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分析
包括展览及教育场地、绿色办公室、绿色家居及会堂。公众休憩绿化 区包括广场、室外展区、香港首个都市原生林以及2. 优化气候
零碳建筑发展愿景
世博零碳馆馆长陈硕说:“零碳馆2.0版问世后,你可以把它 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感受雪域高原的风貌 ” 。 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 电、供水。由于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它可以被集装箱 卡车运至任何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地搭建,成为度假旅馆或 私人别墅。
除了利用太阳能、 风能,“零碳馆”还将取 用黄浦江水,利用水 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 然“空调”;用餐后留下 的剩饭剩菜,将被降 解为生物质能,用于 发电。
•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 整个展馆的造价仅比同类型 的普通住宅高15% , 中国最 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 已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零碳馆2.0版问世,你可以把 它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喜 马拉雅山脚下,感受雪域高 原的风貌。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
• 2013年开放。“零碳天地”采用太阳能以及较环保的生物 柴油发电,其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比营运时所需能源更多, 并可将剩余能源回馈公共电网,以抵消建造过程及建筑材 料本身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
项目简介
• 建筑师:吕元祥 • 主要设施:项目集工作、教育及小区康乐于一体,连地库共有三层,
•
中国第一个零碳厂房——中科院昆 一轴四馆碳核算;
山光伏设备检验中心;
中国最早的全生命周期碳模型——
•
中国第一个零碳城市模型——宁波 大自然地板碳核算。
诺丁汉;
• iPad遥控屋内用电设施 • 就地组装一天可搭建完毕 • 自行发电、供水
零碳2.0能源系统示意
零碳2.0水源系统示意
• 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村落——贝丁顿零碳
村;
中国第一个零碳乡村模型——海南博鳌
二期-乐城乐岛;
•
中国第一个零碳建筑——世博会零 碳馆;
世界上首个零碳建筑装配体系—— RuralZED;
• 曾获得可持续发展奖,被列入“斯特林奖”的候选 名单,是上海世博会零碳社区的原型。
• 贝丁顿社区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而大大降 低了成本.
• 建筑窗框选用木材而不是未增塑聚氯乙烯,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在制造 过程中减少了10%以上(约8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零能耗的采暖系统
• 项目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 ,2002年已完工。
• 建筑师比尔·邓斯特的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零能耗发展社区”,即 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 放二氧化碳。
生态村的设计标准强调对阳光 、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 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环 保角度考虑,而且简便易用, 经过证明都切实有效。
•
中国第一个零碳住宅——万科
0HOUSE;
中国最早的建筑能源管理模型—— 金茂大厦;
•
中国第一个零碳公共建筑——万科
中国最早的零碳城市交通解决方
建筑科研基地展示中心;
案——北汽福田新能源充电站;
中国最早的低碳技术供应链——零
•
中国第一个产业化零碳建筑——万 碳联盟;
通原型屋;
中国最早的城市碳模型——世博会
• 主要特点
• 一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 • 二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
生能源。
绝对"零能"建筑是没有的。我们指的"零能"是相对于 不用染性常规能源(煤,气,油,柴).提出"零碳建筑"带有鼓励不 用污染性常规能源,要加强开发可持续能源的意思.
世界上第一个“零碳建筑”范例是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其原型取自于世界 上第一栋零二氧化碳社区——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
零碳馆结合了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有零碳 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样板房,空调系统由 太阳能、被动风能及地源热能联合驱动.
• 由于英国夏季温度适中,但冬季寒冷漫长,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 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 ;此外,每户住宅都设计有朝阳的玻璃房 ; 社区建筑的 屋顶还种植了大量的景天植物.
• 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
• 热电联产发电站不使用天然气和电力。而是使用木材废弃物发电。
• 循环利用的节水系统 • 社区建有独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零碳建筑
• 零碳建筑的概念说明 • 零碳建筑的中外建筑实例 • 零碳建筑在未来的发展愿景
• 零碳建筑来源自零碳城市的设想。
• “零碳城市”即指城市对气候变化不产生任何负面影 响,或者说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所谓零碳建筑,就是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 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 可再生能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