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网络语言特点,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赵才贤

认识网络语言特点,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赵才贤

认识网络语言特点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刘长春[内容摘要]:电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网络中的互动通过书面符号的使用得以实现。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用惯例的改变和创新。

传统书面语言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以一定形态存在的物质载体。

书写工具和物质载体的改变可以导致语言书面符号的形体变化和人们书写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

网络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

传统的面对面互动在网络上得以改变。

网络互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不容忽视的互动方式,作为互动媒介的网络语言的运用很有特色,然而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本文将从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方面来谈谈对网络语言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形成原因类型态度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

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短信息、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

三是以汉语为母语的网民所使用的网络语言。

主要包括网络聊天语言,如聊天软件OICQ、聊天室等网络聊天场所中使用的语言,还包括网络原创文学即运用电脑书写并首先在网络上发表和传播的文学作品,如虚拟论坛、电子公告版(BBS)等版块上所发的文章使用的语言。

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酒屋、东东、酱紫、瘟都死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这也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我们暂且可以称它为“网语”。

网语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简而言之,网语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友之间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来完成。

基于需要快速输入的原因,网语的特点就是要快速、便于理解、沟通方便.。

一、网语流行的主要原因(一)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有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二)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语的。

(三)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

虽然我国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

网上真实的或自称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你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

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自甘堕落”为“菜鸟”。

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

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一)数字型:一般是谐音。

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二)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三)字母型:这种造词方法分二种。

1、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漂亮);E文=英文;S=死。

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2、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GG=哥哥;还有英文缩写,如BBS=电子公告牌系统,OMG=Oh My God ,BTW=By The Way 。

(四)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 “| | |”表示“汗”。

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

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更多形式。

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表示鄙视你!三、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网络语言是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儿浓、个性化强的特点。

读音词语。

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是英文Modem的音译;有的是缩略词语,如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系统)的缩略,JJ是汉语拼音JIEJIE(姐姐)的缩略。

还有的是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可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又可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属于副语言的范畴。

不难看出,狭义的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

(二)网络语言是语言多样化的体现1、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它能满足网民交际的需要。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网民结构以青年人为主,平均年龄27岁左右。

学历多在大专和本科以上,收入则以中高收入者为主。

这样一群在年龄、学历、智商、收入上均占优势的新一代,在网络交流传播过程中自然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来。

他们是“网民”、“网虫”,一般有自己的“网页”、“网址”、“网友”和“版主”,并建立了自己的个性化网络“聊天室”、“讨论区”和“虚拟社区”。

他们喜欢在“网站”、“主页”、“桌面”、“界面”中生活,并不断地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交互”。

从这个层面上说,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年轻人在网上彼此交流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符号了,成了他们表现其个性的一种标志。

2、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活跃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

从语言系统来看,语音、语法相对稳定,词汇则变化发展较快。

词汇中基本词语是核心部分,是词汇系统中最为稳定的,新词新语(包括网络词语)以及外来词语、专业术语等同属于外围部分,是比较活跃、多变的。

比起基本词语来,新词新语自然感觉较为轻松,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口味。

网络群体有着不可低估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鲜活的词语,并且非常迅速地传播、流行开来。

语言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新词新语(包括网络词语)这些活跃部分来实现的。

从总的走势来看,网络语言本身存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里,在圈子里传播得飞快,而在圈子外却发展缓慢,只有一部分词语经过长时间的中间状态后,会渐渐进入基本词语,成为一种语言核心部分中的一员。

(三)有的网络语言品位不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1、客观地说,目前网络语言的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但也无庸讳言,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也时有出现。

譬如“TMD”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于是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

有人曾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因特网中文网页上“TMD””(他妈的)高达3305个之多,出口成“脏”、国骂上网在一些中文网页上已成了家常便饭。

2、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网民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由此出现了一些错字、别字。

如“大虾”、“斑主”、“斑竹”,GF(女朋友),BF(男朋友)等。

3、网络语言的使用肢解了传统语言,破坏了传统语法,对青少年学习语言文字及写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如“东西”被称为“东东”,漂亮女孩被称为“美眉”,“这样子”被连读为“酱紫”,“过奖”被称为“果酱”等。

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的语句: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四、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一)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地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对待网络新词语,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但我认为,语言是否规范,主要取决于人们是否认可,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如“晒太阳”、“自行车请下车推行”等,本是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太阳怎么可以晒,自行车怎么下车?但用的人多了,人们也就普遍接受了。

再如“炒鱿鱼”、“发烧友”、“大款”、“AA制”、“卡拉OK”等新词语出现之初,也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

“粉丝”、“PK”不是已经出现在正规的报纸的正规新闻中吗?网络语言也是如此,某个网络词语是否规范,不应当拿现有的习惯来衡量,而应当让它接受时间的考验,大浪淘沙,好的词语会慢慢稳定地保留下来,不好的词语自然会被逐渐淘汰掉。

这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新词语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说汉语的语音、语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而新语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牛津英语大词典》每隔几年就会加上一批新兴的词汇,就美国来说,新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

比如,为了节省时间,微软公司内部曾经有许多“时尚新词”在沿用,例如用“ask”代替“question”,把“what is your question?”说成和写成“your ask?”在微软公司工作而不会这种用法的人,会被微软人认为是缺乏“企业文化”素质;甚至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把这种用法当作计算机时代的文化象征。

网络进入中国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势头却相当惊人。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现象也就迅速发展了。

(二)宽容理解,加以引导,是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

关于网络语言,一直为我国语文界、教育界等方面高度关注。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与规范汉语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抵制。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呼声最高。

通过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考作文判卷来看,凡是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作文,得分都很低,有的甚至被判了零分。

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是洪水猛兽,而加以全盘否定。

相关主题