地车、变速车、赛车遍地开花。
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运动功能,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度也远比60、70年代高得多,自行车自此已普及进入千万家庭。
2 现代新型自行车(1)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
根据国家标准对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的相关规定,电动自行车归属非机动车管理范畴,应同时具备以下5个特征:必须具备脚踏行驶功能,蓄电池只作为辅助能源;必须具备两个车轮;设计车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轮胎宽度(胎内)不大于5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