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主编人:yangdayuan一、课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课型:陈述性知识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能记住: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表现、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基本史实。
2、能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以及福利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3、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并能够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使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让学生感悟我们今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说明:其中第1、2点为本课的重、难点。
四、学与教的方式:自主学习、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五、课时安排: 2课时拓展: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围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展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国家干预经济:“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调整的背景;“罗斯福新政”是调整的实践;“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在讲述调整后的发展和影响。
概念解析: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
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回顾原有知识】(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二)【知识线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0-91页,完成知识填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1、背景: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及背后的危机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主要原因:供求矛盾(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带来股市崩溃2、表现: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P81书本划出)3、特点:①范围特别广②时间相当长③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经济: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政治)(1)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2)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了当地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政治格局演变:经济危机——政治危机: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将国民经济军事化5、对策:“自由放任”政策(1)特点:自由放任,市场调节(2)结果:没有克服,更加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引起的混乱(2)、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以“新政”当选美国新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①整顿银行;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③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蓄委员会权力;④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蓝鹰行动(核心)①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②制订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等条款的行业法规,将生产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③制订保障工会权利的法规;调整劳资关系(3)、调整农业政策:①成立农业调整局;②减耕,政府提供补贴;③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①建立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兴办公共工程;3、影响:进步性⑴直接影响:摆脱危机困境⑵间接影响: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⑶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读史明智第 2 页以古鉴今4、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5、特点:政府干预经济;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6、美、德解决危机的不同道路: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上台,法西斯专制(国家干预经济)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个变化)1.变化的背景:吸取了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2.变化的表现:(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重要的变化)①、定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③、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④、成就:20C50---70年代初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⑤、失灵:73年经济危机,出现“滞涨”现象;(“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
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
)①对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②结果: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混合经济”。
⑥、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例如出现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系列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例如1973~1975年爆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就是证明。
(2)建立“福利国家”(From the cradle to tomb即“从摇篮到坟墓”)①、定义:教材P89页『历史纵横』②、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④、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⑤、发展历程:成功实践: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⑥、评价:积极性: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矛盾。
消极性:财政困难、培养懒汉、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穷人的心理仍不平衡(3)第三产业的兴起①原因: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②影响: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4)新经济”的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①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②由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③特点: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三)【合作探究】(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 80 200儿童津贴13.0 13.0 13.0其他津贴50.1 30.1 0纳税0 -7.9 -43.8国民保险-4.5 -7.2 -18.0实际收入108.6 108.0 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 ;保障儿童利益。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 ;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读史明智第 4 页以古鉴今(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09广东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 3.3英国21.8 2.8挪威23.9 2.8德国24.3 1.4芬兰24.8 3.5法国28.5 2.1瑞典29.5 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得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问题:(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共不得之处了”。
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助于经济发展。
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3)福得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
(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讼证皆可)答案(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
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